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口语交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再渗透

作者

严丽娟

广东省云浮市云硫小学 广东 云浮 527300

引言:

口语交际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技巧。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口语交际往往未能得到充分的渗透。如何有效地将口语交际融入日常教学,是提升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关键。

1.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教学再渗透的要求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增强表达自信的重要途径。具体地说:

低年级阶段( (1~2 年级)重点培养学生敢于表达的能力,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与他人交流。如在课堂上,教师可通过组织角色扮演活动、情境对话等方式,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逐渐克服语言表达的羞怯,勇于发言。

中年级( 3~4 年级)的口语交际目标则转向有条理地表达,要求学生在沟通中能够做到思路清晰、言之有物。此时,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讲述自己的故事或对某一话题进行讨论来提升其表达能力。例如,学生在讨论“我的家乡”时,可以通过列举家乡的特点、风景、文化等方面进行条理清晰地表达。

高年级( 5~6 年级)强调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学生不仅需要清晰地传达信息,还要能够选择合适的词汇、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具表现力。此时,可以通过举办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活动,锻炼学生的语言精确性和表现力[1]。

2. 口语交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现有渗透情况

2.1 教材内容分析

在不同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口语交际的设置呈现出一定差异。以人教版为例,其口语交际部分通常设有专门的章节或活动,注重生活化的话题,如“我和家人的一件事”或“校园里的小故事”等,旨在通过实际情境激发学生的口语表达欲望。苏教版则更加注重语境的创设,设置了更多情境模拟,如“商店买东西”或“火车站的对话”,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帮助学生理解口语交际的实际应用。两者均通过合作讨论、情境表演等活动形式,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但在活动设计的丰富性与互动性方面略有差异。

2.2 教学实践调研

通过问卷调查和课堂观察发现,口语交际教学在实际课堂中开展情况参差不齐。部分教师虽重视口语交际,但由于课时安排紧张,往往将其作为附带内容进行,导致教学时间不足[2]。例如,在课堂中,学生有时未能充分参与到口语交际活动中,讨论时间较短,导致表达机会受限。此外,许多教师在指导学生时,策略较为单一,缺乏针对性。如一些教师未能根据学生不同的表达水平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导致学生在表达中出现问题时,缺乏有效的反馈和引导。

3. 口语交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再渗透的策略

3.1 优化教学设计

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口语交际课程的设计需要因材施教。在低年级阶段 (1~ 2 年级),学生语言能力尚在初步发展阶段,教学设计应注重趣味性和情境创设。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富有吸引力的情境,如模仿动物叫声、与同伴进行简单的对话练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敢于表达。课堂活动可以围绕“我最喜欢的动物”或“我的家人”等话题展开,促使学生在互动中获得语言的基本使用经验。

对于中高年级学生(3~6 年级),由于其语言表达能力已逐步成熟,教学设计可以转向任务驱动型,注重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能力培养。例如,教师可以设计“学校里的环保活动”这一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汇报,提升其口语交际的逻辑性和条理性。通过层层递进的任务,逐步培养学生表达观点、辩论和总结的能力,同时在教学环节上,设计紧凑的互动与反馈时间,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充分的表达机会。

3.2 多样化教学方法应用

口语交际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是提高学生参与度和表达能力的关键。因而,基于对小学生年龄和心性特征的分析,角色扮演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在模拟的生活情境中练习口语表达。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商店店员和顾客,通过购买和售卖的对话情境,增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应变能力。在中高年级,可以通过小组辩论的形式,促进学生用更具逻辑和条理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语言组织能力。

此外,故事讲述也是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方式。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或者日常生活中的小故事进行分享,通过这一过程,既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技巧,也能增强其情感的投入。例如,一些学生在讲述自己和家人一起度过的假期时,通过描述具体细节来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根据不同年级和学生的语言水平,教师应灵活选择这些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3.3 整合教学资源

整合语文课本外的资源,能够为口语交际教学提供更为丰富的素材和实践机会。课外书籍和多媒体资源,如动画片、视频教程等,能够生动呈现日常生活中的口语交际场景,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模仿真实交流。例如,通过观看一段校园生活视频,学生可以讨论视频中的人物如何表达情感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表达技巧。

此外,学校、家庭和社会资源的整合也是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可以利用校园广播站等平台,让学生在实际场景中锻炼口语表达;家庭则可以通过亲子互动、家长会等方式,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而社区活动,如志愿者服务、演讲比赛等,也能为学生提供锻炼口语交际的更广阔舞台。

4. 口语交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再渗透时的注意事项

4.1 避免教学形式化

口语交际不应仅仅停留在课堂上的“形式化”练习,如单纯的朗读或背诵。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生活设计有意义的活动[3]。例如,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鼓励学生在真实语境中表达自己的思想,如在讨论“如何保护环境”时,学生可以分角色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提出解决方案。

4.2 灵活调整反馈策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调整对学生的反馈策略,避免一味地批评或过度纠正。在学生表达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与鼓励,针对不同学生的表现给予具体而积极的反馈,例如针对某学生表达不清的部分,可以建议他补充具体细节,而不是直接否定其观点。

结语:

总而言之,口语交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再渗透,需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多样性、表达机会的均等性和反馈策略的灵活性。通过优化教学设计和丰富活动形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许明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浅谈[J]新作文·教研.2021(04):222-223.

[2]王黎明.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J]山海经·教育前沿.2021(05):171-172.

[3]田晓玲.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J]天津教育.2022(03):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