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对于农村经济的影响探讨

作者

李慈芬

曲靖市麒麟区珠街街道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云南 曲靖 655004

摘要:本文探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对农村经济的影响。阐述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等多个方面,并随机抽样农户的调查数据,进一步分析土地流转市场中农户行为的影响因素,基于此提出相应的建议。通过完善相关政策,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农村经济;影响

0 引言

在农业改革持续深入的背景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作为一项重要举措,对农村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深入和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土地流转已成为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农业效益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1]。本文旨在深入分析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分析土地流转在推动农业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通过调查数据分析,探讨土地流转市场中农户行为的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通过深入分析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效应,可以为农村土地制度的完善提供重要依据。

1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对农村经济的影响

1.1 对农村土地产权的影响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一环,对农村土地产权关系有深远的影响。在传统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下,集体接受土地所有权,农户则通过承包的方式获得土地的所有权。在这一背景下,土地所有权通常受到较多的限制,其市场价值也难以得到充分发挥。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全面实施,有效弥补传统土地产权制度的不足,使农户可以在保留土地承包权的前提下,实现土地经营权的市场化流转,对于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具有显著作用。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实施,不但进一步明确土地产权的具体归属,同时强化了农户对土地的财产权意识。农户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能够获得相应的效益,这体现了对土地财产权的肯定,同时也为农户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来源[2]。另外,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对于促进农村土地产权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农户提供了更多的土地交易机会和选择,进一步推动农村土地产权关系的明晰化和市场化。

1.2 对农村生产力的影响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对农村生产力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通过承包经营权的流转,闲置土地得到有效利用,从而避免资源的浪费。过往受限于农户经营水平和有限的劳动力,导致部分土地长时间闲置,难以充分发挥其生产潜力。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实施能够确保闲置土地的集中利用,由具备经营能力和技术水平的企业或种植户开展经营活动,从而有效提高土地的产出率与利用率。

另外,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对于促进规模集约化生产具有重要作用。土地流转逐渐形成集中连片经营模式,为农业的机械化、规范化和品牌化生产创造良好条件。种植户或企业可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并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规模化效益的提升[3]。同时,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为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提供动力。

1.3 对农村资源优化配置的影响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对农村资源的优化配置具有积极作用。其资源优化配置作用具体表现在土地资源、劳动力和资金三个方面。在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方面,土地流转可以使土地资源由传统的低效利用向高效利用转变,并从分散经营向规模化经营发展,从而有效提高土地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同时,土地流转能够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和就业结构的优化。农户通过土地经营权的流转,能够释放更多的劳动力从事其他产业或工作,推动劳动力的合理配置,促进就业增收。在农村资金的优化配置方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为农户提供更多的收入来源和投资机会,有效促进农村资金的积累和流动[4]。农户能够将流转取得的效益用于多个方面,如农业生产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创业创新等,为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提供支持。另外,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有助于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农村市场,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2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现状调查

2.1 调查规划

根据既定的调查目标,规划调查内容与研究架构,遵循一套严谨的流程:先进行预调查以收集初步反馈,据此调整并优化调查方案,随后执行正式调查。此过程中,融合多样化的调查手段来精心设计抽样策略与问卷内容,旨在全面覆盖关键信息点。为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实施严格的数据清洗流程,对所有采集信息进行细致筛选与校验。本次调研活动横跨2023年全年,自1月起至12月止,综合运用了文献回顾、问卷调查及深度访谈等多种研究方法。问卷设计聚焦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认知水平、流转的具体对象与渠道,以及影响土地流转决策的多维度因素。为增强数据的精确性与针对性,在预选的六个乡镇中,不仅实施了问卷调查,还深入基层,与乡镇工作人员及当地经营实体进行了面对面的访问、座谈与深度交流,获取一手资料。最终,收集532份有效问卷,并利用Excel软件进行了系统化的数据整理与分析。

2.2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认知及现状

调研结果显示,农户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相关政策的认知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而言,仅有32户表示非常了解相关政策,而244户略知一二,196户听闻但不甚明了,更有92户完全不了解,反映出农户土地流转意识薄弱,认知程度有限。

在土地使用方面,196户农户坚持自给自足的耕作模式,而260户则面临土地部分闲置的问题,仅有84户选择将部分土地转让给他人耕作,完全转让的仅24户,表明土地整体利用率有待提升。

土地流转信息的获取上,主动性明显不足,仅44户会主动查询,其余均处于被动状态。尽管信息可通过网络与电视新闻获取,但受限于上网习惯与设备条件,农户自主获取信息能力较弱。同时,通过村委了解信息的渠道亦显不畅,仅132户表示了解,272户仅听闻而不解其详,160户甚至未曾闻讯。

关于承包土地情况,68户拥有承包地,其中1亩以下面积居多,5~10亩最少。管理方式上,自耕为主,股份分红极少。承包地面积与土地流转参与度呈正相关,面积越大,流转意愿越强。

对于土地使用状况,农户评价各异,156户认为经营良好,280户认为一般,128户认为不佳,丢荒严重。对于土地闲置,88户认为闲置多,128户认为较多,而认为较少与很少的分别为240户与68户,显示出农户对家乡土地使用状况的认知模糊。

土地流转对象与途径方面,本地村民成为主要受让方,共60户,外地人、企业、政府及其他受让方分别为20户、12户、4户与12户。流转途径上,自发参与占主导,共48户,农村专业化经济合作社与政府中介协调机构亦发挥一定作用,分别有32户与12户参与,但整体而言,农户土地流转参与度仍有待提升。

2.3 影响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因素

农户认知与政策了解程度。调研显示,农户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政策的认知存在显著差异,仅少数农户表示非常了解。这种认知不足导致农户土地流转意识薄弱,成为制约土地流转的首要因素。因此,加强政策宣传,提高农户对土地流转政策的认知和理解,是推动土地流转的重要前提。

土地使用与耕作模式。农户的土地使用方式和耕作模式直接影响土地流转的意愿和程度。部分农户坚持自给自足的耕作模式,导致土地利用率不高,而部分土地闲置则进一步加剧了土地流转的困难。因此,引导农户转变耕作模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是促进土地流转的有效途径。

承包地面积与流转意愿。调研发现,承包地面积与土地流转参与度呈正相关。面积越大的农户,流转土地的意愿越强。这反映出土地规模经营对土地流转的推动作用。因此,鼓励和支持农户进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有助于提升土地流转的活跃度和效率。

土地使用状况与农户评价。农户对土地使用状况的评价各异,这直接影响到他们对土地流转的态度和决策。部分农户认为土地经营不善或闲置严重,导致土地流转意愿降低。因此,改善土地经营状况,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是增强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重要措施。

土地流转对象与途径。土地流转对象的选择和流转途径的多样性也影响土地流转的顺利进行。本地村民成为主要受让方,但外地人、企业、政府等受让方也占据一定比例。同时,自发参与、农村专业化经济合作社和政府中介协调机构等流转途径也各有优势。因此,拓宽土地流转对象和途径,优化流转机制,是提升土地流转效率和效益的关键。

3 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的建议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为了进一步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发展,还需要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加强市场建设,提高管理水平,保障各方的权益。

3.1 加强政策引导,明确流转方向

政策的不断优化与完善是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的关键。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提供政策支持和引导。在工作实践中,先要制定科学可行的土地流转规划。结合当地农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制定土地流转的规划,对流转的具体目标、工作任务、程序和重点区域等进行明确。通过规划引导,确保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有据可依,并与农业结构优化调整、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战略等有效衔接。同时,随着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实施,还需要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在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土地流转的规模化经营与发展,以点带面,建立集中连片开发模式。政府相关部门应制定相应的支持政策,明确土地开发利用、权益保障、服务等方面的具体措施。并做好政策宣传工作,消除基层干部和农户的疑虑,调动其参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政府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通过定期组织会议、加强培训、提供咨询服务等形式,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的有序进行提供支持[5]。并建立可靠的服务平台,为广大农户提供信息发布、纠纷调解、合同鉴证等一系列服务,进一步降低流转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3.2 构建土地流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

统一、规范且高效的市场对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有助于推动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施的过程中,加强市场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市场建设中,充分利用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或经营管理机构,积极构建土地流转交易平台,能够实现信息的集中发布与整合,便于农户了解土地流转相关政策、市场动态和供求信息,提高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透明度和效率。同时,建立完善的价格评估机制。设置专门的评估部门或者委托第三方机构,全面评估土地流转价格。通过评估明确流转的基准价格与浮动区间,为交易双方提供参考依据,构建公平公正的土地流转市场。另外,还需要制定土地流转市场管理方法,明确交易规则及交易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进一步规范流转程序和行为。并加大监管力度,严格处理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

3.3 保障农户权益,促进流转可持续发展

保障农户权益是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重点和关键。通过完善一系列保障措施,做好纠纷调解工作,并推动适度规模经营,能够确保农民在土地流转过程中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在完善保障措施方面,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社会保障制度,确保征地补偿安置费用到位,并且确保保障措施的针对性。对不同年龄、收入水平的农民提供相应的保障。并建立就业和再就业培训机制,通过系统的职业培训,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问题。针对土地流转的纠纷问题,需要建立相应的调解机制,全面整合资源,有效解决各类矛盾冲突。通过调解、仲裁等多种形式,及时处理土地流转纠纷,保障各方合法权益。同时,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过程中,积极推动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与农民收入水平。鼓励和支持企业、农民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土地流转,促进现代农业和特色产业的发展。并进一步加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提高其经营水平和竞争实力。除此之外,为了促进流转的可持续发展,还需要构建完善的监管机制,实现对流转全程监管。通过定期检查、随机检查等形式,及时发现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违法违规行为。同时,加强对流转资金的监管,确保资金安全和合理利用。

4 结语

综上所述,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在推动我国农村经济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能够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活力。但是相关政策在具体实施中仍面临复杂的挑战,如土地流转规模偏小、集中程度较低及市场有待规范等。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促进市场的规范化发展,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流转模式。同时,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势必会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更多的作用,应不断完善相关制度,为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孙浩涵.土地流转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3,34(20):63-66.

[2]朱乃涛.农村土地流转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研究[J].河北农机,2023(1):142-144.

[3]杨海滨.农村土地流转对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J].农经,2023(12):100-102.

[4]刘桂萍.山东乐平铺镇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业经济发展[J].农业工程技术,2021,41(23):5,7.

[5]何佳,刘朝霞.新时代农村土地流转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J].中国集体经济,2020(15):5-6.

作者简介:李慈芬(1975—),女,汉族,云南曲靖人,本科,高级农业经济师,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