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教学中的导入策略
诸顺莉
昆山市玉山镇第一中心小学
摘要: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中导入环节不可或缺,但是在上课实践中却时常会因为导入环节出错而影响了课堂效率,本文针对几个易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例举了三种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导入策略,即情境导入法、需求导入法、游戏导入法。
关键词:信息科技;课堂教学;导入策略。
一个成功的导入,是一堂好课的开始,如果在导入环节上设计得不好,那么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听课、培训等过程中,我曾见过以下几种导入环节易出现的问题。
(一)导入用时过长
教学实例:有位教师在教学四年级信息科技“插入媒体文件”时,先播放了一段TFBOYS的MV,学生立刻沸腾了起来。随后老师说:“你们想不想也唱一曲啊?”学生大声回答:“想!”于是,学生们跟着老师播放的伴奏唱了起来,课堂氛围十分欢乐。最后,当老师揭示课题时,一堂课已经过去了8分钟。
问题分析:教师本来想通过学生喜爱的音乐调动课堂气氛,但却由于时间过长,学生情绪太亢奋,影响了新授部分的教学。
(二)导入生搬硬套
教学实例:有位教师在教授用“WPS文字”制作电子小报时,想到孩子们都喜欢看动画片,于是在导入环节,先播放了一段动画片,学生们看得十分专注,看完后老师说:“国庆节要到了,小问号打算制作一份‘国庆节’主题电子小报,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帮它做一做吧!”
分析:教师选择了学生喜欢的动画片进行导入,确实很快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但是他忽略了播放的动画片与制作“国庆节”主题电子小报没有逻辑上的关联,因此,在后面揭示课题时显得生硬。
(三)导入脱离学生
教学实例:有位教师在教授四年级信息科技“第2课 输入文字”时,课件出示一首《木兰诗》,让他们先读一读,然后输入到WPS文字中,有些字学生不认识,导致整堂课问题比较多。
问题分析:这位教师在设计教学导入时没有考虑到教学对象的认知水平,导致临时出现较多问题,课堂出现混乱情况,影响后面的教学。
以上三个导入环节出现的问题,直接影响了教师整堂课的教学效果。那么,怎样的导入策略是有助于提升课堂效果的呢?经过继续学习、实践与思考,我认为有效的导入策略应该做到这三点:一是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是能引导教与学的方向;三是能展现课堂的整体逻辑性。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以下三种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导入方法。
(一)情境导入法
教师营造适合的情境,可以利用情境引发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然后说明只有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后才能回答或解决这个问题,于是学生在问题主线的引领下一步步地完成任务、解决问题。
教学实例:在教授四年级信息科技“美化文档”时,首先播放一段动画,熊大熊二在比自己制作的宣传海报,让学生欣赏,说一说哪一张好看,熊二制作的海报不好看,但是他又不想输给熊大,不知道该怎么办?让同学们帮他想办法。于是同学们迫不及待地想跟老师学习美化文档的方法。
分析:以上的教学导入中,老师将学生带入情境中,学生们为了帮助熊二不输给熊大,都很想把熊二的小报变漂亮,于是,核心问题出现——“如何在WPS文字中美化文档?”在核心问题的带动下,老师设置了几个美化文档的任务,学生们主动学习,很快就完成了任务。
总结:情境导入法是在情境中展现核心问题,以核心问题为主线,带动教学任务的完成,思路清晰,学生在完成任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搭建起了知识结构。
(二)需求导入法
教师在设计导入环节时,要先了解教学对象的真正需求,有针对性地创设问题情境,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教学实例:在教授四年级信息科技“第5课 插入图片”时,首先让学生欣赏以前同学制作的精美贺卡,学生们觉得非常漂亮,产生了疑问:怎么做精美贺卡?老师抓住时机,告诉学生:“利用‘WPS文字’制作!”并鼓励学生们:“只要你们开动脑筋,能做得更好看!”学生们都迫不及待地去学习了。
分析:老师给学生看其他学生的作品,让学生产生想自己动手做一做的想法,这样他们会主动地去学习,能够大大提升学习的效果。
总结:需求导入法要建立在充分了解教学对象认知特点的基础上,挖掘他们的内在需求,调动他们想要学习探究的主动性。
(二)游戏导入法
小学生一听到玩游戏就立马兴奋起来,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游戏,给学生玩一玩,在玩的过程中,提出问题让他们去学习如何解决。
教学实例:在教授五年级信息科技“赛车游戏”时,先问学生:“你们喜欢玩游戏吗?”学生立刻说:“喜欢!”让学生玩一玩赛车游戏,学生们立刻兴奋起来,这时老师说:“这款游戏是老师用Scratch制作的!你想不想自己做个小游戏?”学生们异口同声:“想!”然后,老师引导学生们讨论分析了舞台、角色、脚本。最后,学生跟随老师的引导制作出了好玩的赛车游戏,教学效率提高了不少。
分析:以玩游戏开头,不仅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本节课创设了赛车游戏的情境。
总结:游戏导入法的好处在于能让学生很快地集中精神,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课堂氛围轻松愉悦,让学生边玩边学,并找到学习的成就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一堂课可以有不同的导入策略,当然效果也是不一样的,以上举例分析提到的三种导入方法,只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实践经验总结。接下来,我会继续探索更多、更有效的教学导入策略,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印婷.浅谈小学信息科技课导入的方法与技巧[J].读写算.基础教育研究,2016,(05).
[2]魏景.信息科技与课程融合实践研究——以“融合”为考察中心[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02),046.
[3]提高中学信息科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D]. 潘征宇.苏州大学 2011
[4]高中信息科技课堂教学的导入研究[J]. 杨志俊. 教育观察(中下旬刊). 201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