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育人视角下小学生作业设计实效跟进评价研究
周健 赵延明
安丘经济开发区小学262118 安丘经济开发区小学262118
一、引言
在教育改革持续推进的当下,“双减” 政策的出台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变革。长期以来,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面临着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制约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双减” 政策旨在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让教育回归本质,聚焦学生的全面成长与发展。作业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设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体验与学习效果。
二、小学生作业设计现状分析
2.1 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作业设计模式下,作业功能较为单一,往往仅侧重于知识的巩固与训练,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业目标缺乏明确性和针对性,未能紧密围绕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制定,导致作业与教学目标脱节。作业类型也相对不全,多以书面作业为主,实践类、探究类、合作类等作业占比较少,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2.2 问题产生的原因
造成上述作业设计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不高,未能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知识,便试图通过大量作业来弥 随意性较大, 缺乏精心设计。从学校管理层面来看,学校、年级组和教研组对作业缺乏 理制度和监督机制,使得作业数量过多,质量难以保证。 代替质量,盲目增加作业难度,导致学生负担过重。在作业设计过 的充分考虑,为了省事而采用统一的作业标准,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和知识基础的不同,使得作业缺乏个性化和针对性。
2.3 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不合理的作业设计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由于作业难度过高或数量过多,学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完成作业,导致学习压力过大,容易产生疲劳感和厌倦情绪,进而降低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作业缺乏针对性和分层设计,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得学优生得不到充分的拓展和提升,学困生则在困难的作业面前自信心受挫,学习成绩难以提高。
三、“双减” 育人视角下作业设计实效跟进评价体系构建
3.1 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评价体系构建的基础,要求评价指标的选取、评价方法的运用和评价过程的实施都要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全面性原则强调评价体系要涵盖作业设计的各个方面,包括作业目标、作业内容、作业类型、作业难度、作业分层等,同时要关注学生在作业完成过程中的表现和收获,从多个维度对作业设计实效进行评价。
3.2 评价指标设定
作业目标评价指标主要考察作业目标是否明确、具体,是否与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紧密结合,是否能够体现对学生知识、技能、思维和情感等方面的培养要求。作业内容评价指标关注作业内容的科学性、合理性、针对性和丰富性,是否涵盖了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知识,是否联系生活实际,是否具有拓展性和创新性。作业类型评价指标侧重于考察作业类型的多样性,是否包含书面作业、实践作业、探究作业、合作作业等多种形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方式。
3.3 评价方法选择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能够更全面、准确地评价作业设计实效。教师评价是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通过对学生作业的批改和观察,对作业设计的各个方面进行评价,给出专业的意见和建议。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完成作业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和评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学生互评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学习,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问卷调查可以广泛收集学生、家长和教师对作业设计的看法和意见,了解各方对作业的满意度和期望,为评价提供丰富的数据支持。
四、作业设计优化策略
4.1 基于评价结果的作业目标调整
根据作业设计实效跟进评价结果,教师要对作业目标进行及时调整。如果评价发现作业目标与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不一致,或者目标不够明确、具体,教师应重新审视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出清晰、准确、可操作的作业目标。对于知识与技能目标,要明确学生通过作业应掌握的具体知识点和技能点;对于过程与方法目标,要确定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应运用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对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要思考如何通过作业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2 作业内容与形式的优化
在作业内容优化方面,教师要依据评价反馈,确保作业内容紧密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增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内容,让学 固知识、提升能力。引入具有拓展性和创新性的内容,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和 形式上,要丰富作业类型,除了传统的书面作业外,增加实践作业、探究作业、小组合 作 等 实践作 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探究作业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小组合作作业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3 分层作业设计策略
分层作业设计是满足学生个体差异的有效策略。根据评价体系中对学生学习能力、知识基础和学习需求的分析,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为每个层次的学生设计适合他们的作业。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作业应侧重于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题目难度较低,注重趣味性和基础性,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逐步提高学习能力。对于中等水平的学生,作业在巩固知识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题目,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
五、结束语
本研究通过对 “双减” 育人视角下小学生作业设计实效跟进评价的深入探讨,揭示了当前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构建了科学合理的作业设计实效跟进评价体系,并提出了针对性的作业设计优化策略。研究表明,科学的作业设计实效跟进评价体系能够为作业设计的改进提供有力依据,促进教师优化作业目标、内容和形式,实施分层作业设计,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作业完成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推动 “双减”政策的落地实施。
参考文献
[1]冯敏倩.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长程作业的设计路径[J]. 华夏教师, 2025, (18): 54-56.
[2]张娜. 基于“双减”政策的小学英语课外实践作业设计新探[J]. 华夏教师, 2025, (16): 54-56.
[3]林慧琴.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有效性设计探索[J]. 华夏教师, 2025, (16): 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