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电力工程施工技术创新与标准化工艺技术探究

作者

谭婉婷 张婷 隋京婉

1.身份证号码:210504199702141346;2.身份证号码:37030419830113032X;3.身份证号码:370303199101080020

摘要:在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国内各个领域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与此同时,对于电力能源的需求量一度攀升,故此,对于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于电力工程中施工技术创新与标准化工艺的重要性愈加突出。一直以来,电力工程项目作为我国基础项目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贯彻落实标准化工艺方案对于预防潜在质量风险、提升项目工艺施工效果有重要意义,但在实际上,现阶段电力工程项目呈现出施工技术水平难度高、工程量增多等特征,导致整个施工阶段面临更多的风险。因此为有效预防电力工程项目施工中的质量风险问题,则需要进一步完善标准化工艺方案,并寻找科学可行的技术创新手段,这也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

关键词:电力工程;施工技术;创新;标准化工艺技术

引言

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能源保障,电力工程的施工建设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广大施工单位必须立足于施工实践,明确当前电力工程常用的施工新技术,并有效把控施工技术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推动技术革新、加大先进技术装备应用的基础上,使电力工程施工整体质量稳步提升,实现电力资源的安全、高效供给。

1技术创新在电力工程施工中的作用

首先,新材料的应用在电力工程施工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尤其在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成本和增强系统长期稳定性方面。在输电塔与变电站结构构建上,高性能混凝土和先进合成材料已得到广泛运用。相比传统材料,它们具备更高的强度与耐腐蚀性,能够适应各类恶劣环境,使输电塔和变电站结构更轻且更耐用,延长了结构的使用寿命,增强了可靠性。在高压输电线路建设中,碳纤维复合材料导线凭借自身优势,成为极具价值的选择。其不仅质量轻,热膨胀系数还低,能有效减少高温下的线路松弛问题,提高输电效率。此外,智能材料如形状记忆合金在自动调节输电线张力中的应用,可以根据温度变化自动调整线路松紧,优化整个输电网络的性能。其次,推动电力工程可持续发展绿色施工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对促进环境可持续性和降低工程对生态的负面影响至关重要。通过采用低碳建筑材料、高效能源管理系统和废物循环利用策略,绿色施工技术不仅能减少施工过程中的碳排放,还能优化能源使用。例如,使用再生混凝土和回收钢材可以显著减少制造新材料时的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具体数据表明,再生材料的使用可减少约40%的碳足迹。此外,施工现场采用太阳能发电板和节能照明设备,能有效降低能源消耗,支持施工活动的能源自给自足。智能水管理系统通过实时监控和调节水的使用,确保施工期间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减少水资源浪费。

2电力工程施工技术创新与标准化工艺技术

2.1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技术交底工作是保证施工技术人员准确理解施工方案、掌握施工技术的重要环节,做好技术交底工作有助于提升施工效率、保证工程质量。因此,在强化电力工程施工技术期间,需完善技术交底工作模式。例如,技术交底的内容主要是工程项目的概况、施工图纸的解读、施工技术的具体要求、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交底过程中强调关键工序、特殊环节的技术要求,使所有施工技术人员准确掌握。同时按照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施工计划制定完善的技术交底方案,明确交底的时间、地点、参与人员等要素,按照施工进度的变化调整交底方案。采用口头讲解、书面交底、现场示范等完成技术交底工作,对于复杂的施工技术现场示范交底,使施工技术人员直观掌握技术要求,或是运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进行技术交底,提高交底效果。交底工作完成后评估交底效果,评价分析施工技术人员对交底内容的理解程度、掌握程度及在实际施工中的应用情况等。发现交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足,提升工作水平。为不断提升技术交底工作的效果需要完善交底反馈机制,施工技术人员在施工过程中遇到问题向交底人员反馈,寻求解决方案,交底人员定期收集施工技术人员的意见建议,优化交底内容。

2.2智能供电与能源调配

在电力工程施工中,运用智能供电与能源调配技术能够发挥重要作用。根据施工项目的具体要求,安装和调试智能电表,实现对用电情况的实时监测。智能电表能够收集并分析实时用电数据,为供电策略的优化提供数据支持。施工人员可以基于这些数据调整供电策略,保障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运行效率。在智能技术的应用下,可以实现智能电网的建设与运营。智能电网具备灵活的架构和强大的优势,能够高效调配分布式能源的接入。利用智能电网的形式,能够实现能源的智能化调配,进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并有效降低能耗。另外,智能电网还可根据实际需求动态调整电力供应,使电力资源达到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通过这些智能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提升电力工程施工的供电效率和能源利用水平,同时也可以为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3数据处理技术

利用数据处理技术完成施工现场相关资料整合,本次项目中采用云平台大数据技术,所选软件型号为Spark,该软件通过内存计算等方法能进一步提升数据处理效率,能够为快速提取施工现场施工提供支持。同时该软件采用分布式系统布局的方法,能短时间处理大规模数据集,进而发现现场施工中的质量问题。例如在本次项目电缆敷设施工阶段,并用该软件检测评估支架长度的合理性。而软件运行结果显示,本次线缆敷设中中支架长度不达标,可能增加施工质量风险,因此技术人员根据软件评估结果增加了支架长度,有效预防质量问题发生。

2.4自动化与机器人技术

在电力工程施工中应用自动化与机器人技术可从根本上提高工程项目建设效率,切实降低施工成本,同时规避现场潜在风险因素。在施工环节,将机器人搭载于变压器、继电器、开关等机械设备上,通过精准操控机器人能够确保各设备连接稳固,保障设备安装位置的精准度。无人机技术可精确获取施工现场的数据图像,为后续电力设备的维护管理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在电力施工现场的重物搬运环节,运用机器人技术能有效减轻工作人员的作业负担,提高施工效率。自动化系统主要用于实时监控现场设备的运行状态,及时察觉潜在异常。自动化系统通过全面采集电力设备的运行数据并加以有效分析,进而制订计划性维护策略。在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能够执行一些重复性指令。由于机器人技术精准度更高,不仅能确保任务执行效果,有效减少人为操作误差,还能显著降低人力成本。综上所述,在电力工程施工环节运用自动化与机器人技术可大幅提升工程项目建设效率,降低成本支出,推动电力工程建设事业朝着更加智能化、自动化的方向持续发展。

结语

综上文内容所述,在电力工程项目标准化工艺实施阶段,技术人员应从工程项目的现场施工技术要求出发,能在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优化施工工艺后,利用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施工质量管理方法,预防可能出现的施工质量隐患。而从长远角度来看,基于物联网平台的施工技术创新方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成为有效预防施工质量风险的重要保证,应该在未来电力工程项目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初云祥,陈永君,周晓通.土建施工和电力工程安装配合施工技术研究[J].中国设备工程,2024,(14):209-211.

[2]]于欢.电力工程安装和土建施工的配合施工技术应用分析[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4(12):5-6+9.

[3]梁华贵,邵文韬,许元虎,等.智能物联装置在电力现场施工中的应用[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7(3):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