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建筑安全问题分析及安全管理对策

作者

葛启龙

四川省第四建筑有限公司

随着国家对建筑项目的需要,建筑业的发展迅速,但是建筑的安全管理落后,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时代的需要,这将影响项目的质量和企业的长远发展。虽然我国 经制定了相应的安全管理法律、法规,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真正能严格执行的很少 安全管 是企 立足于市场的重要手段,必须把人的安全放在第一位,既要保证施工质量,又要保证经济利益。目前建筑安全问题频繁发生,是由于人员意识、制度、技术、监管等方面的不足造成的,所以深入研究建筑安全管理的重要性、问题成因以及对策,对于保障建筑施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建筑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国家对建筑项目需求不断增加,直接促进了整个建筑业的快速发展,与以前相比,建筑业的发展明显加快,发展势头非常迅猛。在这种情况下,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发展却越来越缓慢,传统的建筑安全管理模式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无法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影响整体建设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希望最大限度地发挥走向可持续性的能力,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保证了其能够在大市场环境中站稳脚跟,充分重视安全管理工作成为了关键[1]。目前,我国颁布了相关的建筑行业安全管理法律法规,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管理的相对较少,所以企业和相关人员要充分重视安全管理工作,把人身安全放在首位,同时保证建筑项目的施工质量,最后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

2.建筑安全问题原因分析

建筑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人员安全意识淡薄是建筑安全问题的根本原因之一,有些从业人员的文化水平低,安全生产意识差,没有自我保护意识和责任感,更注重进度和效益,忽视安全规程,而且企业安全培训内容简单,形式单一,不能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技能。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造成管理混乱,一些企业没有建立健全制度,或者内容简单,没有可操作性,安全责任体系不健全,各级人员责任不清,制度执行力也不够,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使制度形同虚设。技术应用不规范属于技术层面的诱因,有些企业没用先进技工工艺,仍旧沿用传统方法,造成安全风险高,技术交底不够充分,致使施工人员不清楚如何操作而出现失误。施工设备缺乏维护保养,老化问题没得到及时解决,也威胁到安全。监管机制不健全是重要的外部因素,监管体系存在漏洞,部门之间协调配合不够紧密,职责不明导致监管存在交叉和空白。监管手段落后没有形成常态化机制,对隐患的发现不及时,处理也不彻底,而且处罚力度不够,不能形成威慑力,一些企业就会冒险违规施工。

3.建筑安全管理对策

3.1 强化人员安全意识培养

提升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是做好建筑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施工企业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制订培训计划,充实培训内容,采取多种培训形式。比如现场教学,案例剖析,模拟演习等,改进培训的针对性和实际效果,培训内容包含安全法律,法规,操作规程,安全防护知识,应急处理技巧等,保证从业人员具有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还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宣传教育,张贴安全标语,举办安全知识比赛等,形成“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的良好氛围,加强从业人员的安全责任感和自我保护意识[2]。

3.2 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体系

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是规范建筑安全管理工作的保障。施工企业要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建立健全包括安全责任、安全检查、安全培训、应急管理等在内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安全责任,把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岗位、每一个人,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加大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定期对制度执行情况开展检查与评估,对违反制度的行为严肃追责。

3.3 优化技术应用与管理

优化技术应用与管理,可以降低建筑安全风险。施工企业要积极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工艺,推广使用新型建筑材料和设备,提升施工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削减人为操作失误,加大施工技术的研发和革新力度。针对施工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开展技术攻关,制订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做好施工技术交底工作,保证施工人员知晓技术需求和安全注意事项。加强施工设备的管理,创建设备台账,定时给设备做维护保养和检测检验,及时淘汰老化的,性能下降的设备,保障设备安全运转。

3.4 加强监管机制建设

加强监管机制建设是保障建筑施工安全的重要手段。政府监管部门要完善建筑安全监管体系,厘清各部门监管职责,加强部门协调,形成监管合力。创新监管方式,运用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建立施工现场远程监控系统,对施工现场实施实时监管,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加大建筑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力度,对违法施工的企业和个人依法严惩,形成威慑力。还要加强对监管人员的培训教育,提升监管人员业务能力,保证监管工作公正、公平、有效。

3.5 完善应急管理体系

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是应对建筑安全事故的重要保障,施工企业要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组织机构、应急响应程序、应急处置措施等内容,保证在出现安全事故的时候可以快速、有效地执行应急救援工作。定时举办应急演习,考察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提升从业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和协同配合能力,配置必要的应急救援设备和物资。比如急救药品,消防器材,救援工具等,并且定时做好维护保养和更新,保证应急救援设备和物资处于良好的状态。创建健全应急救援联动机制,加强同政府部门,医疗机构,消防救援等单位的交流协调,形成应急救援合力[3]。

结论

综上所述,建筑安全问题属于建筑业健康发展必须的保护,关乎人员安全、项目质量、企业利润。现在存在的人员认识不清、体制不够完善、技艺使用不当、监控缺少系统等情形制约了管理改进。通过加强人员训练强度、制订职责制度、改良工艺操作、监督更新创新、完善应急方案等多种手段化解安全风险,从而提升整体运作水平,削减意外发生次数,保障从业人员权利。让建筑业稳步迈向高质量、持久发展道路,为行业可持续发展增添坚固保障和长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