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与应用效果研究
赵桂荣
科尔沁右翼前旗科尔沁镇农牧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内蒙古兴安盟 137400
摘要: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成为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的关键环节。传统化学防治方法虽然见效快,但存在农药残留、环境污染和抗性增强等问题。绿色防控技术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可持续的防治方式,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以绿色防控理念为基础,探讨了主要的绿色病虫害防控技术,包括农业防控、生物防控、物理防控和生态调控,并在技术集成的基础上,评估了其在不同区域和作物中的应用效果。研究表明,绿色防控技术在提升防治效率、减少农药使用量、保护农业生态系统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关键词:绿色防控;病虫害;农业生态;技术集成;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农作物病虫害是影响农业产量和农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严重制约着农业高质量发展。传统的化学防治手段在短期内可有效控制病虫害,但也带来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和生态失衡等负面影响。绿色防控技术作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已成为当前病虫害防控研究的重点。本文从绿色防控技术出发,探讨其集成路径和应用成效,以期为农业绿色转型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依据。
二、绿色防控技术的核心组成
2.1农业防控技术
农业防控是利用农艺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害发生发展的田间环境。通过轮作倒茬、选用抗病虫品种、合理密植及调整播期等方式,可以有效降低病虫害发生几率。例如,水稻采用合理的稻麦轮作,不仅改善土壤环境,还能抑制多种病害的发生;玉米通过调整播种时间,可避开害虫高发期,减少虫口基数。
2.2生物防控技术
生物防控利用天敌昆虫、微生物制剂和生物源农药控制病虫害。常见天敌如赤眼蜂、草蛉和瓢虫等,对多种害虫有很好的抑制作用;而枯草芽孢杆菌、白僵菌等微生物制剂在控制真菌性病害和刺吸式害虫方面展现出良好的效果。近年来,转基因抗虫作物的推广也为生物防控开辟了新路径。
2.3物理和机械防控技术
物理防控技术通过诱杀、阻隔等方式抑制病虫害,主要包括诱虫灯、性诱剂、黄板粘虫、太阳能杀虫设备等。该类技术操作简便、无污染,特别适用于设施农业和高附加值作物。同时,机械化植保设备的发展,如无人机喷药、精准施药机械等,提高了防控效率并减少了用药量。
三、绿色防控技术的集成方式
3.1田间生态系统构建
构建田间生态系统是实现绿色防控的关键,通过增进农业生态的多样性和稳定性,可以有效抑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具体做法包括合理设计作物种植结构、利用自然天敌和调节农田微气候等。采用间作、轮作、套种等措施,不仅能提高土地利用率,还能形成多样的生态环境,减少某一病虫害的单一依赖。例如,油菜与小麦的间作能够有效抑制菜青虫等害虫的传播,同时促进土壤的健康。在大豆和玉米的轮作中,某些害虫会因土壤种植模式的变化而减少。通过构建多样化的生态系统,农田内不同生物之间形成互相制约的关系,降低害虫的爆发风险,增强农业系统的自然恢复力。
3.2多技术协同应用
多技术协同应用是绿色防控技术最为有效的模式之一。各类技术的互补性可以弥补单一技术的不足,达到最佳的防控效果。例如,在苹果园中,结合生物防控与物理防控,可以通过性诱剂诱杀部分害虫,同时释放天敌进行生物抑制。此类组合不仅可以有效减少农药的使用,而且能避免因单一防控措施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另一个成功案例是在小麦生产中,采用“抗病虫品种+田间诱杀+生物防治”的综合防控体系,不仅有效抑制了小麦蚜虫的危害,还提高了小麦的抗病性。技术协同应用的核心是能够根据不同地区、作物及病虫害的特点,量体裁衣地选择合适的技术组合,从而实现防治效果的最大化。
3.3数字技术融合与智能防控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为绿色防控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尤其是在精准农业领域。通过遥感、无人机、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的结合,能够实现对农田病虫害的实时监控和精准施策。数字化技术能够基于天气、作物生长状况以及害虫发育规律等数据,为农民提供科学、精确的防治方案。在稻田中,应用无人机和地面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病虫害的发生情况,系统自动分析出最佳防治时机,并通过智能喷雾设备精准施药。这种智能化的防控方式不仅大幅提高了防治效率,减少了人工成本,也使农药的使用量大幅减少,有效降低了环境污染和农业生态风险。
四、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效果分析
4.1不同作物的应用成效比较
绿色防控技术在不同作物上的应用效果具有显著差异,具体取决于作物种类、病虫害种类及当地气候环境等因素。在水稻种植中,绿色防控技术通过稻鸭共作模式,有效控制了水稻田中的稻飞虱、螟虫等害虫。在广东的一个试验区,稻鸭共作使稻飞虱的危害降低了60%以上,且有效抑制了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农田中鸟类的多样性和土壤健康状况也得到了改善。此外,蔬菜类作物如西红柿、黄瓜在绿色防控技术应用中的表现也不容忽视,通过植保无人机喷洒生物农药和诱虫灯的使用,病虫害发生率减少了约40%。然而,绿色防控在某些高价值作物上的应用可能面临技术集成难度较大、成本较高等挑战,因此针对不同作物的技术适配和优化依然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4.2农药使用量与残留量变化分析
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对减少农药使用量和降低农药残留起到了积极作用。以河南省的某小麦区为例,通过引入绿色防控措施,实施精准施药、诱捕害虫、使用生物农药等技术,农药使用量比传统方式减少了45%。同时,使用绿色防控技术后,作物中的农药残留量显著降低,超标率从传统农业的6.5%下降至2.1%。这种变化表明,绿色防控技术不仅能有效控制病虫害,还能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满足日益严格的食品安全要求。另一方面,减少农药使用不仅能减轻环境污染,还能保护农田中的有益生物,如蜜蜂、天敌昆虫等,进一步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3生态与经济双重效益评估
绿色防控技术带来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是相辅相成的。在生态效益方面,通过减少农药使用、增加生物多样性,绿色防控有助于恢复农业生态系统的健康性和稳定性。例如,在贵州的果园中推广使用天然天敌和生态隔离带后,果树的虫害控制效果大幅提升,同时鸟类、蜜蜂等有益生物数量增加,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从经济效益角度来看,绿色防控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提升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以苹果为例,采用绿色防控后,苹果的产量和质量得到了提高,特别是在无公害、绿色食品认证的推动下,市场价格也呈现上涨趋势。整体上,绿色防控技术虽然前期投入较大,但通过提高作物产值和减少化学肥料及农药使用,长期来看,其经济回报明显。
五、结论
绿色防控技术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实现农业可持续目标的重要手段。通过农业、生物、物理及数字化等多种技术的集成应用,能够有效控制病虫害发生、减少化学农药依赖、改善生态环境,并提升作物产量和农产品品质。未来应进一步加强绿色防控技术的基础研究和示范推广,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推动其在更大范围内的落地实施,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孙爱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与应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03):177-178.
[2]彭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与应用[J].新农业,2021,(05):48 -49.
[3]宁艳民,贺彦彬.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集成与应用[J].现代园艺,2019,(20):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