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策略
郭英
公主岭市双城堡镇中心小学校 136126
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本文探讨了在该课程中有效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策略,包括结合教材内容融入价值观、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开展实践教育等,旨在通过这些策略来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与行为实践能力,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策略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作为培养学生道德品质与价值观念的重要阵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到里面,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和世界观,非常重要。本文旨在探讨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有效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策略,通过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并积极践行这些核心价值观,为其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一)奠定道德基础
在小学阶段,学生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正在逐步形成。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个做法不仅能让学生们建立起正确的看待世界、生活和自己的方式,还能为他们打下坚实的道德根基,塑造良好的品德。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学生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什么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诚信友善等核心价值观念,并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这些价值观。同时,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渗透式教学还能够激发学生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和行为准则,为他们将来的成长和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培养公民意识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深远,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培养公民意识。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学生们可以初步了解国家的法律、规章制度以及社会公德等方面的知识,进而形成对国家、社会的基本认知和责任感。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学习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非常重要。这样可以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看待世界、生活和价值的态度,同时也能让他们从小就明白什么是公民的责任和意识。认识到自己作为社会成员的责任和义务。公民意识的培养不仅关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更关乎整个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当每一个公民都能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权利、履行社会责任时,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稳定、和谐、繁荣。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注重培养公民意识,是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途径。
(三)促进全面发展
在小学阶段,学生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价值观念、道德意识尚未完全形成,因此在这一阶段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程,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看待世界、生活和价值的观念,让他们成为有理想追求、品德高尚、知识丰富、遵守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未来的接班人。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还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它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还能够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了如何做人,如何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新时代优秀人才的必由之路。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策略
(一)结合教材内容,自然融入价值观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然地融入到课程内容中。通过生动的故事、案例和实践活动,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诚信友善等价值观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
以道德与法治课本六年级下册“我们爱和平”为例,教师可以结合历史事件或现实案例,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和平对于国家发展、人民幸福的重要意义。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和平理念,如尊重他人、友善相处等,从而自然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教学中。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和平的理解,还能培养他们成为具有和谐价值观的公民。
(二)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为了更有效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我们应当积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具体而言,可以设计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领悟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讲解“敬业”这一主题时,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并体验敬业精神,教师精心设计了一个角色扮演活动,其中医生角色成为了活动的一个亮点。在这个环节中,被选中扮演医生的学生需要模拟一个紧急救治病人的场景。他们被设定在一个模拟的急诊室环境中,面对一个“突发重病”的“病人”(这个角色可以由另位学生或教师扮演,也可以是一个设定好的情境)。学生医生们需要迅速反应,按照他们所学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对“病人”进行初步的诊断和处理,如测量生命体征、给予紧急药物、进行心肺复苏等。在整个模拟过程中,学生医生们不仅要展现出他们的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要体现出他们的敬业精神。
(三)注重实践养成,培养良好习惯
通过组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比如,可以结合学生他们日常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到遵守规则、尊重他人、乐于助人等良好习惯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和谐的意义。
例如,在讲解“爱国”这一主题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实际行为,如升国旗时肃立、唱国歌时声音洪亮,这些都是表达爱国情怀的具体表现。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如清理公园垃圾、帮助孤寡老人等,通过实际行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感。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还能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策略应注重结合教材内容、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以及注重实践养成。这些策略相辅相成,能够使学生在理论学习中深化理解,在实践活动中内化价值观,从而培养出具有高尚品德、良好行为习惯的新时代小学生。通过持续的努力,我们将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人才,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谭阳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小学品德课教学中的渗透[J].华夏教师,2020,(06):54.DOI:10.16704/j.cnki.hxjs.2020.06.039.
[2]夏俊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小学德育中渗透的路径[J].求知导刊,2025,(04):119-121.DOI:10.14161/j.cnki.qzdk.2025.04.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