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住宅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防渗漏施工技术的探究

作者

于红

身份证号码:13082419860911202X 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 067000

摘要:建筑混凝土结构防渗漏问题随着建筑规模扩大与功能要求提高而日益凸显。地下空间开发深度增加,外部水压力作用加大,结构防渗要求更为严格。混凝土结构防渗漏技术发展迅速,新型防水材料与施工工艺不断涌现,但工程实践中仍存在渗漏隐患。本文聚焦住宅建筑混凝土结构防渗漏施工,详细剖析渗漏问题。进而阐述混凝土结构防渗漏施工技术,旨在为住宅建筑防渗漏工程提供科学依据与实践指导,助力提升住宅建筑的整体质量与居住品质。

关键词:住宅建筑;混凝土结构;防渗漏

引言

混凝土结构作为住宅建筑的主要承重和围护结构,其防渗漏性能至关重要。在实际工程中,由于材料质量、施工工艺、结构设计以及环境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很容易出现渗漏问题。这在严重影响建筑外部视觉美观与使用功能的同时,也会为其结构安全与使用寿命构成隐患。为此,对于混凝土结构的防渗漏施工技术的研究是有必要的。但是就实际情况来看,由于不同工程项目的结构设计不同,并且工程所处地区的环境条件也存在巨大差异,因此其渗漏原因也不尽相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合理操作,落实混凝土结构防渗漏的技术要点,以保障施工品质。

1住宅建筑混凝土结构渗漏的常见部位及危害

1.1常见渗漏部位

在住宅建筑中,屋面是渗漏的高发区域。屋面长期暴露在自然环境下,受温度变化、雨水冲刷、紫外线照射等因素影响。混凝土因温度应力产生裂缝,尤其是在屋面阴阳角、天沟、檐口等部位,防水构造复杂,施工难度大,一旦防水层出现破损或搭接不当,雨水就容易渗入。卫生间与厨房也是渗漏的常见部位。这两个区域用水频繁,地面长期处于潮湿状态。管道穿越楼板处若密封不严,或者卫生间、厨房地面防水层在施工时存在缺陷,如防水层厚度不足、未做附加防水层等,积水就会通过楼板缝隙渗漏到下层。地下室同样面临渗漏风险。地下室处于地下水位以下,承受着较大的水压力。混凝土外墙、底板若存在裂缝、蜂窝、麻面等缺陷,地下水就会通过这些薄弱部位渗入地下室。

1.2渗漏危害

渗漏对住宅建筑的结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水的长期侵蚀会使混凝土中的钢筋发生锈蚀,铁锈膨胀导致混凝土保护层开裂、脱落,削弱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粘结力,降低结构的承载能力,缩短建筑的使用寿命。从居住体验角度看,渗漏会使室内环境潮湿,墙面、地面发霉,不仅影响美观,还会滋生细菌、霉菌等有害物质,危害居民的身体健康。渗漏还可能导致室内装修材料损坏,如壁纸发霉、脱落,木地板变形、腐烂,增加维修成本。

2混凝土结构出现渗漏问题的原因分析

2.1设计方面

施工方案设计是后续各项施工环节的重要指导文件,对于工程项目整体施工质效的影响巨大。而根据本次工程项目来看,施工方在作业过程中发现,大部分的结构渗漏问题主要源于设计方案中的不合理之处。以屋面排水为例,由于其布局不合理,导致积水在屋面区域滞留,难以有效排出,长此以往,建筑材料就会受到积水的侵蚀,最终引发渗漏问题。

2.2施工方面

住宅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规模相对较大,施工流程过于复杂,在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出现一系列的技术困难、流程不规范等问题。根据其公开的工程施工文件来看,部分住宅建筑工程为了能够压缩施工成本,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过于重视进度,为完成施工任务而降低了施工门槛,放低了质量标准,导致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受到影响,也为后续结构防渗漏施工带来相应的不利影响。并且,由于部分施工人员缺乏施工经验,技能水平较为有限,在材料配比、施工作业等方面存在不规范的情况,进而造成结构渗漏问题。

2.3材料方面

目前来看,我国建筑行业内的施工材料种类较为丰富,其中不乏具备防渗漏性能的优质材料,但是这一部分材料的成本也较高。为确保施工项目的经济收益,部分建筑单位刻意降低了建材标准,未能按照设计要求来进行材料采购与筛选,将劣质材料应用于实际施工过程中,进而造成隐患,降低防水层的性能。此外,材料在储存、运输等环节,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也会对材料质量造成不可控的影响,这也会为后续的施工维护工作带来一系列的困难。

3住宅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防渗漏施工技术

3.1双掺型混凝土配比控制技术

双掺型混凝土采用粉煤灰与矿渣粉复配提升混凝土密实性与抗渗性能,矿渣粉超细颗粒填充混凝土内部孔隙,粉煤灰球形颗粒改善混凝土工作性。两种掺合料按1∶1.2~1∶1.5质量比复配,总掺量控制在胶凝材料质量25%~30%,这种配比能最大程度发挥两种材料的协同作用。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的分子结构设计降低混凝土收缩开裂倾向,掺量为胶凝材料质量1.2%~1.8%时既能保证和易性又能降低泌水离析。水胶比严格限制在0.35以下,在此基础上掺加补偿收缩剂调控混凝土体积变形,抑制收缩裂缝产生。所用材料性能指标要求水泥强度等级42.5级以上、粉煤灰细度<45μm、矿渣粉比表面积>400m2/kg,这些指标都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密实度与抗渗性。

3.2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缝后浇带技术

大体积混凝土后浇带设计专门针对混凝土收缩变形引起的裂缝控制,后浇带宽度300~500mm能有效消除温度应力集中。后浇带内预埋直径50mm的PVC导水管,间距600mm形成连续导流系统,可快速排出渗漏积水。后浇带两侧混凝土采用凹凸型马牙槎,深度50~70mm增大结合面面积,马牙槎表面的机械咬合显著提高结合强度。结合面丁字型钢筋端部上弯90°且弯折长度超过300mm,这种构造增强了新旧混凝土结合面的抗剪承载力。后浇带混凝土选用补偿收缩混凝土,膨胀剂掺量为胶凝材料质量的8%,膨胀应力与约束钢筋共同作用形成预压应力,有效防止开裂。

3.3叠合式复合体防渗断面施工技术

叠合式防渗断面将P8级抗渗混凝土与掺加结晶型防水剂的自防水混凝土复合,形成双重防渗体系。底层P8级抗渗混凝土掺加高效减水剂降低孔隙率,引气剂在混凝土中形成规则分布的密闭气泡,含气量4.5%~6.5%提供抗渗与抗冻性能。面层自防水混凝土中结晶型防水剂随混凝土中游离钙离子生成不溶性晶体,填充毛细孔道实现自防水效果,掺量1.8%时结晶体生长充分堵塞渗水通道。两层混凝土在90min内完成浇筑,确保结合面新鲜。面层厚度控制在80~120mm之间,以满足结晶防水要求。

3.4强切变止水带嵌入式防渗导流技术

强切变止水带设计专门应对剪切变形条件下的防渗要求,改性PVC材料具有优异的变形适应性。止水带中部V型导流槽深40mm形成有效排水断面,两侧翼缘锯齿状凸起增强混凝土握裹力防止水沿界面渗透。止水带规格为宽250mm、厚6~8mm,这种尺寸在保证防水效果基础上兼顾施工便利性。专用定位架300mm间距布置确保止水带位置精确,钢筋支撑腿固定牢固避免浇筑时位移。热熔焊接温度180~200℃使接头达到最佳粘结强度,焊缝防水性能与止水带本体一致。混凝土分两次浇筑提高止水带周边密实度,振捣时距止水带50mm,避免破坏止水带定位,确保防水效果。

结束语

住宅建筑混凝土结构的防渗漏问题是关系到建筑质量和居民生活的重要课题。通过对常见渗漏部位及危害的深入了解,从多方面分析渗漏原因,针对性地采防渗漏施工技术措施,并加强施工前、施工过程及施工后的质量控制与管理,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能够有效提升住宅建筑混凝土结构的防渗漏能力,保障住宅的质量和安全,为居民创造一个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许大伟.防渗漏施工技术在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江西建材,2023(5):365-366,369.

[2]张胜利.房建防水混凝土结构防渗漏施工技术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2(17):244-246.

[3]吴德儒.防水混凝土结构防渗漏施工工艺在房建工程中的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1(8):124-126.

[4]蒋志烽.房建防水混凝土结构防渗漏施工技术研究[J].智能城市,2021(6):156-157.

[5]张荣军.论房建防水混凝土结构防渗漏施工技术[J].现代盐化工,2020(1):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