缩略图

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工程造价管理分析

作者

杨修林

身份证号码:421003198906272630

引言:建筑工程项目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其造价管理直接关系到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随着建筑市场竞争的加剧和项目复杂性的提升,传统的造价管理模式已难以满足现代工程管理的需求。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造价管理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成为建筑企业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本文从造价管理的内涵、管理阶段、现存问题及优化策略等方面展开系统分析,旨在为提升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一、工程造价管理的内涵与意义

(一)工程造价管理的定义

工程造价管理是指对建筑工程项目从策划到竣工交付的全过程中,通过技术、经济、法律等手段对工程造价进行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的活动。其核心目标是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以最小的投入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根据《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标准》(GB/T50500-2024),造价管理涵盖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合同价、结算价及竣工决算等全生命周期环节。

(二)造价管理的重要性

经济效益保障:通过精准的造价估算和动态成本控制,避免项目超支风险。例如,某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因前期投资估算偏差导致成本超支 15% ,而采用限额设计后,后续项目成本控制在预算范围内。

资源优化配置:造价管理需协调人力、材料、机械等资源,确保资金合理分配。例如,某住宅项目通过优化材料采购计划,降低材料成本 8% 。

风险防控:通过合同条款明确风险分担机制,减少因市场波动或设计变更引发的纠纷。例如,某市政道路工程因合同未约定材料价格波动条款,导致承包商索赔 200 万元。二、工程造价管理的核心阶段与控制要

(一)决策阶段:投资估算的精准性

决策阶段是造价管理的起点,其核心任务是编制投资估算。投资估算需综合考虑建设规模、技术方案、土地成本等因素,误差需控制在 ±10% 以内。例如,某拟建于繁华地段的高档住宅项目,通过类比分析法估算土地成本占比达 40% ,为后续设计优化提供依据。

(二)设计阶段:限额设计与价值工程

限额设计:以投资估算为上限,通过“估算控制概算、概算控制预算”的层层分解,确保设计不突破造价目标。例如,某医院项目通过限额设计,将钢结构用量减少 10% ,节约成本 500 万元。

价值工程:通过功能分析与成本优化,提升性价比。例如,某装饰工程中,乳胶漆与壁纸的功能评分相近,但乳胶漆成本更低,最终选择乳胶漆作为墙面材料。

(三)招投标阶段:清单计价与合同管理

工程量清单计价:根据 2025 年新标,清单需完整描述项目特征,减少争议。例如,某道路工程清单中明确“土方开挖深度为 3 米”,避免后期因深度争议导致索赔。

合同风险分配:通过合同条款明确材料价格波动、不可抗力等风险分担机制。例如,某EPC项目合同约定材料价格涨跌幅超 5%时,由发包人承担差价。

(四)施工阶段:动态成本控制与变更管理

工程计量与支付:依据合同约定计量方法,按实际完成工程量支付进度款。例如,某桥梁工程通过BIM模型自动计算混凝土用量,减少计量误差。

变更控制:建立变更审批流程,评估变更对造价的影响。例如,某地铁工程因地质条件变化需增加支护结构,经评估后追加造价200 万元。

(五)竣工阶段:结算审核与决算编制

结算审核:核对工程量、单价及合同条款,防止高估冒算。例如,某住宅项目结算审核中发现承包商虚报工程量 10% ,核减造价 150 万元。

竣工决算:汇总项目总投资,分析成本构成。例如,某工业园区决算显示,设备购置费占比达 60% ,为后续项目提供成本参考。

三、工程造价管理现存问题与挑战

(一)管理体系不完善

定额差异:地区定额与政府颁布标准存在冲突,导致企业无所适从。例如,某政府

投资项目因定额适用问题延误工期 3 个月。

计价方式落后:部分地区仍采用定额计价,无法反映企业实际成本。例如,某市政工程定额计价与市场价偏差达 20% ,引发承包商索赔。

(二)全过程控制缺失

前期阶段重视不足:决策阶段投资估算粗放,设计阶段概算编制不严谨。例如,某商业项目因设计概算漏项,导致施工阶段追加造价 3000 万元。

施工阶段监管薄弱:变更管理不规范,索赔处理不及时。例如,某道路工程因变更未及时审批,导致工期延误6 个月。

(三)信息化水平不足

数据孤岛:各阶段造价数据未共享,难以实现动态监控。例如,某住宅项目设计阶段与施工阶段数据脱节,导致成本超支。

BIM应用滞后:仅 30% 企业采用BIM进行造价管理,效率提升有限。例如,某医院项目未使用BIM,工程量计算误差率达 5% 。

四、工程造价管理优化策略

(一)建立科学管理体系

统一计价标准: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逐步淘汰定额计价。例如,某省全面实施清单计价后,造价纠纷减少 40% 。

完善审批制度:建立“估算-概算-预算-结算”四级审批流程,确保各阶段造价可控。例如,某大型项目通过四级审批,成本偏差率控制在 ±3% 以内。

(二)强化全过程控制

限额设计常态化:将限额设计纳入设计合同条款,明确违约责任。例如,某设计院因未执行限额设计被扣减设计费 10% 。

变更管理规范化:建立变更台账,定期分析变更原因。例如,某地铁项目通过变更分析,优化施工方案,减少变更 30% 。

(三)提升信息化水平

推广BIM技术:利用BIM进行碰撞检查、工程量计算及成本模拟。例如,某超高层项目通过BIM优化管线布局,节约成本800 万元。

构建数据平台:整合各阶段造价数据,实现动态监控。例如,某企业建立造价数据库后,投标报价效率提升 50% 。

(四)加强人才培养与监督

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定期开展造价管理培训,强化经济、法律知识。例如,某企业通过培训,造价人员纠纷处理能力提升 60% 。

完善监督机制:建立造价咨询机构信用评价体系,规范市场行为。例如,某省对违规咨询机构实施“黑名单”制度,市场秩序显著改善。

结论

工程造价管理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环节,其水平直接影响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建立科学管理体系、强化全过程控制、提升信息化水平及加强人才培养,可有效解决当前造价管理中存在的体系不完善、控制缺失等问题。未来,随着BIM技术、大数据等新技术的普及,工程造价管理将向智能化、精细化方向发展,为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胡意强.工程项目中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关键因素分析[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2024 工程技术应用与施工管理交流会论文集(上).佛山市建筑集团有限公司;,2024:176-177.

[2]王娜娜.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全过程造价控制策略分析[C]//冶金工业教育资源开发中心.2024 精益数字化创新大会平行专场会议——冶金工业专场会议论文集(下册).杭州城投资产集团有限公司;,2024:95-98.

[3]王鸿行. 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全过程造价控制因素分析[J]. 中国科技投资,2024,(21):13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