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盖板涵施工技术要点探析
许帅
湖南映晟交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湖南长沙 410007
摘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呈日益增多态势。盖板涵作为一种常见的结构形式,以其优良的排水、跨越沟谷和保障道路畅通等功能受到了相关企业的青睐。本文就盖板涵施工技术展开分析,以具体的公路工程建设项目为例,全面探究盖板涵施工技术要点,并明确具体的质量管理措施,以期为相关企业开展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盖板涵;施工技术
前言:公路工程中,盖板涵属于一种重要的小型构造物,广泛适用于山区、平原等不同的地理环境中。就整体应用情况来看,受多因素的影响,一些问题日渐凸显出来,如盖板底部出现横向裂缝、盖板安装精度不达标、台背回填范围不合理等,极大影响着公路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基于此,如何立足公路工程实际建设要求和拟建设区域建设环境,制定盖板涵施工方案,现已成为许多企业关注的重要话题。
1 盖板涵施工结构分析
盖板涵是一种由多个部分组合而成的、用作行人和车辆通道的小型排水构造物,其填土高度一般为1-8m,特殊情况下可达12m,施工技术相对简单,具体组成部分如下(见图1)。
基础:即盖板涵的下部支撑结构,混凝土或浆砌片石等材料为主,主要用于承受涵身及上部传来的荷载,并将其传递至地基。
涵身:这是盖板涵的主体部分,主要由边墙和涵台组成。边墙主要用于挡土,并辅助形成过水通道,而涵台的主要功能是支撑盖板。
盖板:放置在涵身顶部,是主要的承重结构,即承受路面车辆荷载及其他附加荷载,将其传递给涵身和基础,多为钢筋混凝土预制板或现浇钢筋混凝土板。
进出口:主要包括端墙、翼墙、铺砌等;端墙位于涵身两端,承担着挡土功能,并引导水流顺畅进出涵身;翼墙呈八字形或一字形,从端墙向两侧延伸,作用是进一步扩大端墙的挡土范围,改善水流条件;进出口处的铺砌主要用于降低水流对基础和填土的冲刷作用[1]。
防水层:为提高盖板涵的耐久性,通常在盖板和涵身的外表面设置一层防水层。
2 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盖板涵施工技术要点
2.1 案例概况
某三级公路路基施工项目中盖板涵施工环节是重要部分,直接影响着公路的排水性能和使用寿命。该项目桩号为K0+000-K5+300段路线全长5.3km,采用三级公路设计标准,设计速度30km/h,路基宽度8.0m,路面宽度7.0m,路面为沥青混凝土,包括路基、路面、桥梁、涵洞、安全设施及预埋管线工程、绿化及环境保护等,其中1-2.5m×2.5m盖板涵1道,长度10.23m,圆管涵36道,长度为446.5m。
2.2 施工技术要点
2.2.1基础施工
施工之前,施工人员需对施工现场展开全面勘察,明确地形、地质条件等,并提前做好材料、设备与人员准备工作,采用全站仪等测量仪器明确盖板涵的中心位置、基础边界和进出口的位置,为后续施工创造良好的条件。基于测量放线结果,施工企业可选用机械开挖与人工配合的方式,按照施工要求开展基坑开挖作业。上述工程中,盖板涵基坑深度为3m,每向下开挖1m采用测量仪进行一次深度测量、校对,确保深度误差控制在±5㎝的范围内;开挖坡度设定为1∶0.75,开挖过程中实时监测边坡坡度,预防超挖或边坡坍塌等不良情况。若基底土质不符合设计要求,需换填处理,换填材料一般选用级配良好的砂石或灰土等,采用分层原则换填和压实,并辅以完善的排水方案,以整体提升基层的强度。在基底处理完成并经验收合格后,开展基础混凝土浇筑作业。实际浇筑时,需采用分层浇筑方式,每层浇筑厚度控制在30㎝左右,且每层浇筑间隔时间需≤1.5h,浇筑与振捣同步进行,振捣器插入下层混凝土5-10㎝为宜,振捣时间约20-30s,以确保基层混凝土结构的密实度。
2.2.2钢筋工程
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推进过程中,钢筋工程是盖板涵施工的重要一环。施工企业需按照图纸要求采用数控钢筋调直机对钢筋进行预处理,并做好钢筋表面的清洁工作,确保其表面无锈迹、油污等。在基础钢筋安装过程中,横向钢筋间距通常控制在20㎝,墙身钢筋安装时,竖向钢筋间距控制在15㎝,采用钢筋定位支架进行定位,确保钢筋位置准确,同时需做好钢筋保护,即采用强度等级为C30的混凝土垫块呈梅花形布设在合适的位置,以此降低因保护不足而钢筋锈蚀的风险。此外,在钢筋连接时,常以焊接为主。以直径为20㎜的钢筋为例,焊缝表面需保持平整,不能存在凹陷或焊瘤,也不能具有明显可见的裂纹。在采用机械连接的情况下,相关人员需依据钢筋直径明确拧紧力矩值,如直径介于22-25㎜的钢筋,拧紧力矩值为260N·m,而直径为28-32mm的钢筋,拧紧力矩值为320N·m,以确保工程质量[2]。
2.2.3模板工程
在盖板涵施工过程中,常采用钢模板或木模板,模板拼缝需严密,接缝处粘贴双面胶带防止漏浆,为混凝土创造有利条件。在模板安装过程中,施工人员应积极控制偏差,即采用全站仪或铅垂仪,将轴线位置偏差控制在mm,将相邻模板高度偏差分别控制在≤2mm,以此降低因倾斜而导致结构受力出现偏差的问题。从平整度角度来看,使用2m靠尺对模板表面进行平整度检测,误差应≤±3㎜,且在安装过程中若出现明显的平整度偏差问题,需做出针对性的调整和纠正。
2.2.4混凝土工程
混凝土工程是盖板涵施工体系中的重中之重。施工人员需根据设计要求,明确混凝土配合比。以C30盖板涵混凝土为例,且具体施工参数详见下表1。
浇筑时,采用分层浇筑法,每层厚度控制在30㎝左右,且相邻两层浇筑时间间隔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而浇筑过程中,需选用溜槽或串筒辅助下料,旨在降低混凝土离析的风险。振捣与浇筑同步进行,选用合适功率的插入式振捣器,遵循快插慢拔原则,将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土5-10㎝,振捣时间控制在20-30s,以混凝土表面不再出现气泡、泛浆且不再下沉为准,以此确保混凝土的密实度。养护工作为最终环节,混凝土浇筑完成后12h内开始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d,做好洒水保湿工作,以此保证盖板涵混凝土结构的强度、耐久性与整体性[3]。
2.2.5涵背回填与防水处理
涵背回填时,施工人员需采用透水性良好的材料作为回填材料,回填范围顺线路方向长度顶部距翼墙尾端≥台高加2m,底部距基础内圆≥2m,且松铺厚度应控制在规定范围内,通常采用小型夯实机械进行夯实,以确保回填的密实度。防水层施工前,先对涵洞墙身、盖板表面进行清理,表面干净、干燥、无油污和浮渣为宜,并修补好蜂窝麻面等缺陷,涂刷基层处理剂,以增强防水层与基层的黏结力;需选用防水涂料、防水卷材等按照要求施工,以确保提高防水效果,保证结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2.3 质量管理措施
在盖板涵施工过程中,企业需积极做好质量管理工作。一方面,搭建并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明确各个部门与人员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责任,从施工准备、施工方案落实到竣工验收积极做好质量检验工作,以便及时发现质量问题并第一时间纠正,尽可能降低对公路工程使用安全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原材料进场时开展质量抽检工作,将其质量指标同施工方案中的要求进行对比,以此确保材料质量满足公路项目要求,而材料存放过程中,还需做好防潮、防雨、防锈等措施。从人员角度来看,其技术水平与质量意识直接影响着施工质量,施工企业需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与质量教育,以此为施工方案高效高质量落实奠定人员基础[4]。
3 结束语
在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盖板涵施工技术至关重要。施工企业应基于实际工程要求积极细化基础施工、钢筋工程、模板工程和混凝土工程方案,并做好质量管理工作,以此确保公路工程项目的有序推进。未来,技术不断发展背景下,施工企业需积极引入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进一步提升盖板涵施工技术质量,为公路事业的蓬勃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谭青山.高速公路盖板涵施工技术要点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4,(16):194-196.
[2]王杰飞.公路工程中盖板涵施工技术要点研究[J].交通世界,2023,(18):23-25.
[3]薄军丽.高速公路涵洞工程盖板涵施工技术及设备的运用分析[J].中国设备工程,2023,(02):178-180.
[4]田雪强.盖板涵施工技术在高速公路涵洞工程中的应用[J].汽车画刊,2024,(06):266-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