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

作者

闫丽兰

河南省南阳市第二十一学校 473000

引言

在教育改革中,核心素养逐渐成为重要组成部分,数学作为基础学科,不仅传授知识和解题技巧,更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小学阶段是学生数学思维初步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和策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成为当前教育的热点问题。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等多个维度,只有全面提升这些方面,才能实现数学教育的目标。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是理论问题,更是实践中的挑战,教师如何设计内容、引导思考、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和有效的教学策略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数学思维能力、数学应用能力、数学情感与态度等三个方面。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在对基本数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上,并逐步培养其逻辑思维、推理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这些能力不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概念,还能增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数学核心素养还涉及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包括对数学的兴趣、求知欲、持久的学习动机等,这些都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动力。

首先,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核心素养的基础,指的是学生能够通过逻辑推理、归纳总结等方式进行深度思考,解决问题并掌握数学规律。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体现在课堂上的知识运用,还应贯穿于学生日常生活中,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学会思考和分析。其次,数学应用能力则强调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数学的应用能力不局限于教科书上的例题,更重要的是能够通过数学知识来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实际情况。最后,数学情感与态度方面则关注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只有学生具备了对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态度,才能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保持积极的动力。

二、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小学数学教育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起点,是他们未来数学学习和应用的基础。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不仅有助于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还能促进他们综合能力的发展。在当前社会,数学不仅仅是学术领域的工具,更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学生如果能够在小学阶段培养起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将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强大的支持。

首先,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需要不断地面对各种复杂的情况和问题,培养数学思维能力,能够让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这对于他们今后的学术研究、职业选择乃至日常生活中的决策能力都是至关重要的。其次,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在工作和生活中,许多问题都需要数学知识的支撑,例如财务管理、数据分析、工程技术等,数学的应用能力能够使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更具竞争力。最后,数学情感与态度的培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数学的持久热情,从而推动他们不断地深入学习和掌握更复杂的数学知识。

三、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教学策略,推动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和学生的兴趣,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中思考和解决问题。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数学思维能力。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学会如何将所学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从而提升其数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自主思考。教师应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通过交流和合作来拓宽思维的深度与广度。教师可以设计多角度、多层次的问题,促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通过自主探索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方式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从而增强他们面对复杂问题时的解决能力。启发式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还能鼓励他们进行独立探索和思考,进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此外,教师应加强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数学的最终目的是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通过设计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应用题,使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学习分数时,教师可以通过购物、分配任务等生活场景,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实际意义和应用。这种教学策略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的实际价值,还能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通过将数学与现实问题相结合,教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水平。

四、教师在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育中的作用

教师在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必须为学生提供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学习任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认知水平,设计适合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并通过课堂互动和反馈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师还应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其次,教师的教学方法应根据核心素养的要求不断优化。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更为灵活的教学方法,如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创造力。通过多元化的教学策略,教师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同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和学习态度,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从而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结论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和创新的教学策略,教师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帮助他们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应用能力以及数学情感与态度。在未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数学教育将更加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石书书.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量感” 培养策略研究[J]. 甘肃教育研究,2024,(21):135-138.

[2]黄毕年.小学数学新教材编排变化与教学启示——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新教材使用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4,(12):17-20.

[3]麻艳华.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策略探究[J]. 新教 师,2024,(12):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