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新高考背景下高三化学复习课堂“2+2+1”教学模式研究

作者

张成立

文山州一中

摘要: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三化学课堂教学需要尤为注重的是教学模式的优化创新,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复习,合理分配课堂总时间,既能够解答学生的疑惑问题,同时也能够引导学生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整理自己认为的不足之处,并与教师进行反馈或者是与同学展开交流,有效提高复习的效率和质量,更好地保障了个人学习成绩的提升。“2+2+1”教学模式的构建,是以现行的40分钟课堂为例,将课堂的时间分为16分钟+16分钟+18分钟,以量化时间的形式逐步解答问题,有效提高了复习的效率。

关键词:高中化学;复习课堂;“2+2+1”教学模式

化学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进入到高三阶段之后,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展开复习工作,不仅仅是检验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也需要适应新高考的背景,筛选出自己掌握不足的知识点,针对性地进行讲解,以此提高个人的成绩。在高三化学复习课堂的建设中,教师构建“2+2+1”教学模式,合理划分知识点的讲解,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主,提高复习效率,促进个性化发展。

一、精准预设学习任务,提升学生自主探究效率

基于新高考背景下针对高三化学复习工作的展开,需要尤为注重的是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教师紧密跟随学生在化学这门学科学习中的具体表现,合理规划复习任务,筛查出掌握不足的知识点,并通过正确的引导,反复巩固所学知识。树立自主探究的意识和强化独立思考的能力,奠定扎实的基础。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复习方式主要是以习题为主,检验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但这种方式无法快速筛选出学生存在问题的地方。为此,教师通过“2+2+1”的教学模式设置对应的学习任务,以此来帮助学生提高自主探究的效率和能力[1]。例如,以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第二册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这一章节为例,设置理解化学反应当中的能量变化原理,掌握基本的化学方程式等有关的学习目标,随后整合现有的学习资源,包括微课、视频、电子课件等,让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快速理解其中的复杂概念。最后,根据学生的实际反馈,设计层次性的学习任务,帮助不同学生解决学习当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并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复习方式,增强综合应用能力,提高复习的质量。

二、聚焦问题导向,优化课堂点评与讲解

在高三化学复习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尤为注重的是问题的针对性,许多学生复习缺乏明确的目标,仅仅只是浏览知识点内容,无法准确的总结出自己的疑惑问题或者掌握不足的知识点,这导致整体的复习效率低下。基于新高考的背景下,教师构建全新的复习课堂,以“2+2+1”的教学模式为主,聚焦问题本身,进一步优化课堂点评与讲解,帮助学生突破存在的问题,精准切入认知盲区,提高复习的效率和质量,达到预期的效果[2]。在“2+2+1”的教学模式中,第二个16分钟是帮助学生深化知识的认知和了解,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不同问题的解答当中,锻炼自身的实践能力。例如,在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第二册第七章《有机化合物》这一章节的知识点复习中,总结出部分学生对于有机反应类型、同分异构体等相关的概念混淆不清或者书写不够规范,教师提前设计预习任务单,选择典型的案例进行剖析,详细讲解不同概念的核心要点以及异同之处,围绕着常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羧基能发生酯化反应而羟基不能单独完成?”学生则根据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仔细点评学生的思考过程,逐步完善认知框架,这样能够更好的将关键知识点内容与实际问题进行紧密结合,准确区分相似概念,也让学生在积极讨论分析的同时,深入掌握重点知识。

三、强化学生整理反馈,提升自我建构能力

化学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基础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许多学生对于基础概念和理论知识的掌握严重不足,仅仅只是通过练习题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远远不够,无法精准的定位认知错误或者概念混淆不清的情况。进入高三阶段学生的学业压力逐渐提升,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着重关注学生的整理和反馈,准确掌握学生在化学知识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并通过正确的引导,提升自我构建能力,实现知识的有效内化,这对于后续的考试起到了较大的帮助。例如,在人教版高二化学选择性必修2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的知识点复习中,由于涉及到多个核心概念,内容相对较为抽象,理论性较强,学生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在理解上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问题。为此,教师实施“2+2+1”教学模式,设计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合理归纳本章节的重点知识,并围绕着具体的概念进行衍生讲解,使得学生对于其中涉及到的知识点内容有充分的认知,快速梳理其中的逻辑关系。另外,教师还设计简短的学习小结任务,要求学生完成自我评价,总结本次复习巩固的知识内容、个人掌握不足的主要问题、我能利用这些知识解决哪些问题,在这三个维度的总结当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反思能力,更好的认识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四、动态调整教学节奏,灵活应对课堂生成

在“2+2+1”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新高考的背景,教师需要进一步优化复习模式的设计,让学生能够在独立复习的过程中加深知识点的认知和了解,同时也能够具备自我反省的意识,在反复复习的过程中逐步突破学习的困境,提高整体的效率。过去的复习主要是以教师为主,教师对于学生的复习情况、最终成效等不够了解,严重影响到了后续的成长,当下通过动态调节教学节奏的方式,精准定位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实现复习效果的最大化。例如,在人教版高二化学选择性必修2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的复习中,教师通过提问检验学生对于晶胞中原子位置、粒子个数比等问题的解答情况,结合实物展示以及多媒体动画的呈现,让学生可以快速梳理其中的概念,并加强个人认知。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互动交流,学生在提出代表性问题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微观结构角度,探讨“为什么NaCl晶体的熔点高于KCl?”,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不断优化复习模式和明确问题内容,真正做到“2+2+1”的教学模式服务学生的实际需求,提高复习质量,为学生的高考做好充足的准备。

结束语:

基于新高考的背景下,教师在高三化学学科复习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需要进一步优化教学模式,主要采用“2+2+1”的教学模式,对40分钟的课堂进行量化设计,实现层次化的教学指导,既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基础概念知识,同时也通过不同问题的引导,加深知识的认知和了解,构建完善的思维模式,能够更好的促进个人成长,获得理想成绩。

参考文献:

[1]张小兰,徐淑凝,余乐书,等.新高考模式下高中化学课堂高效教学策略研究[J].理科考试研究,2024,31(5):56-60.

[2]阮丽娟,张贤金,陈新华.基于化学学科理解的高中化学复习教学实践[J].化学教学,2024(12):50-56.

[3]杨广建.做好高中化学复习的探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9(33):92 -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