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研究
张鹏
枣庄市土地发展有限公司,山东省枣庄市,277000
摘要:公路是国家经济发展和便利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路路面的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公路的使用寿命、行车安全和舒适性。而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是一个复杂的工程过程,涉及到材料选取、施工工艺、设备操作等多个环节。为了确保公路路面的质量和安全,需要对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有效的施工质量控制技术可以提高公路路面的使用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减少维护和修复成本,同时也能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公路工程;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交通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沥青混凝土作为公路工程中应用最广泛的路面材料之一,对于保障行车安全、提高通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受施工工艺、原材料质量、环境条件等多重因素影响,沥青混凝土路面易出现车辙、裂缝、破损等病害,严重影响路面使用寿命。为进一步提升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本文将对公路工程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旨在为公路工程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1分析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的应用特征
第一,安全性。在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通过合理应用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能够确保公路路面的平整性与光滑性,避免车辆在行驶期间出现颠簸感,给车辆安全行驶提供更多保障。第二,稳定性。公路工程施工期间,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呈现出稳定性特征,可以承受来自车辆的荷载,同时将荷载合理分散到各个路基中,避免路面出现破损问题。随着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越来越成熟,技术人员能够科学控制施工质量,并逐渐优化道路结构,有效提高公路道路整体稳定性。第三,经济性。在实际应用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技术施工时,工程往往呈现出施工快、成本低等特征,可以避免由于中断交通以及施工时间长等原因带来的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充分体现出经济性特征。
2公路工程沥青混凝土路面主要病害
2.1泛油
在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过程当中,受到车辆荷载因素以及外部环境变化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导致结构内部自由沥青出现结构化剥离,并通过路面结构向外界环境溢出,这一现象被称为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泛油病害。路面泛油不仅会导致道路摩擦力发生变化,同时还会增加公路工程面层结构内部的孔隙率,使其承载能力与透水能力同样发生相应的变化,进而对于道路交通运输安全产生相应的冲击。
2.2波浪
在一些路面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对于路面混合料的振捣与碾压不够充分,因此在长期车辆运行过程当中,将会受应力因素影响导致路面出现波浪病害,其中涵盖一般性波浪、长波浪、短波浪等几种不同类别,对车辆行驶安全、行驶舒适度以及行车噪音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3公路工程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要点
3.1材料组成与性能要求
沥青混凝土主要由集料,沥青,填料三部分构成。集料作为组成路面结构的框架,需要有较好的颗粒级配以及耐久性。粗集料与细集料合理搭配可改善混合料稳定性与耐久性,特别适用于重载交通情况,粗集料应具有更高抗压碎能力。沥青做为黏结剂的主要功能就是把集料粘结起来,使之成为有一定弹性与强度的混合料。沥青需要粘度大,抗老化性能好以及耐候性强等特点来处理路面温度变化以及外界环境对其影响。
3.2优化沥青混凝土输送环节
施工企业应注重优化沥青混凝土的输送环节,避免在运输过程中由于温度原因而产生结块情况。因此,在输送沥青混凝土时,应科学控制温度,避免对沥青混凝土质量产生影响。首先,合理选择保温车辆。施工企业需要全面了解运输沥青混凝土期间在温度上的要求,然后选择相应的保温车辆,以便更好地保障材料的使用效果。其次,选择适合的保温材料包裹沥青混凝土。施工人员在运输沥青混凝土前,应做好加盖密封工作。
包裹材料主要为保温泡沫与棉絮等。最后,科学把控运输时间。在沥青混凝土运输期间,需要选择较短的路程,避免出现运输时间过长的情况。值得注意的是,在运输沥青混凝土之前,施工人员需要及时清理运输车辆的车槽,避免对沥青混凝土自身性能产生不利影响,以便顺利开展后续施工作业活动。
3.3摊铺施工工艺控制
沥青混凝土路面摊铺施工是将拌和均匀的混合料铺筑成型,构造平整、密实、厚度均匀的路面层的过程,摊铺工艺的关键在于控制混合料的温度、摊铺速度、紧平度以及接缝处理等参数。第一,混合料的摊铺温度应根据沥青标号和环境条件确定,通常控制在140°C~165°C范围内。摊铺温度过高会导致沥青老化、离析,而温度过低则影响混合料的延展性和压实效果。第二,摊铺速度需与料斗前混合料的供应速度相匹配,保持在2~4m/min左右。速度过快会引起混合料的粒径偏析和纵向波浪,而速度过慢则会使混合料温度降低,影响路面平整度。第三,初期压实系数对路面承载力和使用性能具有决定性影响。为确保紧平度,应在混合料温度>130°C时进行初压,压实遍数为1~2遍,压实系数达到85%以上。同时,横向施工缝是易发生病害的薄弱部位,需采用热接缝法处理。即在新旧层交接处预热至110°C~140°C,喷洒热沥青或粘层油进行粘接,并控制搭接宽度在10~30mm范围内。值得注意的是,摊铺过程中应实时检测混合料的温度、厚度、宽度等参数,利用红外线测温仪、推车式厚度仪等设备进行无损检测,及时调整摊铺工艺参数,消除离析、粗细搓麻等表面缺陷,确保路面的平整度和抗滑性能满足规范要求。
3.4碾压技术
在路面摊铺后应尽快碾压,此过程应由专人指挥协调,第一,为保证路面成型后的平整度、压实度,应确保初压时不对混合料产生推移、开裂等情况,尤其禁止使用轮胎压路机;第二,在复压过程中,压路机型号应保持一致,其成型方式为梯队压实,且此过程中,不得向路面喷涂油类混合液,即使需要喷射特殊溶液,也应采用雾状喷洒;第三,应由专人负责现场碾压顺序、遍数、速度及温度等,严格落实规范要求,现场施工不得任意更改施工参数。
3.4施工缝处理
受机械设备以及现场施工空间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在针对公路工程沥青混凝土路面进行施工的同时,往往会产生一系列施工缝,不仅影响了道路路面的使用寿命,同时对行车安全也会产生一定威胁。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做好施工缝处理工作。例如,针对路面横向施工缝,可采用热混合料对接缝部位进行补缝,同时组织技术团队对现场进行摊铺与找平,使将缝隙控制在2mm以内,减少对车辆运行以及道路交通所造成的影响。找平过后,还应针对路面大粒集料进行及时清理,避免对路面以及车辆轮胎造成的磨损。针对路面纵向施工缝,可采用粘层沥青进行填补作业,按照道路路面松铺系数针对填补高度进行控制和调整,并针对成型面进行及时碾压,确保接缝部位的强度,避免该部位产生的病害。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实际开展公路工程项目建设期间,施工企业需要合理应用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更好地实现施工质量目标,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施工企业应积极探索完善的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应用方案,并确保应用方案的科学性以及可行性,从而推动公路工程领域以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小蕊,裴俊标.公路工程中沥青混凝土公路施工的关键技术及应用分析[J].运输经理世界,2023(27):4-6.
[2]张丽君.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在高速公路路面施工中的应用[J].交通世界,2023(17):70-72.
[3]张元奎.沥青混凝土公路路面施工技术及应用[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23(05):117-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