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施工阶段及竣工结算阶段造价管理与造价控制分析
赵健
上海静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市政工程造价的合理管理与控制对于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以市政工程施工阶段及竣工结算阶段为研究对象,深入剖析了各个阶段的造价管理内涵与控制机制。首先阐述了市政工程造价管理理论基础,包括其构成要素及影响因素,以及造价管理与控制的核心要点。接着重点分析了施工阶段造价管理的内容、流程、影响因素、关键问题与解决途径,同时探讨了竣工结算阶段造价管理的核心任务、常见问题及优化策略。通过对这些内容的详细探究,为提高市政工程造价管理水平,实现工程效益的最大化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市政工程;施工阶段;竣工结算阶段;造价管理;造价控制
引言
市政工程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造价管理与控制直接影响着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市政工程项目中,施工阶段和竣工结算阶段是造价管理与控制的关键时期。施工阶段造价管理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关系到资源是否合理利用;竣工结算阶段造价控制则直接决定了工程最终造价,对其审查与确定是保证项目资金合理使用的重要步骤。因此,深入研究这两个阶段的造价管理与造价控制对于提高市政工程建设的整体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1市政工程造价管理理论基础
1.1市政工程造价构成及影响因素
市政工程造价由直接工程费、间接费、利润和税金构成,直接工程费包括人工费、材料费和机械使用费等。人工成本受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劳动力素质与技能水平的影响。材料费主要取决于市场价格波动、运输与储存成本以及材料的质量与规格。机械使用费与设备购置成本、租赁价格、使用效率和维护保养费用等因素有关,间接费则涵盖了管理费用、规费等,管理水平的优劣、企业运营成本的高低是间接费变化的关键要素。外部环境因素中政策法规的调整、市场行情的变化,以及工程所在地的自然地理条件等均会对造价产生影响。例如,环保政策的严格执行可能导致材料价格上涨或施工工艺成本增加;地理环境复杂的地区由于施工难度加大,需要特殊的技术、设备和施工方案,这必然会造成造价的上升。
1.2造价管理与控制的核心理论要点
成本效益理论在市政工程中强调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产出,这要求在项目决策阶段就要对各种方案进行全面的成本效益分析,选择最优方案。价值工程理论注重功能与成本的平衡,目标是提高工程的价值,即在满足必要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成本。这就需要对工程质量、功能需求进行准确的定义和分析,从而确定合理的造价控制目标。在市政工程中,不能仅着眼于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而应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规划项目的造价。风险管理理论要求识别项目造价风险,通过风险评估、应对措施制定,减少风险因素对造价的不利影响。例如,通过合同条款的合理设置,分担风险责任,避免一方承担过高的风险导致造价失控。
2市政工程施工阶段造价管理理论分析
2.1施工阶段造价管理的内容与流程
施工阶段造价管理内容丰富,工程计量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工程款的支付与结算。施工企业必须精确计算已完成的工程量,按照合同约定计量规则如实申报,避免虚报冒领或者少计漏计。工程变更管理涉及工程范围、数量、标准等方面的改变。一旦发生变更,必然引起造价的变动。首先要对变更的必要性进行严格审查,确定变更对工程整体目标和造价的影响。然后进行变更后的工程计量、计价,调整合同价款。索赔管理是施工阶段造价管理的重要部分。因非己方原因导致的工期延误、费用增加时,施工企业有权提出索赔,索赔证据要充分、及时,计算索赔数额要合理。
施工阶段造价管理流程包括施工前的准备阶段、施工过程中的动态管理以及竣工阶段的造价确定。施工前要进行详细的工程预算编制,同时要明确造价控制目标,将总目标分解到各个分项工程和各个施工阶段。施工过程中定期进行工程成本核算,定期编制工程成本报表,分析成本偏差。偏差分析要深入,不仅要找出偏差数值,更要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如是材料价格波动、人工效率低下还是工程变更等原因导致。根据偏差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成本控制措施,如调整施工方案、严格控制材料使用等。
2.2施工阶段造价控制的影响因素
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受多种因素影响,在人员管理方面,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若施工人员不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和质量意识,会造成材料浪费和返工增加造价。管理人员能力不足,对工程造价的控制缺乏有效的手段和策略,无法准确判断工程成本的合理性并采取措施。材料管理不容忽视,材料价格受市场供求关系、经济形势等影响,材料采购、运输和储存环节如果管理不善,会引发材料价格上涨或者损耗增加;机械设备的选用也影响造价,设备的租赁费用、燃油消耗、维修保养费用等都会随着使用情况而产生波动。
施工技术方案对造价的影响显著,先进的施工技术方案可能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资源消耗,但前期的技术研发、设备投入可能较高。技术方案如果过于先进而导致施工企业技术能力难以匹配,反而会引起施工质量问题,进而增加造价。方案制定时要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在先进性与可行性之间寻求平衡,工程变更频繁出现也是影响造价的关键因素,工程变更可能是由于业主需求变更、设计变更或者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变化所致。例如,变更后的工程与原计划衔接不畅,需要额外的协调工作;变更后的材料与原已采购材料不匹配,需要重新采购导致成本上升。
2.3施工阶段造价管理的关键问题与解决思路
在施工阶段造价管理面临关键问题,信息不对称问题普遍存在。施工方与业主、监理方之间,由于各自的利益和信息获取能力不同,往往对工程造价的理解存在偏差。业主可能对施工过程中的成本变化缺乏及时了解,施工方可能为了自身利益而隐瞒部分不合理成本。信息传递不及时、不准确,会影响造价决策的科学性,为解决这一问题应建立完善的信息沟通机制。借助信息化技术搭建项目管理信息平台,各方在平台上共享工程进度、成本等信息,使信息及时、准确传递,加强透明度。
施工过程中的资源浪费与超支现象频发,资源浪费体现为对材料的浪费、人力与机械设备的低效使用。超支可能是由于前期预算编制不准确、施工过程中的控制不力等原因,应加强成本核算与监控。在施工过程中建立成本核算台账,实时记录各项成本支出。对超出预算的部分及时分析原因,制定措施进行纠正。定期进行成本分析和评估,调整控制措施。在质量控制方面,存在质量不足而返工导致成本增加,或者过度追求高质量造成成本浪费的现象。应建立科学的质量成本控制体系,明确质量控制目标,确定合理的质量标准。在生产过程中按质量标准进行生产,对因质量问题引起的成本增加进行分析,找出最佳质量控制点的平衡。
3市政工程竣工结算阶段造价控制理论分析
3.1竣工结算阶段造价管理的核心任务
竣工结算阶段造价管理的核心任务是准确确定工程最终造价,首先要依据竣工图纸、设计变更通知单等依据资料审核工程量。审核时要注意对工程量的计算规则是否符合合同约定和规范要求,是否存在多算、漏算等情况。如混凝土工程的浇筑量,要根据图纸的尺寸进行精确计算,同时考虑施工损耗等合理因素,核实合同中各项费用的计取。例如,管理费、税金等费用是否按照合同约定的费率进行计算,是否有不合理的计取情况。审查工程变更和签证的合理性和真实性,对于工程变更要检查变更通知单的手续是否齐全,变更内容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以及变更后的计价是否准确。
审核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合同约定和相关计价规范,合同条款是结算的依据,要逐条审查合同中的结算条款,如总价合同、单价合同下的结算方式。对计价规范要准确理解和应用,特别是在措施费、规费等的计取上要确保符合当地的政策规定。要避免低价中标、高价结算等违规行为,保证工程造价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3.2竣工结算阶段的常见问题分析
竣工结算阶段的常见问题首先表现为工程计量不准确,由于施工过程中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竣工图纸可能存在与实际施工情况不符的情况。施工过程中的一些临时变更未及时在图纸上反映,或者现场签证不准确导致工程量计算错误。例如,地下管道的实际铺设长度与竣工图纸标注的长度存在差异,土方工程的工程量计算可能存在多算的情况。工程变更多数未及时办理签证或手续不全也是常见问题,工程变更是施工阶段易发生的现象,但部分变更当时仅以口头形式通知,或者签证手续不完整,则导致结算时对变更部分造价的争议较大。
造价计算错误和材料价格问题较为突出,造价计算错误可能是由于计算人员疏忽或者对计价规则理解不深入。如措施费的计算,在不同的地区计算方法存在差异,容易出现错误。材料价格方面,市场价格的波动导致在结算时对材料价格难以准确确定。部分材料采用投标时的价格,但实际施工时已远低于或高于投标价,结算时的材料价格调整是容易产生争议的环节。
3.3竣工结算阶段造价控制的优化路径
竣工结算阶段造价控制的优化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加强竣工图的审核是关键。竣工图应准确反映工程实际情况,组织专业的审图人员对竣工图进行审核,发现与实际不符的地方及时要求完善。建立完善的工程变更和签证管理制度,明确变更、签证的程序和责任主体。变更发生时要按照规定及时办理相关手续,签证要完整、准确,有足够的证明文件支持。加强造价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责任心。定期组织造价人员学习最新的计价规范、结算政策,避免计算错误。
完善合同管理工作,合同条款要严谨、清晰,对结算方式、调整原则、奖惩措施等作出明确规定。结算时严格按照合同约定执行,防止出现合同纠纷。采用先进的造价控制技术,如 BIM 技术,通过 BIM 模型可以快速准确地计算工程量,减少人工计算错误。同时可以利用 BIM 技术对材料价格、人工费用等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有利于结算阶段造价控制的优化。
结语
市政工程施工阶段和竣工结算阶段的造价管理与控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施工阶段造价管理的内容广泛,涉及人员、材料、机械等多方面,受多种因素影响,面临着信息不对称、资源浪费、质量成本控制等关键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建立完善的沟通机制、成本核算体系、质量成本控制体系等。竣工结算阶段核心任务是准确确定工程造价,存在工程计量、变更签证、造价计算、索赔处理等常见问题,优化路径包括加强竣工图审核、完善变更签证制度、提高人员素质、完善合同管理、采用先进技术等。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工程管理理念的不断创新,市政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将更加科学化、信息化和精细化。我们应积极探索新的造价管理模式,加强对造价的动态管理,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高造价管理的准确性和效率。同时,加强行业间的交流与合作,分享造价管理与控制的经验与成果,推动市政工程造价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确保市政工程项目在实现质量、进度目标的同时,实现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张龙腾.市政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问题研究[J].中国招标,2025,(02):187-189.
[2]陈金霖.市政道路工程建设各阶段造价控制关键要点研究[J].散装水泥,2021,(06):23-25.
[3]王立鹏.市政工程施工阶段及竣工结算阶段造价管理与造价控制研究[J].居业,2021,(02):173-174.
[4]黄思燕.全过程管理策略在市政工程造价中的应用[J].中国招标,2024,(12):17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