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保密法视角下机关事业单位档案安全管理的挑战与对策
刘晓微
高邑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 051330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国家安全形势的日益复杂,保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在机关事业单位,档案作为重要的机密信息载体,一旦发生泄密,将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影响。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对保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在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的安全管理方面,面临着更加复杂的挑战。本文从新保密法的视角出发,分析了当前机关事业单位档案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这些问题所带来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研究表明,机关事业单位应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保密教育与培训,完善档案管理制度,提升档案数字化管理水平,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保障档案安全的同时提升工作效率。未来,随着新保密法相关政策的进一步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在档案安全管理方面将逐步进入更加规范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管理阶段。
关键词:新保密法;机关事业单位;档案安全;管理挑战;对策
引言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数据和信息成为各类机关事业单位的重要资源。机关事业单位档案作为记录单位历史、管理事务和决策的重要载体,不仅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信息,还包含着大量的机密数据。档案泄密的风险不仅会影响到单位的工作秩序,还可能对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以及经济发展产生严重影响。因此,档案的安全管理尤为重要。随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于2020年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在档案管理过程中面临着更多的法律约束和政策要求,如何有效应对这些挑战,确保档案安全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从新保密法的视角出发,分析机关事业单位档案安全管理的现状与挑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以提高档案管理的安全性和规范性。
一、机关事业单位档案安全管理现状
随着国家对信息安全和保密工作的重视,机关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逐步迈向信息化、数字化。但与此同时,档案安全管理的工作压力和挑战也不断增大。目前,很多机关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依然面临着许多问题。首先,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方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尽管数字化进程有所推进,但档案电子化的覆盖面仍然不广,信息化管理水平相对较低。在档案管理过程中,纸质档案不仅容易受损,还存在保管人员操作不当等风险,可能导致档案数据的丢失或泄露。其次,档案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专业素养仍然不足。在一些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并未受到足够的保密教育与培训,对于档案的安全管理缺乏系统的知识和经验,容易导致档案泄密事件的发生。此外,一些单位的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责任划分不清,缺乏严格的档案安全检查和审计机制,使得档案在管理过程中存在漏洞,安全隐患较大。
此外,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档案数字化、网络化和共享化带来了新的安全隐患。许多机关事业单位在推动档案数字化过程中,未能有效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导致档案数据在存储、传输和处理过程中容易遭遇黑客攻击或信息泄露。而档案信息共享的广泛应用虽然为管理工作提供了便利,但也增加了信息泄露的风险。尤其是网络安全保护和技术手段的滞后,给档案的安全管理带来了严峻考验。
二、新保密法对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提出的新要求
新修订的《保密法》于2020年正式实施,对于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保密法强调信息安全与保密工作不仅限于国家机密层级的信息,还包括单位内部的敏感数据和个人隐私信息。因此,机关事业单位在档案管理中,必须依法依规加强对各类档案的保密管理,防止泄密、滥用和篡改现象的发生。具体而言,保密法要求机关事业单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档案安全管理的改进:首先,档案管理工作必须严格落实保密责任制,建立健全档案的保密管理制度,明确档案保密的责任和范围,确保所有档案的保密程度得到有效保障。其次,要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保密教育和培训,确保所有从事档案管理的人员都能熟悉保密法律法规,具备必要的保密意识和专业素养。第三,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必须注重信息安全,防止在数字化过程中出现数据泄露和滥用的情况。档案数据的存储、传输和使用必须加强防护措施,采用加密技术等手段确保数据的安全性。第四,保密法要求机关事业单位在开展档案信息共享和交换时,必须确保信息的授权和监督,防止在信息共享中出现过度披露和滥用的情况。
三、机关事业单位档案安全管理面临的挑战
尽管新保密法对机关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机关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体系和流程尚不完善,尤其是在保密管理方面的制度建设不够健全。一些单位缺乏系统的档案保密管理制度,档案管理的职责不清,安全审查机制和工作流程不规范,导致档案的管理和保密工作执行不到位。其次,档案管理人员的保密意识和专业素质参差不齐。许多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缺乏专业培训,尤其是在信息安全、数据加密等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导致档案管理工作难以符合新保密法的要求。此外,随着档案的数字化和信息化,档案信息的存储、传输和处理面临着更多的技术和安全挑战。尤其是在档案数据共享和网络化应用的过程中,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黑客攻击、数据泄露等风险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因此,如何在信息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环境中,确保档案管理的安全性,成为机关事业单位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四、加强机关事业单位档案安全管理的对策
为了应对上述挑战,机关事业单位应根据新保密法的要求,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有效的对策,进一步加强档案的安全管理。首先,完善档案管理制度,严格落实保密责任制。机关事业单位应根据新保密法的要求,制定和完善档案管理的相关制度,明确各类档案的保密级别,划分不同档案的管理权限和责任,确保每个环节都能有专人负责,确保档案的安全。其次,强化档案管理人员的保密教育和专业培训。机关事业单位应定期组织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保密法律法规和信息安全管理的培训,增强其保密意识和专业素养,确保每一位档案管理人员都能熟练掌握相关的保密知识,做好档案的安全管理工作。此外,随着档案的数字化转型,信息安全保护尤为重要。机关事业单位应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档案数据的加密、备份、存储等安全管理措施,确保数字化档案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不被泄露或篡改。与此同时,应建立健全档案信息共享机制,确保在信息共享的过程中对档案的保密性进行有效保护,避免信息滥用和泄露。
五、结论
新保密法的实施为机关事业单位档案安全管理提供了更严格的法律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机关事业单位应加强档案管理制度建设,提升管理人员的保密意识和专业能力,推动档案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尽管面临挑战,但随着技术进步和制度完善,档案管理将逐步走向规范化和信息化。未来,应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进一步提高档案安全管理水平,保障国家和单位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赵丰.电子档案管理的规范性审思——基于《电子档案管理办法》的文本评析[J].档案学通讯,2025,(01):65-73.DOI:10.16113/j.cnki.daxtx.2025.01.011.
[2] 喻愈.档案在开放审核、鉴定视角下管理效能提升的路径探究[J].兰台内外,2024,(36):17-19.
[3] 张瑞婷.数字化时代档案数据安全管理的研究与探索[J].黑龙江档案,2024,(05):30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