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电气设备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李浩
辽港控股(营口)有限公司集装箱码头分公司 辽宁省营口市鲅鱼圈区 115007
港口作为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节点,面临设备复杂、环境恶劣等挑战,其电气设备安全管理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从监管责任、管理制度、安全投入及信息化建设四方面分析当前港口电气设备安全管理中的不足,并提出针对性优化策略,旨在构建闭环防控体系,降低安全事故风险,保障港口高效安全运营。
关键词:港口电气设备;安全管理;危险性分析;信息化建设
港口电气设备主要分为起重设备、输送设备、供电设备、控制设备、安全保护设备等多种类型,由于港口普遍建在近岸海水较深处,在高湿、高盐雾的环境下,电气设备容易出现故障问题,比如绝缘强度下降、锈蚀金属、线路接触不良等,进而引发安全风险,造成意外事故。因此,应加强对港口电气设备的安全管理,及时排除潜在危险源,构建闭环的防控体系,为港口生产作业的顺利进行提供可靠支撑。
1.港口电气设备的危险性分析
(1)电击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在缺少安全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操作人员直接接触裸露带电部件,比如破损的电缆、未绝缘接头等;二是电气设备绝缘失效,或是接地不良,导致设备金属外壳带电,误触后容易发生电击。若是高压配电系统防护不足,也可能引发电击事故。
(2)电气火灾与爆炸,一是电气设备故障,受电缆老化、过电流、容量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出现短路问题,容易产生高温电弧,引燃周围可燃物。或是高压设备出现故障时,会在瞬间释放巨大能量,引发爆炸性电弧;二是港口的油库区、化学品装卸区未按规定使用防爆电气设备,可能在电火花的作用下引发燃爆。
(3)机械性风险,一是电气控制系统失灵,引发连锁反应,比如起重机失控、吊具坠落、集装箱碰撞等,进而造成安全事故;二是强电磁场干扰,导航、通信系统受到影响,导致船舶靠泊、装卸的安全性降低。
2.港口电气设备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监管责任不明
港口电气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和岗位,在组织架构混乱、部门职能重叠、职责划分模糊等因素的影响下,部分人员守法意识淡薄,难以充分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导致部分电气设备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形成管理空白。当发生意外事故时,相关部门和人员可能会相互推诿责任,无法及时处理故障问题,也难以追究具体人员的责任。
2.2制度趋于形式
港口电气设备安全管理制度趋于形式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虽然制定了明确的安全操作标准,但缺乏有效的监管体系,难以及时纠正违规行为,导致制度执行不力;二是电气设备的更新迭代速度过快,新型的运维技术也层出不穷,若不能及时更新制度条款,将无法满足当前的安全管理需求;三是制度设计脱离实际,不具备可操作性。
2.3安全投入不足
部分港口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较差,在电气设备管理方面的资源投入不足,一是缺少必要的机电设备防护装置,或是现有的防护装置过于简陋,性能较差,无法有效发挥防护作用,直接增加了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的安全风险;二是个人防护用品配备不足,质量参差不齐。在无法达到安全标准的情况下,工作人员将难以抵御电气伤害。
2.4信息化程度低
一些管理人员没有意识到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优势,相关基础建设进度比较滞后,无法为安全管理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一方面是难以实现对电气设备的实时监控和预警,工作人员不能在第一时间发现故障问题,增加了安全事故的风险;另一方面是智能分析能力受限,无法跨系统或是从历史数据中捕捉到有价值的信息,进而为设备运维决策提供支持。
3.港口电气设备安全管理优化策略
3.1落实主体责任
港口企业应建立齐抓共管的安全责任体系,明确安全管理层级,充分落实各主体责任,自上而下实现逐级追责,并延伸到基层岗位,确保责任到人,避免部门、员工之间推诿扯皮。一要强调管理层与岗位责任,比如港口企业的安全管理部门应负责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定期组织安全培训与演练活动。设备管理部门则负责电气设备的日常维护、检测、故障处理等工作;二是要求企业各级人员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明确规定员工的安全生产任务,以及相应的考核指标,强化员工责任意识;最后是加强安全宣传,通过设置安全标语、举办安全月活动等方式,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
3.2完善管理制度
(1)通过制定标准化操作流程,有效减少人为操作失误率。比如针对港口电气设备的带电作业,应明确带电作业的具体范围、条件和审批流程,强制要求作业人员持有高压电工作业证,工作前将绝缘防护装备穿戴齐全,并在作业现场设置警戒线,派遣专人进行监护。
(2)确立定期检测与维护机制,预防电气设备故障。比如每季度对变压器、开关柜、电缆接头等关键部位进行安全检测,记录异常点温度,并及时停运检修;每年对设备的接地线、避雷针、避雷带等进行安全检测,确保防护系统有效。在高压设备区、配电室等区域设置紧急断电按钮,能够在发生意外事故时做到迅速响应。定期组织电气事故应急演练活动,重点强调人员疏散、灭火器使用、应急断电操作等内容。
(3)建立培训机制,定期就港口电气设备的安全使用标准、特殊安全要求等进行专项教育,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同时通过播放安全教育视频、组织安全知识竞赛等方式,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
(4)建立安全奖惩机制,比如针对安全培训考核成绩突出、应急演练表现优秀、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上报的员工,可颁发奖金或荣誉证书;针对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的员工,则要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甚至直接取消特种作业资格。
3.3加大预防性投入
加大预防性投入,配备完善的安全防护装置与防护用品。从安全防护装置层面看,应积极设置绝缘电缆、绝缘套管、绝缘隔板等,电气柜内加装防凝露加热器,使用耐腐蚀材料。电器出线口装设不锈钢垫片,螺栓旋紧后硅胶密封环可实现径向膨胀,达到IP67的密封效果。在温度偏高的区域加装空调、排气扇等设备,设备导电搭接处、接触面涂敷电力复合酯,管道涂覆环氧粉末涂料(SEBF)进行防腐;从防护用品层面看,应积极为操作人员购置绝缘手套、绝缘靴、电弧防护服、防护面罩与头盔、防坠落装置等,同时将绝缘垫、绝缘毯等准备齐全,主要铺设在高压电气设备周围。
3.4着力推进信息化
着力推进港口电气设备安全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构建覆盖维保全流程的运维平台,融合多模态数字孪生、单机状态在线感知、自调优服务推荐等核心技术,有效满足港口智慧化转型的相关需求。重点开发以下几项安全管理功能:一是结合分布在港口各关键区域的传感器,在线实时监控粉尘、气象、风速风向等信息,帮助工作人员及时发现港区内现场环境的异动,并采取设备防护措施;二是监管设备运行状态,支持查询设备的台时、作业量、电耗、保养料损耗、维修次数、大修次数等数据,并提供日常检查类服务,实现对设备的智能故障诊断,提前识别故障扩展时的征兆,以便进行有效干预。
结语:港口电气设备具有多源性、连锁性的运行风险,为确保生产的长期安全,应坚持科学性原则,构建持续、闭环的全过程安全管理体系。通过强化制度保障、加大资源投入、提升员工素质等方式,重点防控电击、火灾、设备失效等核心问题,并结合智能化手段,提高港口安全作业监控效率,实现安全管理的动态化转型。
参考文献:
[1]李国章.港口设备机械自动化及防尘治理设施改造的综合策略[J].冶金与材料,2024,44(12):7-9.
[2]朱少兵.港口设备全面标准化管理的思考[J].港口装卸,2024,(01):57-59.
[3]李星辰.浅析港口设备缺陷的精益化改进[J].中国设备工程,2023,(S2):135-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