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农业管理中的问题与优化策略探究

作者

马永明

吉林农业大学 130118

一、引言

农业作为国家的基础性产业,其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经济稳定以及社会和谐。在当前全球化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提升农业管理水平对于促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仍接近 40% ,农业生产总值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份额。然而,目前我国农业管理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农业的进一步发展。例如,在农业生产环节,资源浪费、效率低下的现象较为普遍;在农产品流通领域,物流成本高、流通渠道不畅等问题突出。因此,深入研究农业管理中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优化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能够推动农业产业升级,还能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坚实保障。

二、农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行政权力干预过大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政府应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减少对农业生产的直接行政干预。然而,部分地区政府仍然受传统计划经济思维的影响, 于以行政命令的方式主导农业生产。根据一项针对全国 20 个省份的农业管理现状调查显示,有 65% 产方面的直接干预。例如,一些地方政府在农作物种植品种、种植规模等 多的指令性安排,忽视了市场需求和农民的自主选择权。这种过度的行政干预不仅限制了农业生产的灵活性和创新性,还可能导致农产品供需失衡,影响农业资源的有效配置。

以某县为例,当地政府为了发展特色农业,强制要求农民大面积种植某一特定品种的水果。在推广初期,政府通过行政手段划定种植区域,并承诺提供技术支持和市场销路。但由于对市场调研不足,未充分考虑周边地区的种植情况和市场容量,该品种水果在收获季节市场供应量远超需求,价格暴跌至成本价的三分之一,农民平均每亩损失超过 2000 元,全县总损失高达数千万元。此外,政府在农业项目审批、企业运营监管等方面也存在手续繁琐、审批周期长的问题。某农业企业负责人反映,其申请建设一个农产品加工厂房,从提交材料到获得审批耗时近 8 个月,期间经历了多个部门的重复审核,增加了企业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严重阻碍了农业产业的发展活力。

2.2 资金政策优惠不到位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和资金的投入 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政策落实不到位、资金拨付不及时等 统计数据显示,全国范围内农业补贴政策的知晓率仅为 60% 左右,部分偏远 40% 业补贴政策的宣传力度不够,宣传渠道单一,仅通过村委会公告等方 年农民对政策了解不足,无法享受应有的补贴。同时,补贴标准较低,难以对 励作用。 目前,我国粮食作物的种植补贴每亩仅为几十元,与农业生产中的化肥、农药、种子等成本上涨幅度相比,补贴力度明显不足。

在资金投入方面,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研发等领域的投入相对不足。农村地区的水利设施老化、道路交通不畅等问题依然较为突出。据水利部统计,我国现有农田水利设施中,建成于上世纪 70-80 年代的占比超过 60% ,其中约 40% 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坏,无法正常发挥作用。某地区由于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在2023 年干旱季节,有近 10 万亩农田无法得到有效灌溉,导致玉米、大豆等农作物减产 30% 以上,直接经济损失达上亿元。此外,农业科技创新资金短缺,制约了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研发和推广应用。我国农业科技研发投入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长期低于 0.5% ,而发达国家这一比例普遍在 2% 以上。由于资金不足,许多农业科研项目难以开展,一些具有潜力的新技术无法及时转化为生产力。

2.3 农业科技投入不足

农业科技是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动力。然而,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投入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数据显示,我国农业科技投入占比长期维持在 0.4%0.5% 之间,而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则达到 2.5%3% 。这导致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缓慢,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不高。据统计,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 30%-40 %,远低于发达国家 60%-70% 的水平。许多农村地区仍然采用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劳动生产率低下,农产品质量和产量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农业科技人才的匮乏也是一个突出问题。由于农村地区的工作环境相对艰苦、待遇较低,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的农业科技人才。某农业高校的调查显示,该校农业相关专业毕业生中,选择到农村基层工作的比例不足10% 。一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人员老化、知识更新滞后,无法为农民提供及时、有效的技术指导。在一些偏远山区,一个乡镇的农业技术推广站往往只有 1-2 名技术人员,且多为年龄在 50 岁以上的工作人员,他们掌握的技术还是多年前的传统技术,对新型病虫害防治、精准农业等新技术了解甚少。例如,2022 年某山区发生了一种新型果树病虫害,当地农民尝试了多种传统农药均无法有效防治,向乡镇农技站求助后,技术人员也因缺乏相关知识无法提供解决方案,导致病虫害在半个月内蔓延至周边多个村庄,造成近千亩果树减产,经济损失超过 500 万元。

2.4 市场监管不力

随着农业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加强市场监管对于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至关重要。然而,当前我国农业市场监 测方面,检测标准不统一、检测设备落后、检测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的问题 导致同一批次农产品在不同地区检测结果不一致。许多县级农产 小号 的老旧设备,无法检测出一些新型农药残留和污染物。检测人员中,具有专业资质的比例不足 50% ,难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导致一些不合格农产品流入市场,威胁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在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存在假冒伪劣农资产品泛滥的问题。据市场监管总局的统计数据,每年全国查处的假冒伪劣农资案件超过 10 万起,涉案金额达数十亿元。一些不法商贩为了谋取暴利,生产和销售假种子、假化肥、假农药等,给农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2023 年,某省查处了一起假种子案件,不法商贩将普通水稻种子冒充高产优质品种销售,导致数千农户种植的水稻减产 50% 以上,直接损失超过 2000 万元。此外,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也较为严重,农民难以获取准确的市场价格、供求等信息,导致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渠道,许多农民只能根据往年的市场情况进行生产决策,往往出现 “今年价高明年种,明年价低亏大本” 的现象。

三、农业管理的优化策略

3.1 转变政府职能

政府应尽快转变职能,从直接干预农业生产向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和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转变。减少行政审批环节,简化办事流程,提高行政效率。可以借鉴一些地区的成功经验,建立农业项目审批 “一站式” 服务平台,将原来需要多个部门审批的事项集中到一个平台办理,缩短审批时间。例如,某省将农业企业建设项目的审批时间从原来的 60 个工作日缩短至 20 个工作日,大大提高了企业的办事效率。

建立健全农业产业发展的引导机制,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规划、发布市场信息等方式,引导农民和农业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生产经营。 开展市场调研, 定期发布主要农产品的市场供求预测、价格走势等信息,为农民提供 避免产业发展的盲目性和重复性。例如,政府可以通过财政补贴、 税 景好、附加值高的农产品。对于些已经出现产能过剩的产业, 同时,要加强对农业项目的评估和监管,建立项目可行性评估 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3.2 加大政策资金技术投入

完善农业补贴政策,提高补贴标准,扩大补贴范围,确保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农民手中。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和农民收入水平,制定差异化的补贴标准,对于粮食主产区和种植规模较大的农户给予更高的补贴。扩大补贴范围,将农业保险补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等政策覆盖到更多农户。建立补贴资金直达机制,通过银行转账等方式直接将补贴资金发放到农民的个人账户,减少中间环节,防止补贴资金被截留、挪用。

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村地区的水利、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条件。制定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明确每年的投入比例和建设任务。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的修缮和更新,重点对老化、损坏的灌溉渠道、泵站等进行改造,提高灌溉保障能力。到 2025 年底,计划完成全国 80% 以上的老化农田水利设施改造,使农田有效灌溉率提高到 60% 以上。改善农村道路交通状况,加大对农村公路的建设和养护投入,实现村村通硬化路、通班车,降低农产品运输成本。

增加对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的资金支持,将农业科技研发投入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 1% 以上。设立农业科技创新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农业新品种培育、新型农药研发、精准农业技术等领域的研究。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农业科技创新活动,对取得重大科技成果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建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通过技术入股、成果转让等方式,让科研人员获得合理的收益,促进科技成果与农业生产的有效对接。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建立县、乡、村三级培训体系,每年培训农民不少于 1000 万人次。通过举办各类农业技术培训班、开展科技下乡活动等方式,为农民传授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

3.3 强化科技支撑

加大对农业科研的投入力度,提高农业科研水平。建立多元化的农业科研投入机制,鼓励企业、社会组织等参与农业科研投资。国家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财政资金用于农业科研,重点支持国家农业重点实验室、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建设。鼓励科研机构和高校开展农业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突破农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例如,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领域开展联合攻关,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研发智能化的农业生产设备。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到 2026 年,计划在全国建立 50 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100 个农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平台和环境。农业科技园区要集聚科研机构、企业、高校等多方资源,开展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等活动。农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要整合产业链上下游的创新资源,实现技术共享、优势互补。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建设,充实专业技术人员,提高服务能力。每个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至少配备 3 名具有专业资质的技术人员,其中 35岁以下的年轻技术人员占比不低于 50% 持农 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农业科技推广,形成多元化的科技推广格局。通过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组织技术能手现场指导等方式,让农民切实受益于农业科技成果。例如,在粮食主产区建设万亩科技示范田,展示优良品种和先进种植技术,组织周边农民进行观摩学习,带动农民应用新技术。

3.4 加强市场监管

建立健全统一、严格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标准和体系,制定全国统一的农产品质量检测指标和方法,实现检测结果互认。加强对农产品生产、 等 节的 质量检测,在生产环节推行产地准出制度,在流通环节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加大对农 产、销售不合格农产品的企业和个人依法进行严惩,构成犯罪的追究刑 追溯体系, 过二维码等技术手段,实现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全程可追溯,让消费者能够查询到农 品的生产信息、检测结果等内容,确保消费者能够购买到安全、放心的农产品。

加强对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的监管,开展农资市场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查处假冒伪劣农资产品。建立农资生产经营企业信用档案,对失信企业进行公示和惩戒,提高企业的违法成本。加强对农资市场的日常巡查,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全面检查,重点检查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产品的质量和标签标识。设立举报奖励制度,鼓励农民和社会各界举报假冒伪劣农资线索,对查实的举报给予一定的奖励。

建立完善的市场信息服务平台,整合农业部门、市场监管部门、气象部门等多方信息资源,建立全国统一的农业市场信息服务平台。及时收集、整理和发布农业市场信息 包括农产品价格、供求、气象等信息,通过手机 APP、微信公众号、乡村广播等 农民推送 ,实现农业市场信息服务平台覆盖全国所有行政村,让农民能够及时获取准确的市场信息。 加强对农业市场主体的培育和规范,开展农业经营主体信用评价,提高市场主体的诚信意识和自律能力。建立农业市场主体黑名单制度,对失信主体进行联合惩戒,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四、结论

农业管理对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当前我国农业管理中存在行政权力干预过大、资金政策优惠不到位、农业科技投入不足、市场监管不力等问题,这些问题相互交织,严重制约了农业的发展。为了提升农业管理水平,应采取转变政府职能、加大政策资金技术投入、强化科技支撑、加强市场监管等优化策略。通过转变政府职能,能够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农业生产的活力;加大投入能够为农业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强化科技支撑能够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效率;加强市场监管能够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能够有效解决农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农业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未来的农业管理实践中,还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根据农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持续完善管理措施,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推动农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同时,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外先进的农业管理经验和技术,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应用,推动我国农业管理迈向更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