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解锁“语文园地”,优化小学语文教学

作者

陈颖

苏州工业园区至和实验学校 江苏省苏州市 215121

摘要:随着教育课程的持续进步,学生所使用的教材也在不断地优化。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语文园地”这一栏目相较于常规的语文单元内容,往往容易被教师忽视。许多教师仅将其视为简单的课后复习工具,匆匆带过,未能充分挖掘“语文园地”的潜在价值。因此,教师们应当深入理解“语文园地”的重要性,设定合理且具有针对性的学习目标,并灵活地安排和调整这一栏目,确保教材中的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

关键词:语文园地;小学语文;优化教学;

引言

在小学语文教育的策划理念中,始终围绕着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核心理念。作为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师,必须深入探究教材的内涵,把握新课标所设定的教学方向,深切理解教育的根本宗旨在于人才的培育。通过教学实践与调研观察,不难发现,众多小学语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往往过分关注对教材文本的阐释与剖析,却常常忽略了对教学中极为关键且作用显著的“语文园地”环节的利用与教学。

1.小学语文园地的重要性

1.1语文园地是思维汇集地

语文园地是孩子们智慧交融的舞台,在此引领孩子们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师生间的情感交融,思绪激荡碰撞,依托协作互动,更有效地对语文园地的学习资料进行创新实践。将语文园地巧妙地融入课堂教学的创新架构中,科学地使之成为推动教学发展的关键部分,同时借助语文园地加深学生的知识掌握,拓展他们的思维视野,在知识的汲取与应用中贴近生活,构建多样化的学习场景。融合实际教学操作,运用文学乐园的知识精华,使学生体会到在这片园地中学习的乐趣,享受愉快的求知旅程。

1.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

在构建语文园地的全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参与园地内容的探索,紧密联系课文内容和单元教学宗旨,深化对语文园地知识的理解。学生应体会到园地各环节的趣味性与逻辑性,在丰富多彩的园地素材中,如教师在讲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语文园地时,应适当补充课外读物,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与思考,激发学生的独立探究与实践兴趣,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创新学习的策略与方法,进而提高学生全面的语文应用技巧。

2.当下“语文园地”教学现状描述

语文园地板块的设置体现了素质教育改革的核心,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目前小学语文园地教学的应用现状并不理想。主要原因包括:

2.1对“语文园地”板块设置的认识不深刻

教师若仅将语文园地视为强化基础知识的单一手段,或过分关注活动表象,这两种偏颇的教学模式均偏离了语文园地的设立宗旨,无法实现语文课堂的高效教学质量。

2.2教学理念落后

特别是那些经验丰富的教师,往往过分依赖自身的教学套路,坚信经过多年摸索和实践的方法无需调整,他们认为语文教学应以“课文”为核心,以“课后习题”为辅助,而其他教学形式则无需探索。

3.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

3.1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语文园地进行重视

教育引导不可忽视教师的核心角色,尤其是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师,若他们能够深刻理解“语文园地”教学板块的重要性,并付诸实践,引导学生深入探索,方能助力学生个体发展其独到的语文素养。为了转变教师对“语文园地”教学的轻视态度,深挖其知识内涵,利用其概括与拓展的特性以增强学生的语文技能,必须从学校管理层面着手,增强教师对该教学板块的认识。可以通过组织定期的语文教学研究活动,由教研组长牵头,引导教师团队细致解读“新课标”中关于“语文园地”的教学指导,并在全体教师中开展深入探讨,研究如何有效地开展“语文园地”教学。在智慧交流与思维激荡中,将催生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经过持续且频繁的教学研讨,“语文园地”的教学理念将逐步在教师心中生根,促使他们自发地深入研究每一处“语文园地”的知识要点,并致力于创新教学探索与实践。

3.2设计符合学生生活经验的课堂导入

课堂的开场环节对于小学生的课堂参与尤为关键,教师需在上课初的几分钟内高效地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激活他们的学习热情。鉴于小学生的自控能力尚在形成中,他们的学习兴趣往往需要教师的适当引导。只有当教师引入的内容与学生的兴趣或生活经历相契合时,学生才会感到学习内容与自身紧密相关,进而激活他们的学习动力。教师可以借助“语文园地”的主题或通过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面临问题挑战。譬如,在二年级的“识字加油站”课程中,教师可以先了解学生的特殊才能,然后通过展示相关图片引出教材中的特长相关词汇,进而引导学生学习生字。根据学生的课前反馈,教师可以挑选一些较简单的词汇,让学生进行词汇积累。在进行“写话”教学,如留言条或通知等应用文体之前,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贴近生活的场景进行导入,比如设计一个春游的情景,协助学生干部撰写通知,告知大家次日的行程和注意事项。通过这种贴近实际生活的情境设计,使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认识到学习语文的实际应用价值,这种认识将潜在地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并有助于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3.3教师要重视建立起丰富的学习资料库

在初级教育阶段,学生正处于积极吸收知识的黄金时段。例如《邓小平植树》一文,孩子们通过语文课本认识到邓爷爷和同学们一起植树的经过,体会到他对自然的爱护和环保的理念。在《曹冲称象》一文里,孩子们能学习到曹冲称象的智慧。而在《圆明园的毁灭》中,则能感受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与被毁的痛心,唤起学生的爱国情感。以二年级的语文教材为例,它为学生展示了众多寓言和童话故事,如《亡羊补牢》、《揠苗助长》和《小马渡河》等,让学生领略故事的趣味与情节的起伏。尽管如此,许多孩子仍感不足,因此,在语文园地中增添了《好天气和坏天气》的寓言,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此外,还加入了《弟子规》的篇章,在孩子们养成习惯的关键期,为其行为习惯和生活提供有益的指导。

3.4采用合作学习模式,促进学生自主提升

教育者在构思语文学科的教学方案时,应主动引入协作学习的策略,以凸显学生在思维锻炼中的主导地位。通过协作交流,使学生得以自由表达,形成良性竞争,激发思维火花。在互相启发和补充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独立学习的技能。譬如,在五年级上学期的第三单元,教师可运用协作学习的手段,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民间传说,激发学生兴趣,引导他们展开讨论,从而不断催生联想和创意,丰富语文学习的整体价值。

3.5创新教学方式,降低学生学习难度

持之以恒地积累,往往涉及诗词歌赋、经典语句、杰出篇章等文化瑰宝。语文学科的学习依赖于持续的知识积淀,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值记忆力旺盛期,吸收优质内容不仅能丰富语文知识储备,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在进行“日积月累”环节的教学时,教师能够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展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通过展示鲜活、多维、便于学生理解与记忆的语文材料,增强学习体验。鉴于小学生对单一文字内容普遍缺乏兴趣,加之理解不深导致记忆不牢固,长此以往容易发生记忆混淆。倘若教师能够将抽象文字具象化为动态图像,让学生直观感知,并辅以文字说明,这将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有效提升教学成果。

4.结束语

小学语文园地内容多样,教师在教学实践和创新学习内容时,应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将生活与语文园地的各个部分相结合进行优化。这样,语文园地的教学就能充满想象,激励学生勇于实践,并深入探究学习的内涵。

参考文献

[1]陈勇兰.浅谈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语文园地的应用[J].新课程导学,2023(18

[2]肖庆国.小学语文课程中“语文园地”板块教学浅谈[J].新课程学习(上),202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