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补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的效果分析
李清友
广南县中医医院 云南广南 663300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中医补气活血疗法应用于冠心病治疗的实际效果。研究时间跨度为2023年1月至2024年12月,研究对象选取于我院在此期间收治的150名冠心病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将这些患者平均分成两组,每组各75人,分别命名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补气活血中药方剂,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治疗有效率,中医症候评分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治疗组中医证候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发作频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接近,差异不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P>0.05)。结论:中医补气活血法联合西医治疗冠心病具有显著的临床优势,能够有效改善症状、提高疗效,且安全性良好,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冠心病;中医治疗;补气活血;临床疗效;心绞痛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因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缺血所致,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变化,发病率逐年上升。西医治疗以抗血小板、降脂、扩血管等为主,虽能缓解症状,但疗效有限,长期用药易产生副作用。中医将其归为“胸痹”范畴,多因气虚血瘀所致,治疗以补气活血、通络止痛为主。近年来,补气活血法在冠心病治疗中应用广泛,疗效逐渐受到重视。在这次研究中,我们使用了补气活血的中医疗法,并对它治疗冠心病的效果以及安全性展开评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23年1月到2024年12月这段时间里,我们从医院心内科挑选了150名确诊冠心病并住院治疗的患者参与研究,150位患者中男性80人,女性70人。他们的年龄在45岁到75岁之间,平均年龄大概是63.4岁,上下浮动6.2岁;患病时间最短1年,最长10年,平均患病时长约4.8年,浮动2.1年。而且,这组患者里,有46人(占比约61.3%)同时患有高血压,28人(占比约37.3%)还伴有2型糖尿病。随机分为治疗组(n=75)和对照组(n=75),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冠心病常规西医治疗,治疗周期为8周。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治疗的同时,应用中药补气活血方治疗,由多种药材配伍而成,该药方包含了30克黄芪、15克丹参、10克当归、12克赤芍、10克川芎、5克三七以及6克炙甘草。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温服,疗程8周。中药处方由本院中医药房统一配制,确保药物来源及质量控制。
1.3观察指标
第一,总体疗效判定标准.参考《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药部分)》制定疗效标准:显效:症状基本消失,心绞痛发作显著减少或消失,心电图明显改善;有效:症状明显减轻,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均减少,心电图部分改善;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心电图无改善。
第二,中医症候评分.采用标准评分量表,对胸闷、心悸、气短、乏力等症状进行量化评估,治疗前后比较总评分变化。
第三,心绞痛的发作状况。详细记录每位患者每周心绞痛发作的次数,以及每次发作持续的时长,据此判断心绞痛症状改善程度。
第四,不良反应.记录治疗期间出现的任何不良反应,评估治疗安全性。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2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疗效对比
采用补气活血法治疗的治疗组患者,病情改善的总体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1。
2.2对比两组中医证候评分
接受治疗后,使用补气活血法治疗的治疗组患者,中医症状评分明显比对照组更低,这种差距在统计学上是有意义的(P<0.05)。见表2。
2.3对比两组心绞痛发作情况
经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心绞痛单次发作持续的时间明显更长,而且每周发作的次数也明显更多(P<0.05)。见表3。
2.4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出现轻微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轻度恶心、腹胀、口干等。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5/75),对照组为5.3%(4/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中药联合治疗方案安全性良好。
3讨论
冠心病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肌供血不足性疾病,属于慢性进行性心血管疾病,其核心病理机制为“供血—需氧”失衡,临床常表现为心绞痛、气短、胸闷等症状。中医认为,冠心病发病的关键原因,主要是身体气血不足,导致血液运行不畅形成瘀血。所以在治疗时,重点要补足身体的气血,促进血液流通,打通堵塞的脉络,从而缓解疼痛症状[1]。
研究数据表明,采用补气活血法治疗的治疗组患者中,有86.7%的人病情得到有效改善;而对照组患者的有效改善比例仅为61.3%(P<0.05);中医症候评分和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提示补气活血中药联合常规治疗在缓解症状、改善病情方面具有优势。中药方中黄芪益气固表、增强心肌收缩力;丹参、川芎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三七止血不留瘀、化瘀不伤正;当归、赤芍养血活血、调和营卫;甘草则协调诸药、补中益气。整体配伍针对冠心病“气虚血瘀”之本病机,起到了双向调节作用[2]。
两组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比例接近(P>0.05)。表明这套中药治疗方案在安全性上是值得信赖的。临床中部分患者担心中西医联合可能导致不良反应增多,但本研究证实其并无显著增加,具有一定现实指导意义。
综上所述,中医补气活血法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冠心病,在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疗效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且安全性良好,值得在基层医疗和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但本研究尚存在样本量有限、随访周期较短等不足,后续仍需扩大样本、延长观察周期,进一步验证其长期疗效及预后改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明杰.补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22,29(4):1-4.
[2]李建华.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的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3, 38(10):2304-2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