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缺失及培养策略研究
凌红波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贵州都匀,558000
摘要: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是思维表达的工具。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日趋频繁,英语作为全球通用的语言,越来越受到重视。因而,大学英语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他们认识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英语思辨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有必要开展针对性的研究工作。基于此,本文通过探讨培养大学生英语思辨能力中的重要性,分析了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缺失的原因,阐述了大学英语教学中提升学生思辨能力的教学策略,以期提高学生思辨能力,更好地迎接未来的挑战。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思辨能力;思辨能力缺失;培养策略
1 引言
在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推进下,大、中、小学校对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综合素养的培养和提升越来越重视和关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重要教育方式。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而且也是一门素质教育课程,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大学英语课程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而思辨能力是新时代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不断增强自身主动性,实现英语的不断提高。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与学是相辅相成,只有把学习和思考有效结合起来才能达到真正学习的效果。因而,语言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通过模仿、记忆和反复练习去掌握知识,还要培养他们分析、推理、判断等独立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因而,大学英语的培养目标不仅是培养语言功底深厚、表达流畅的的双语人才,更重要的是培养会用语言表达自己思想的人,即培养具有思辨能力的语言人才。
2 思辨能力及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重要性
思辨能力(critical thinking )这一概念最早可追溯到2500多年前的希腊,“critical”一词即来源于希腊文“kriticos”,有提问、理解、辨明的意思。然而,不同时代的人们对于思辨能力的界定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当代学者和教育家对思辨能力的定义也莫衷一是。从较为普遍的认识来看,思辨能力即思考、分析、辨别的能力。思辨的核心就是根据个人的知识结构进行独立思考,做出独立判断[1]。思辨能力具有建设性和创新性,它能使学生从更宽广的角度解释现象,对研究对象作出多维度的分析和判断,对问题提出更多的解决方案[2]。其本质是指人的分析能力、论述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主要是在事实论据基础上个人对事物得出结论与评价的能力和倾向,要求人们对各种来源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提出独立和建设性的见解和评价,提高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3]。
思辨能力培养是高等教育所要培养的重要能力之一。高校英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大学英语教学工作是高校教育的基本组成成分,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大学英语课堂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主阵地之一。因而,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探索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教学方法,既要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也要促进学生思维的全面发展。总之,思辨能力是我国高等教育中要求培养的一个重要能力,它是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能力、探索精神、创新精神等组成,对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大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大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在英语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有助于学生其他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将灵敏的思维、逻辑分析运用到其他课程学习中,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促进学生整体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
3 大学生英语思辨能力缺失现状分析
黄源深(1998)指出:因为缺乏分析、综合、判断、思考、辨析能力造成的现象为思辨缺失现象;思辨的缺失直接影响到人的创造力、研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影响人的素质[4]。结合多年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学生英语学习中的思辨能力严重缺失:这与学生英语基础知识掌握不够好,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填鸭式教学模式以及单一的考核评价体系上存在很大的联系,这些都严重影响到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总的来说,学生缺乏批判能力和创新精神已成为大学英语教学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3.1中国传统思想及应试教育的影响
保持低调、谦卑的态度是我们数千年来一直在遵循的传统道德规范,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很难形成一种师生平等、生生平等的和谐融洽的氛围。在这种“师道尊严”,视教师和教材为权威的环境下,课堂形式比较单一,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很难进行自由、平等的互动和交流,同时也变相地抑制了学生创新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养成。另一方面,因为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往往通过死记硬背掌握书本知识以及大量的习题训练来应付各类考试,学生习惯了这种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模式,很少有机会进行主动思考和深度探究。同时,高考扩招,班级人数增多,课堂上学生练习英语的机会并不多,这对语言学习是极为不利的;同时,即使少量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会话与英语交流的层次也比较浅,对逻辑思维的应用不多,这些都严重限制了学生思辩能力的养成。语言技能教学是为学生更快地掌握外语知识而开展的教学活动,而学生的学习过程只是在记忆与理解相关的语言技能,整个教学过程缺乏对语言信息的加工与利用。因而,整个教学过程缺乏有效的交际与思辨能力培养,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导致他们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3.2 教师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的影响
结合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现状,不难发现很多教师主要还是以传统的讲授为主,课堂上教师依然发挥主体作用。教师在授课中往往忽视学生在语言表达内容上的创新,过分注重他们语言表达形式的规范性、准确性。在构建课堂活动设计和课堂教学中主要注重语言知识的灌输,忽视了与学生的课堂互动,忽略了对学生想象力与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等的培养。而学生也缺乏自我认知,也是被动学习,懒于思考,很少围绕知识点进行思考与自主探索。在对英语课堂上指定话题进行阐述和讨论时,他们往往处于思维混乱、停滞甚至“失语”的状态,只能对问题或事件有表象的感性认识而缺乏深层次的理性认识及思考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如此一来,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就无法得到培养,很难在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上取得突破性的提高。
4 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策略
4.1 加强教师自身素质,改变教学模式
大学英语教学课堂中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首先应从教师本身做起,转变教育理念,改变目前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现状,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思考,创设更多的平台和机会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见解,给他们提供充分质疑的机会,使他们的学习过程充满自主性与创造性。同时,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剖析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追求、挑战权威,但同时又要尊重他人的观点,勇于改正自己的错误,这样,学生在提升思辨能力的同时,思辨人格特质也同时得以发展。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置一些具有挑战性、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围绕该问题思考探究、讨论,自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比如,在讲授新视野大学英语I(读写教程)第一单元TextA Toward a brighter future for all时,我们可以结合大学新生刚入校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他们感兴趣、能拓展思维的问题导入教学。比如:What’s your expectations to college? How do you think university education can change a person’s life?等,学完课文后也可以请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思考:What will we make good use of the college life for the future career?等。教学中教师可以适时提醒和拓展他们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去思考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各抒己见,表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同时也养成了主动思考,积极解决问题的能力。
4.2 充分利用教学内容,培养思辨能力
大学英语教学中,科学、合理、内容丰富,具有趣味性的教材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使用的新视野大学英语(智慧版)充分考虑到了新时期国家人才需求以及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蕴含思政要素,凸显中华文化元素,充满时代气息。能帮助学生增强文化自信,厚植家国情怀。所以教师可以借助教材资源,灵活教学,拓展学生思维。口语训练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是行之有效的活动之一,尤其是小组讨论或辩论。利用教学资源组织这样的活动可以鼓励学生从多角度获得信息,集众家之长,弥补自己的不足。尤其通过辩论,通过辩证地思考和阐述,学生对自己的观点全面审视,对对方的的观点质疑批判,提高综合评价和分析能力。比如,在讲授新视野大学英语I(读写教程)第四单元TextA Social media ,how much is too much? 这是一个与大家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教师可以分组进行讨论“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social media”,也可以进行辩论“The advantages of social media v.s. its disadvantages ”。通过这样的方式,有利于学生培养严谨的思辨态度,不同角色从不同立场看待问题会产生不同的视角,极大地扩大了学生对问题的认知,促进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思想上正确的引导,也能让学生对网络、社交媒体的利弊有更清晰的认识。使学生清楚地意识到大学阶段主要目的是学好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使他们认识到合理、有效地利用社交媒体,不能沉溺于网络媒体而荒废了学业的重要性,通过这样的方式,即可以培养他们分析辨别能力,还可以达到思政教育的效果。
4.3 拓展多样化的自主学习渠道,鼓励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就得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适时选用与大学生日常活动息息相关、当代大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素材进行引导,同时,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资源,拓展、丰富与之相关的教学资源,讲课上、课后学习有机结合起来。这也就要求教师能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自主学习平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主动思考。比如,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之余,安排多种自主学习渠道,包括慕课、手机APP,U校园、FIF口语系统,批改网翻译写作网络平台等,在APP及网络平台上布置相关作业,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有选择性地按照学习内容及学习要求进行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最后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平台学习表现进行评价。同时,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开放性,鼓励学生参加英语演讲比赛、阅读、写作比赛以及大学生英语竞赛,使学生从被动式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因此,通过多方位的学习渠道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
五、结语
大学英语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大学英语教学课堂应结合教学实际,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思想开放,富有创见的创新型人才。通过大学英语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地理解和剖析问题,激发他们进行自主和合作学习,从批判的角度进行思考,从而提升思维的批判性、创新型和逻辑性。根据研究发现,学生普遍缺乏批判性思维,教师普遍缺乏对学生提出具有思辨性的问题,而是更加侧重灌输式教学,把大量的教学时间花在了课本知识的见解上,重点讲解词汇和短语的翻译。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死板的接收大量知识内容,对文本的探讨、推断、评价更为匮乏。这导致了学生无法发散思维,进而无法培养自身批判性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应做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引领者,并且挖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要进一步培养学生深层次的理解能力,激励他们能够通过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最终培养他们的批判性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文秋芳.论外语专业研究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10).
[2] 刘晓民.论大学英语教学思辨能力培养模式建构[J]. 外语界,2013(05).
[3] 张军霞,杨葆春,晁燕.高等教育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策略探究[J].大学,2023(10):14-17.
[4] 黄源深.思辨缺席[J]. 外语与教育教学,1998(07).
[5] 郑树棠.新视野大学英语(第四版)[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23.06.
作者简介:凌红波,女,汉族,1974年4月生,湖南新邵人;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副教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及教学法研究。联系电话:15930368750 地址:贵州省都匀市西苑彩虹花园1单元602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