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在预防与矫治小学生网络成瘾心理问题中的应用研究
张逸武
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小学
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网络已深度融入人们的生活。小学生作为互联网时代的 “原住民”,接触网络的机会日益增多。然而,由于小学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 网络成瘾心理问题逐渐凸显。网络成瘾不仅影响小学生的学业成绩, 成造成负面影响。传统的干预方式多侧重于行为矫正或技术限制, 引导。 德育作为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在预防与矫治小学生 有独特优势。研究德育在该问题中的应用,有助于从根源上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合理使用网络,促进小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一、德育与小学生网络成瘾心理问题的内
(一)小学生网络成瘾心理问题的内涵
小学生网络成瘾心理问题是指小学生因过度沉迷网络,在生理、心理和行为上出现对网络的强烈依赖,难以自我控制上网时间和行为,进而对其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的一种心理状态。具体表现为对网络使用的强烈渴望,减少或停止上网时出现烦躁、焦虑等戒断反应,为上网放弃其他重要活动,网络使用时间逐渐延长且难以控制等,严重影响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正常发展。
(二)德育应用的意义
将德育应用于预防与矫治小学生网络成瘾心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从学生个体角度,德育能够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增强其网 自律能力, 引导学生自觉抵制网络不良诱惑,合理安排上网时间,从而预防网络成瘾的发生; 成瘾的学 导其反思自身行为,重塑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帮助学生摆脱网络成瘾 德育的应用丰富了网络成瘾干预的手段和方法,强调从学生内在道德认知出发进行 不足,促进教育方式的完善和发展。此外,德育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和社会氛围,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二、小学生网络成瘾现状与德育应用要点
(一)网络成瘾现状分析
当前,小学生网络成瘾问题呈现出逐渐增多的趋势。一方面,网络内容丰富多样,网络游戏、短视频、社交平台等对小学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部分小学生因缺乏辨别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容易沉迷其中。另一方面,家庭监管缺失、学校教育引导不足以及社会网络环境复杂等因素,也为小学生网络成瘾提供了客观条件。传统的干预方式往往注重对成瘾行为的表面控制,忽视了对学生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的引导,导致干预效果不理想,网络成瘾问题难以得到根本解决。
(二)德育应用目标设定
德育应用于预防与矫治小学生网络成瘾心理问题的目标,旨在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网络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增强自我约束能力,预防网络成瘾的发生;对于已经成瘾的学生,通过德育引导其认识错误,重塑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逐步摆脱网络成瘾。同时,通过德育提升小学生的整体道德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使其能够在网络环境中健康、合理地学习和生活。
三、德育在预防与矫治小学生网络成瘾心理问题中(一)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提升学生网络素养
在学校教育中,将网络道德教育纳入德育课程体系,通过专门的网络道德课程,向小学生传授网络法律法规、网络文明礼仪、网络安全知识等内容,提高学生的网络道德认知水平。开展主题班会、演讲比赛、辩论赛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引导学生讨论网络成瘾的危害、如何正确使用网络等问题,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深化对网络道德的理解。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校园网站等平台,宣传网络道德规范和优秀网络行为案例,营造良好的校园网络道德氛围,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网络素养。
(二)优化家庭德育环境,强化家庭监管引导
家长要提高自身的网络素养和德育意识,以身作则,树立正确使用网络的榜样,减少在孩子面前过度使用网络的行为。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的网络使用情况和心理需求,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增强孩子对家长的信任和依赖。制定家庭网络使用规则,合理限制孩子的上网时间和内容,引导孩子健康上网。
(三)强化学校德育管理,关注学生心理需求
学校要建立健全网络成瘾预防与干预机制,加强对校园网络的管理,过滤不良网络信息,为学生提供健康的网络环境。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变化,及时发现学生网络成瘾的苗头,通过谈心、心理辅导等方式,了解学生沉迷网络的原因,给予针对性的帮助和引导。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学生提高心理调适能力,增强自我控制能力和抗压能力,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四)整合社会德育资源,营造良好网络环境
社会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网络市场的监管,加大对不良网络内容的整治力度,规范网络平台的运营,为小学生提供健康、绿色的网络环境。社区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青少年文化活动,如读书活动、体育比赛、志愿服务等,吸引小学生参与,丰富其课余生活,减少上网时间。媒体应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宣传正确使用网络的理念和方法,报道正面的网络使用案例,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同时,整合家庭、学校、社区等各方资源,建立协同育人机制,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解决小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的合力。
(五)德育应用的效果分析
通过加强网络道德教育,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的网络道德认知和自律能力,使学生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预防网络成瘾的发生。优化家庭德育环境和强化学校德育管理,有助于及时发现和干预学生的网络成瘾问题,帮助成瘾学生逐步摆脱对网络的依赖,恢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整合社会德育资源则为小学生营造了良好的网络环境和社会氛围,减少了网络成瘾的外部诱因。德育从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层面入手,能够从根源上解决小学生网络成瘾心理问题,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升学生的整体道德素养,实现预防与矫治的双重目标。
结束语
德育在预防与矫治小学生网络成瘾心理问题中具有不 通过明确德育与网络成瘾心理问题的内涵及德育应用意义,分析现状并遵 优化家庭德育环境、强化学校德育管理、整合社会德育资源等应用策 ,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应进一步深化对德 方法与途径,加强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的协同合作,形成强大的德育合力,为小 网络环境和成长氛围,助力小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金枝. 走出网络迷途——小学生网络成瘾心理辅导[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4, (04): 55-58.
[2]盛壮. 正念训练对小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的影响[D]. 华中师范大学, 2023.
[3]陆健. 小学生网络成瘾与不同结构家庭之间的关系的调查研究[J]. 小学时代, 2023, (13): 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