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控制要点与改进措施分析
许先勇
身份证号码:342421196309115019
引言:随着建筑工业化推进,装配式建筑凭借高效、环保等优势广泛应用。但工程质量控制面临诸多挑战,影响建筑安全性与耐久性。明确质量控制要点并采取有效改进措施,对保障装配式建筑质量、推动行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1.1 构件生产质量控制
构件生产是装配式建筑的基础环节,其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的性能。在构件生产过程中,原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必须严格把控原材料的质量,例如,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钢筋的力学性能等都要符合设计要求。模具的精度也不容忽视,它决定了构件的尺寸准确性,稍有偏差就可能导致后续安装困难。生产工艺的合理性同样关键,从混凝土的浇筑、振捣到养护,每一个步骤都需要严格按照标准操作。同时,要建立完善的质量检测体系,对生产出的构件进行全面检测,包括外观质量、尺寸偏差、结构性能等方面,确保只有合格的构件才能进入下一个环节。
1.2 运输与存放质量控制
运输与存放环节对装配式建筑构件的质量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在运输过程中,要根据构件的类型、尺寸和重量选择合适的运输工具和运输方式。对于大型、薄壁构件,需要采取特殊的加固和保护措施,防止在运输途中发生碰撞、变形等损坏情况。运输路线的选择也要考虑道路状况、桥梁限载等因素,确保运输安全。存放时,要规划合理的存放场地,根据构件的特点进行分类存放,设置专门的存放架或垫块,保证构件的稳定性。还要注意存放环境,避免构件受到雨淋、日晒、腐蚀等影响,定期对存放的构件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
1.3 现场安装质量控制
现场安装是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关键步骤。首先,安装前的准备工作要充分,包括基础的验收、构件的清理与核对等。安装人员必须熟悉施工图纸和安装流程,确保安装顺序正确。在安装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构件的定位精度,使用高精度的测量仪器进行测量放线,保证构件的位置准确无误。连接节点的处理是现场安装质量控制的重点,不同类型的连接方式(如灌浆连接、螺栓连接等)都有其特定的技术要求,必须按照要求进行操作,确保连接的可靠性。同时,要加强现场的安全管理,防止在安装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从而影响安装质量。
2.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现存问题
2.1 标准规范不完善
装配式建筑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不断探索和发展的阶段,目前的标准规范尚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一方面,在构件生产方面,对于一些新型构件的生产标准还不够明确,导致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缺乏统一的标准依据,质量控制难度较大。另一方面,在安装环节,不同地区、不同项目对于安装精度、连接节点等的要求存在差异,缺乏全国统一的、详细的标准规范,这使得在跨地区施工或不同企业合作时容易出现质量标准不一致的情况。此外,对于装配式建筑的整体性能评价标准,如抗震性能、保温隔热性能等方面的标准规范也有待进一步细化和完善。
2.2 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装配式建筑是一个涉及多专业、多技术的复杂领域,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然而,目前行业内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现象较为严重。在构件生产环节,部分生产工人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对新型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要点掌握不足,导致生产出的构件质量不稳定。在运输与存放环节,相关工作人员可能对构件的保护意识不够,操作不够规范,增加了构件受损的风险。而在现场安装环节,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差异较大,一些施工人员对装配式建筑的安装技术不熟悉,无法准确按照施工图纸和规范要求进行操作,从而影响安装质量,并且部分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和质量意识也有待提高。
2.3 过程监管不到位
装配式建筑工程的过程监管存在诸多问题。在构件生产过程中,部分地区的监管部门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和足够的监管人员,无法对生产企业进行全面、及时的监督检查,导致一些企业可能存在违规生产的情况。在运输与存放环节,监管相对薄弱,对于运输过程中的构件保护情况、存放场地的条件等缺乏严格的监管,容易出现构件在运输和存放过程中受损而未被及时发现的情况。在现场安装环节,监管部门对安装质量的检查往往不够深入,一些隐蔽工程的质量问题难以及时发现,而且对于施工单位的质量自控体系监管不力,使得整个工程的质量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
3.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改进措施
3.1 完善标准规范体系
为了提高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完善标准规范体系迫在眉睫。国家应组织相关专家和企业代表,针对装配式建筑的各个环节,制定全面、详细的标准规范。在构件生产方面,明确不同类型构件的原材料要求、生产工艺标准、质量检测方法等,确保构件生产有章可循。对于安装环节,统一全国的安装精度标准、连接节点技术要求等,避免地区差异导致的质量标准不一致。同时,要加强对装配式建筑整体性能评价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包括抗震、防火、节能等多方面的性能指标,使装配式建筑的质量评价有科学、统一的依据。
3.2 加强人员培训教育
加强人员培训教育是提升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举措。对于构件生产企业,要定期组织生产工人参加专业技能培训,包括新型生产工艺、质量控制要点、设备操作规范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工人的专业素质和操作技能,从而保证构件生产质量。在运输与存放环节,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构件保护知识和操作规范的培训,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针对现场安装人员,开展全面的技术培训,使其熟练掌握装配式建筑的安装技术和施工流程,同时加强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的教育。对于管理人员,也要进行管理能力提升培训,提高他们的项目管理水平和质量管控能力。
3.3 强化全过程质量监管
强化全过程质量监管是确保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的关键。在构件生产环节,监管部门要增加监管人员数量,采用先进的监管技术手段,如信息化监管平台,对生产企业进行实时、动态的监管,确保企业严格按照标准规范进行生产。对于运输与存放环节,要制定详细的监管制度,加强对运输过程和存放场地的检查力度,对违规操作行为进行严厉处罚。在现场安装环节,监管部门要深入施工现场,加强对关键工序、隐蔽工程的质量检查,同时督促施工单位建立健全质量自控体系,定期对施工单位的质量自控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整个工程的质量处于有效监管之下。
结束语: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是系统工程,需把握构件生产、运输安装等要点。针对现存问题,通过完善标准、培训人员、强化监管等措施改进。持续提升质量控制水平,推动装配式建筑高质量发展,为建筑行业现代化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王学斌.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因素分析与优化策略研究[J].中国品牌与防伪,2025,(04):119-121.
[2] 蒋 利 峰 , 代 莉 萍 . 装 配 式 建 筑 施 工 质 量 的 控 制 要 点 探 讨 [J]. 城 市 建筑,2024,21(01):230-232.
[3]钱进.装配式建筑用门窗工程质量控制要点及常见问题[J].工程建设标准化,2021,(12):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