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生活化与城市文明
闫娜
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东淄博255100)
摘要:如何在现代城市文明建设中融入地域文化,已成为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课题。本文以跨文化教学中的齐鲁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发展路径为研究对象,探讨提高文化传承意识、增强文化自信的“三向互通”融合机制,即通过文化审美、文化传播、商品承载三大路径,推动齐鲁文化资源向现代城市文明聚焦,论证了优秀传统文化、地域文化赋能城市文明建设、优化社会审美观、消费观等价值观的可行性。
关键词:文化审美;文化传播;商品文化
互联网物联网的高速发展,造成城市文明趋同化,地域文化复兴需求激增。齐鲁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融入城市文明建设,不仅是表面上的结合,也需要结合市民思想、生活、艺术等元素,贴合当代生活需求,才能真正提高文化传承意识、增强文化自信,避免落入文化符号片面统一化、无章商业化的陷阱。
一、城市地域文化发展与传承存在问题
(一)城市文化建设理念不统一
城市审美代表着城市文化特色,影响着市民价值取向和城市文明形象。推进城乡区域内与百姓衣食住行息息相关的公共场所中国文化审美元素生活化,有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觉醒、自信和传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地深入人心,增加人民幸福感,提高大国文化建设水平。目前文化生活化建设存在三个突出问题。
1.齐鲁文化审美元素在国内外百姓生活中的主体性不明显,导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外流、侵占。表现为设计理念不科学不系统、设计风格鱼龙混杂,只适用于文化节、摄影等特殊场景。西方文化元素仍在一定程度上定义人民生活审美标准,影响其审美方向、审美能力、审美体验。国外服饰行业时尚方向标、餐饮行业网红风、家装行业流行风、交通相关产品品牌影响力仍大比例左右百姓,尤其是学生、青年一代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齐鲁文化审美元素设计和推广脱离百姓实际需求。表现为宣传地域不广泛,受益人群不全面。目前中式审美聚焦在红色文化宣传基地、文旅项目、文明示范村、古村落等地。在百姓日常工作、生活、学习的场所鲜有体现,或体现内容繁杂晦涩不亲民,展示形式不生动鲜活。
(二)社会工业产品文化属性不明确
1.规范专业概念定义和制造业产品命名溯源。衣食住行产业产品名称命名未体现中国制造主体地位。
(1)在国内外市场预制食品的产品名目、说明、标签、包装、宣传、溯源环节鲜有注明中国汉字、拼音名称或文字符号。尤其是中国特有传统产品,从小到中国服饰马面裙、鞋靴,中式美食如主食类春卷、烧麦、混沌、包子、饺子,泡菜类酱料类佐餐,甜点类小食,炸肉、烤肉、肉丸、肉卷等肉类产品,果蔬等生鲜品种命名,大到中国本土动植物品类,如古树种、稀有植物在中西方市场、媒介、网络、典籍的名称命名、翻译、字源溯源须突出体现中国文化属性。国内各大衣食住行生活必需品品牌投资方控股方应尊重中国文化产权,支持联合开发创作,推动文化融合而非文化侵占。
(2)教学育人研究、企业产品宣传尚未厚植地域特色的中式审美内涵,衣食住行多元品牌文化产品仍未溯源宣传。网络搜索关键词关键字占比具有文化认知片面性,如欧美随性风、英伦绅士风、美式汉堡、美式咖啡、欧式宫廷风、日式简约侘寂风、美式奢华装修风格,增加唐代自由风、明清绅士风、英国安第斯牛排、丹麦皇室哥本哈根咖啡、中国田园风、唐宋奢华风、明清简约风、中式现代风等关键字占比。科研教学研究概念、企业宣传、出口产品须确立、突出中国原产国生产研究历史,或注明与品牌方联合设计、生产环节,避免造成贴牌转卖,价格暴增、洋货受宠。溯源标注原产国名称,可突出标注发明朝代、帝王、大家名称。如美国炸鸡(唐代 德源祥炸鸡;淄博博山炸肉-清代孝庄皇后最爱)、巴西烤肉(汉代火槽烤肉、鸿门宴烤肉、淄博烧烤)、日本果子(宋代果子、状元糍)、抹茶Mocha(东汉神农茶团)、韩国泡菜Kimchi(商周泡菜、朝鲜族泡菜、东北泡菜)。
2.新闻媒体、店铺广告未充分发挥汉字美学及民族服饰、音乐、舞蹈、图腾等地域文化特色魅力,生活性审美的整体性、动态性、体验感较低。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商品设计、宣传和销售缺少独特的地域特色。与中国各地传统节日庆祝、百姓日常同步配套。又如高校服饰、美食、家装专业和社会生产制造行业、销售平台联合设计一周基础体验套餐、假日豪华体验套餐、个性定制体验套餐。再如标注中国农历公历对照日期、中国节日日期或节日主题为购物节名称,中式审美元素的产品说明应标注建议体验日期和主题、步骤指南、配套关联产品推荐等。地域特色环境美化用具、便捷出行产品、学习用具、文体活动用具、相关文创产品等应明确标注原产国、热销国、国外奢品平替品、适用粉丝群体等。购物节期间在各场所、各单位的广告牌、宣传栏开展节日日期、主题、活动答题比赛,产品体验系列套餐单件产品累积换购优惠推广活动,扩大中国文化审美元素准确定位、人人知、人人传的社会效应。
(2)市民衣食住行多方面的日常需求缺乏地域文化特色的主旋律。城市文明需全面重构中式文化审美氛围,将空洞呆板的静态文字宣传变为菜单式、定制式服务。如中国人一周美食菜单、一周下午茶小食推荐、一周华服穿搭、龙年假日伴手礼套餐、聊斋文化搜神记、春芽夏荷秋菊冬梅插花套餐、古代手势礼仪涨姿势等。各地景区纪念品、产品包装卡通和人物形象、主题公园须结合地域特色文化,提供摄影服装配饰、小食、中式咖啡厅、茶馆等背景支持。鼓励中国童话故事创演、国产动画动漫 cosplay展演、中国风手势舞、流行舞短视频、跳舞机曲目、模特走秀服饰创编进校园、进单位、进公共场所。建筑、景点的美学文化,标志性工艺玩具未诠释齐鲁文化审美意境。
(三)校园文化建设未突出齐鲁文化特色
城市审美代表着城市文化特色,影响着学生价值取向和校园、城市文明一体化建设。推进城乡区域内与学生衣食住行息息相关的公共场所中国文化审美元素生活化,有助于家、校、区共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觉醒、自信和传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地深入人心,增加人民幸福感,提高大国文化建设水平。目前校园中国文化审美元素生活化建设存在三个突出问题。
一是中国文化审美元素在国内外学生生活中的主体性不明显,导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外流、侵占。表现为设计理念不科学不系统、设计风格鱼龙混杂。西方文化元素仍在一定程度上定义生活审美标准,影响其审美方向、审美能力、审美体验。国外服饰行业时尚方向标、餐饮行业网红风、家装行业流行风、交通相关产品品牌影响力仍大比例左右百姓,尤其是学生、青年一代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是中式服饰审美元素仅在一年四季某个时间点如落叶季、赏雪季、旅游假日被作为艺术形式使用,在市民尤其是学生、青年一代的重要纪念日、日常穿着、风格穿搭甚至流行拍照姿势中依然鲜见。中式美食特色、餐饮礼仪审美在学生、青年人休闲时段、节假日的仪式感体验经历未成主体趋势。中国古代建筑、历代中式家居审美元素被时尚广告篡改为美式贵族风、意式奢华风、日式素雅风侘寂风,且被广大人民群众争相模仿。中式审美元素被国内外年轻人的认知度、接纳度、推广度,对比国内外商业宣传、名人网络带货、明星代言、综艺采访、文艺演出、颁奖典礼、演讲演说带动国内外粉丝对西方服饰风尚、餐饮连锁品牌、家装格调审美元素的追捧热情仍旧占比较低。
三是中国文化审美元素设计和推广脱离百姓实际需求。表现为宣传地域不广泛,受益人群不全面。目前中式审美聚焦在红色文化宣传基地、文旅项目、文明示范村、古村落等地。在百姓日常工作、生活、学习的场所鲜有体现,或体现内容繁杂晦涩不亲民,展示形式不生动鲜活。
(四)齐鲁优秀传统文化与文明评比脱钩
各单位、学校未将齐鲁文化审美元素推广应用情况作为文明考核标准之一。公共场所提示语、警示牌,学校名人箴言的设计,动漫、电子游戏、流行杂志、时尚品牌、商业广告应结合地域特色突出中式审美元素。促进具有地域文化色彩的预制菜菜品、食盒、包装等进入中国快餐品牌连锁产业,鼓励相关出口企业保护、发展中国制服、烹饪文化、家居环境、旅行风尚的品牌效应。
二、促进城市文明建设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相融合的建议
从源头杜绝中式审美元素的日韩化、欧美化和生活性审美的中国特色模糊化,还应将缺乏设计感的纯文字形式宣传标语落实到日常学习、生活,尤其是学生、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动态活动中,切实体验与其工作、生活和学习息息相关的具有地域特色的艺术节服饰配饰设计、纪念日和节日中华小食制作、生日民族舞蹈社团祝贺、文创创意制作、文旅路线设计的中式审美生活性的魅力。提供购物、设计平台,充分利用艺术节、节假日展示自由多样的中国学生、青年人之美,根据活动主题评选最美国风服饰配饰、最巧中式小食、最具创意中国动漫文化衫及最美中式宿舍、中国君子模仿大师、古代手势礼仪模仿之星等。明星礼服、名人带货国外品牌应优先推荐高品质国货。行业工作制服、学校学生校服、食堂配餐、书皮、文具盒、纸笔等文化用品设计需充分展示中式审美的智慧和特色。
(一)规范专业概念定义和制造业产品命名溯源。衣食住行产业产品名称命名须体现中国制造主体地位。
第一,在国内外市场预制食品的产品名目、说明、标签、包装、宣传、溯源环节均注明中国汉字、拼音名称。尤其是中国特有传统产品,从小到中国服饰马面裙、鞋靴,中式美食如主食类春卷、烧麦、混沌、包子、饺子,泡菜类酱料类佐餐,甜点类小食,炸肉、烤肉、肉丸、肉卷等肉类产品,果蔬等生鲜品种命名,大到中国本土动植物品类,如古树种、稀有植物在中西方市场、媒介、网络、典籍的名称命名、翻译、字源溯源须突出体现中国所有权。国内各大衣食住行生活必需品品牌投资方控股方应尊重中国文化产权,支持联合开发创作,推动文化融合而非文化侵占。
第二,教学育人研究、企业产品宣传须厚植中式审美内涵,溯源宣传衣食住行多元品牌文化产品。缩小文化认知片面的网络搜索关键词如欧美随性风、英伦绅士风、美式汉堡、美式咖啡、欧式宫廷风、日式简约侘寂风、美式奢华装修风格关键字占比,增加唐代自由风、明清绅士风、英国安第斯牛排、丹麦皇室哥本哈根咖啡、中国田园风、唐宋奢华风、明清简约风、中式现代风等关键字占比。科研教学研究概念、企业宣传、出口产品须确立、突出中国原产国生产研究历史,或注明与品牌方联合设计、生产环节,避免造成贴牌转卖,价格暴增、洋货受宠。溯源标注原产国名称,可突出标注发明朝代、帝王、大家名称。如美国炸鸡(唐代 德源祥炸鸡;淄博博山炸肉-清代孝庄皇后最爱)、巴西烤肉(汉代火槽烤肉、鸿门宴烤肉、淄博烧烤)、日本果子(宋代果子、状元糍)、抹茶Mocha(东汉神农茶团)、韩国泡菜Kimchi(商周泡菜、朝鲜族泡菜、东北泡菜)。
(二)充分发挥汉字美学、民族服饰、音乐、舞蹈、图腾等地域文化特色魅力,提高生活性审美的整体性、动态性、体验感。
第一,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商品设计、宣传和销售结合地域特色与中国法定传统节日庆祝、百姓日常同步配套。高校服饰、美食、家装专业和社会生产制造行业、销售平台联合设计一周基础体验套餐、假日豪华体验套餐、个性定制体验套餐。标注中国农历公历对照日期、中国节日日期或节日主题为购物节名称,中式审美元素的产品说明应标注建议体验日期和主题、步骤指南、配套关联产品推荐等。中国特色美食、服装、环境美化用具、便捷出行产品、学习用具、文体活动用具、相关文创产品等应明确标注原产国、热销国、国外奢品平替品、适用粉丝群体等。购物节期间在各场所、各单位的广告牌、宣传栏开展节日日期、主题、活动答题比赛,产品体验系列套餐单件产品累积换购优惠推广活动,扩大中国文化审美元素准确定位、人人知、人人传的社会效应。
第二,从衣食住行多方面着手,结合具有地域特色全面重构中式文化审美氛围,将空洞呆板的静态文字宣传变为满足百姓生活实际需求的菜单式、定制式服务。如中国人一周美食菜单、一周下午茶小食推荐、一周华服穿搭、龙年假日伴手礼套餐、聊斋文化搜神记、春芽夏荷秋菊冬梅插花套餐、古代手势礼仪涨姿势等。(1)各地景区纪念品、产品包装卡通和人物形象、主题公园须结合地域特色文化,提供摄影服装配饰、小食、中式咖啡厅、茶馆等背景支持。(2)学校鼓励中国童话故事创演、国产动画动漫 cosplay展演、中国风手势舞、流行舞短视频、跳舞机曲目、模特走秀服饰创编进校园、进单位、进公共场所。(3)社区、旅游示范区的建筑、工艺玩具等统一诠释齐鲁优秀传统文化审美意境与美学文化。
第三,从源头杜绝中式审美元素的日韩化、欧美化和生活性审美的中国特色模糊化,还应将缺乏设计感的纯文字形式宣传标语落实到市民,尤其是学生、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动态活动中,切实体验与其工作、生活和学习息息相关的具有地域特色的艺术节服饰配饰设计、纪念日和节日中华小食制作、生日民族舞蹈社团祝贺、文创创意制作、文旅路线设计的中式审美生活性的魅力。提供购物、设计平台,充分利用艺术节、节假日展示自由多样的中国学生、青年人之美,根据活动主题评选最美国风服饰配饰、最巧中式小食、最具创意齐鲁动漫文化衫及最美中式宿舍、中国君子模仿大师、古代手势礼仪模仿之星等。明星礼服、名人带货国外品牌应优先推荐高品质国货。行业工作制服、学校学生校服、食堂配餐、书皮、文具盒、纸笔等文化用品设计需充分展示中式审美的智慧和特色。各单位、学校活动将中国文化审美元素推广应用情况作为考核标准之一。公共场所提示语、警示牌,学校名人箴言的设计,动漫、电子游戏、流行杂志、时尚品牌、商业广告应结合地域特色突出中式审美元素。促进预制菜进入中国快餐品牌连锁、鼓励相关出口企业发展。
三、结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活化地透过日常文化审美共识、生活场景文化传播、日常用品承载,会真实有效地促进城市文明建设的效力,提升市民文化生活水准,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效发展、传承与传播。
参考文献:
[1]郭元祥.知识的性质、结构与深度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09,29(11):17-23.
[2]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5.
[3]金志远.课程的“知识困境”及文化转向[J].教育科学研究, 2013(09):15-19+63.
[4]孟建伟.从知识教育到文化教育——论教育观的转变[J].教育研究,2007(1):14-19.
[5]贺来.深化“主体性”研究的重大课题——从“认知主体”到“价值主体”[J].学术月刊,2011,43(04):27-33.
[6]贺来,张欢欢.“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意味着什么[J].学习与探索,2014(09):27-32.
[7]孙正聿.人与世界的否定性统一——高清海对人与世界关系的理解[J].天津社会科学,2015(01):32-36.
[8]邹诗鹏.空间转向的生存论阐释[J].哲学动态,2012(04):17-25.
【作者简介】闫娜(1981.02-),女,汉族,山东安丘市人,硕士研究生学位,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跨文化英语教育教学。
【课题项目】2022年度淄博市社科规划研究项目——“字源主题”视阈下齐鲁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师范英语教学的研究(项目编号:22ZBSKB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