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谈如何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作者

杨娜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伊克昭中学

一、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更新教学理念

在新课标背景下 ,更新教学理念对于构建初中语文高效 课堂至关重要 。首先,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改变 学生在课堂中的被动地位,转变教师在教学时所扮演的角色。 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 的主体地位,将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并且还要关注每个 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主动性 。同时,还要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 究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在积极 参与的过程中自主获得知识和技能 。其次,教师要注重培养 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知识 的传授,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通过阅读、写作、口 语交际等教学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再次,新课标 强调教学的开放性和创新性 。所以,教师要转变以教材为核 心的教学理念,将语文教学拓展到社会生活、自然环境和科技 发展等更广阔的领域 ,拓宽学生的视野 ,更好地促进教学相长 。最后,教师要树立新型的师生理念,认识到教师和学生是 平等的参与者和学习者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观点,鼓 励学生积极发言和提问 , 同时也要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 互动,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的需求,及时给予学生帮助 和指导,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优化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可 以增加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改变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充分融 入其中,保证教学效率。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 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音乐、视频、图片等,营造出直观的情 境氛围 。

2.互动式教学

互动式教学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策略 ,它打破了传统 教学的沉闷,为语文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使语文学习不再是 单向的知识灌输 ,而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思想的碰撞与交 流,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在这一模式下,提问是开 启互动的关键。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学内容,精心 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比如,在学习《背影》时,可提问“文中 几次描写父亲的背影?分别有何作用?”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深 入思考文本,主动探索答案,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目的性 。其 次,讨论能激发思维的碰撞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生经常 会遇到一些具有争议性或多视角解读的内容 ,这时教师可以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比如,在学习《孔乙己》时,教师组织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和社会意义,鼓励 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在小组中各抒己见,通过思想交流和碰 撞,拓宽学生的思维广度,深化学习层次。

3.项目式教学

项目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通过真实的项目任务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学生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不再是被 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探索、实践和解决问题 。这种主动 学习的状态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为高效课堂构建提供了 有力支撑。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组织形式多样的项目式学习 活动 。

(三)优化教学内容

1.整合教材资源

优化教学内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而整合教材 资源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教师在教学时需要深入 研究教材,了解教材的整体结构和各篇目之间的联系与差异。 在此基础上,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对教材内容进 行筛选和整合,让教学更加具有连贯性和系统性。在整合教材 资源时,教师可以从多维度进行 。一是单元内整合,围绕单元主题,将课文有机结合 。比如,在八年级上册以“新闻”为主题 的单元,教师可以把几篇新闻稿放在一起教学,让学生对比不 同新闻体裁的特点,掌握新闻写作方法,同时整合单元内读写 资源,以读促写、以写带读 。二是跨单元整合,教师可以寻找 不同单元之间的联系,进行资源整合 。比如,将七年级上册的 《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等描写自然景物的课文整合在 一起 ,引导学生感受不同季节的美景,学习写景的方法与技 巧 。对于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或语文知识,教师还可以整合 不同年级的教材资源,进行学习的拓展和深化,提高学习的连 贯性和系统性,使学生可以更好地把握其思想内涵。

2.拓展课外阅读

在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中, 拓展课外阅读能够丰富教 学内容,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中 的单元主题,选择与之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 。比如,在学习以 “ 亲情”为主题的单元时,可以在教材资源的基础上推荐史铁 生的《秋天的怀念》等作品,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亲情的温暖与 力量,学习不同作者的情感表达方式 。教师还可以以课文作 者为线索,拓展阅读该作者的其他作品 。

3.结合生活实际

生活是语文知识的肥沃土壤 。语文作为一门兼具工具性 与人文性的学科, 其根源深深扎于生活的广袤大地 。教师应 敏锐地捕捉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与事件 ,将其巧妙地引入课堂 教学 。比如,在讲授说明文时,教师可以选取生活中常见的科

技产品,如智能手机、智能家电等作为说明对象,让学生在熟 悉的情境中理解说明文的特点与写作方法。通过这种方式,切 实感受到语文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从而激发其学习 的内在动力。教师要注重从生活出发,利用实际问题锻炼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比如,在学习 议论文时,教师可以选择环境保护、科技创新等热门话题,为 学生提供充足的讨论实践,让他们结合自己的想法去判断、思 辨,并提出合适的想法。同时,教师还可以依托生活资源,开展 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如采访、调查、演讲等,让学生在实 践中锻炼口语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全面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此外,教师也可以结合教学主题, 挖掘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元 素,如传统节日、民间工艺、民俗文化等,让学生了解和传承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综上所述,新课标背景下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意义重 大。它不仅是满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顺应教 育教学改革趋势的必然之举。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不 断探索创新,持续优化教学方法与策略,为初中语文教育的高 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让高效课堂成为培养新时代优秀人才的 坚实阵地。

参考文献

[1] 王学林.“双减”政策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创新策略[J].学 苑教育,2024(22).[2] 陈金烟.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情景教学实施策略[J]. 亚太教育,2024(6).[3] 任航.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 当代家 庭教育,20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