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新形势下石化企业治安保卫与反恐防暴协同管理机制创新研究

作者

雷彬

中国石油大连石化公司 辽宁省大连市

摘要:本论文聚焦于石化企业治安保卫与反恐防暴协同管理问题。鉴于石化企业在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中的关键地位,以及当前复杂安全形势下传统管理模式的局限性,本研究以大连石化公司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石化企业面临的安全威胁与挑战,深入探讨协同管理的理论基础,创新性地构建“三位一体”协同管理机制框架,并通过实践案例验证其有效性。通过组织协同、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和应急联动等多维度创新,能够显著提升石化企业整体安全防范水平,为行业安全管理提供了可借鉴的理论模型和实践路径。

关键词:石化企业;治安保卫;反恐防暴;协同管理;“三位一体”机制

一、引言

石化企业作为国家战略性产业,其生产设施具有高危性、连锁性和扩散性特点。一旦遭受恐怖袭击或破坏,不仅会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可能引发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社会恐慌。近年来,国际恐怖主义活动呈现新趋势,恐怖分子将能源基础设施作为重要袭击目标,而国内极端主义、暴力恐怖活动也时有发生,使得石化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安全挑战。我国石化企业传统安全管理体系主要聚焦于生产安全与环境保护,对治安保卫与反恐防暴的协同管理重视不足,存在“重生产、轻防范”的倾向。特别是在新形势下,恐怖袭击手段日益多样化、智能化,从传统的爆炸、纵火发展为无人机袭击、网络攻击等新型威胁,这对企业安全防范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以大连石化公司为例,作为东北地区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其厂区面积大、生产装置密集、人员流动复杂,安全防范压力与日俱增。本研究通过构建“三位一体”协同管理机制模型,不仅丰富了企业安全管理理论,也为实践提供了可操作的框架。从实践层面看,构建适应新形势的治安保卫与反恐防暴协同管理机制,能够有效应对各类安全挑战,保障石化企业安全稳定运行,对于维护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稳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石化企业面临的安全形势与挑战

(一)恐怖袭击手段的多样化与智能化

现代恐怖主义活动呈现出技术升级与手段创新的明显趋势。传统的恐怖袭击多采用爆炸、纵火、武装袭击等方式,而近年来,无人机袭击、网络攻击、生化威胁等新型手段开始被恐怖分子广泛应用。网络恐怖主义的兴起构成了另一重大威胁。随着石化企业生产控制系统的高度信息化和网络化,针对工业控制系统的网络攻击可能导致生产装置异常运行甚至灾难性事故。恐怖分子可能通过网络渗透获取企业安防信息,或直接攻击关键控制系统,这类威胁往往难以通过传统安保手段防范。

(二)内部安全管理薄弱环节

石化企业规模庞大、人员构成复杂,内部管理漏洞往往成为安全防范的薄弱环节。通过对多家石化企业的调研发现,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安防设施老化、更新不及时;安保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应急预案流于形式,缺乏实战演练;部门间信息壁垒严重,协同效率低下。人员管理方面的挑战尤为突出。企业员工安全意识不足,对潜在威胁缺乏警惕性,承包商、临时工等流动人员管理难度大,可能成为安全漏洞。

(三)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新挑战

石化企业安全防范还面临着宏观环境变化带来的系列挑战。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动荡加剧了能源基础设施成为袭击目标的风险;国内社会矛盾复杂化可能导致极端事件增多;气候变化引发的极端天气事件也可能影响企业安防系统的正常运行。技术革新同样带来了双重影响。一方面,智能监控、人脸识别、无人机防御系统等新技术提升了安防能力;另一方面,恐怖分子也可能利用这些新技术发动更隐蔽、更精准的袭击。

三、治安保卫与反恐防暴协同管理的理论基础

(一)协同治理理论及其应用

协同治理理论认为,复杂系统的有效管理依赖于各子系统间的有机配合与协同作用。这一理论强调打破组织壁垒,整合分散资源,通过信息共享、联合决策和协调行动实现整体效能最大化。将协同治理理论应用于石化企业安全管理,意味着需要构建跨部门、跨层级的协作网络,使治安保卫与反恐防暴工作从“各自为政”走向“有机融合”。协同治理理论还强调多元主体参与的重要性。在石化企业安全防范体系中,不仅需要企业内部各部门协同,还需要企业与地方政府、公安机关、社区等外部主体建立紧密合作关系。

(二)安全风险管理理论框架

安全风险管理理论为治安保卫与反恐防暴协同管理提供了系统化的方法论指导。该理论将风险管理过程分为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和风险监控四个环节,强调全流程、全方位的风险管控。在石化企业语境下,安全风险管理需要特别关注恐怖袭击这一低概率、高影响事件,并将其与常规治安保卫工作有机结合。从风险识别角度看,石化企业需要建立系统化的威胁评估机制。在风险评估环节,需要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风险应对策略应当体现分级分类原则。

四、“三位一体”协同管理机制的构建

(一)组织协同体系设计

组织协同是“三位一体”机制的结构基础,其核心在于打破传统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立体化协同网络。这一体系包括领导决策层、协调执行层和基层操作层三个层级,各层级职责明确、衔接紧密。在领导决策层,应成立由企业主要负责人挂帅的治安反恐工作领导小组,吸收生产、安保、信息、人事等关键部门负责人参与。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判安全形势,决策重大事项,确保高层重视和持续关注。协调执行层是组织协同的关键环节,建议设立常设的治安反恐协同办公室,配备专职人员负责日常协调工作。该办公室应建立与地方政府、公安机关的常态化联络机制,同时,可借鉴相关企业模式,推行“民警进企业”制度,使公安机关的专业力量深度嵌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在基层操作层,重点是强化一线安保力量的协同能力。同时,应建立覆盖全员的治安反恐责任网络,将安全防范要求落实到每个岗位、每位员工,形成群防群治的良好局面。

(二)信息共享平台建设

信息共享是协同管理的神经中枢,通过构建统一、高效的信息平台,可以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治安保卫与反恐防暴情报的实时互通和综合分析。这一平台应整合企业内部数据、公安机关情报和社会面信息,形成全方位、多源化的信息采集和分析网络。情报收集子系统是平台的基础功能。企业应加强反恐防范情报信息收集,建立内部举报机制和外部情报对接渠道。风险评估子系统通过对多源信息的整合分析,实现安全风险的动态评估与预警。系统应采用标准化评估工具,具备趋势预测功能。指挥调度子系统是信息共享平台的核心应用,支持应急状态下的快速响应和协同指挥。系统应整合技防设施,实现“一张图”指挥,支持多终端接入,提高协同效率。

(三)应急联动机制完善

应急联动机制是“三位一体”协同管理机制的重要保障,旨在实现突发事件发生时各相关主体的快速响应和协同处置。首先,应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明确各部门在不同类型突发事件中的职责和处置流程。其次,加强应急演练,定期组织企业内部各部门以及与外部相关单位的联合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同时,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和调配机制,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提供必要的物资支持。此外,还应加强与周边企业、社区的应急协作,形成区域应急联动网络,共同应对可能发生的重大突发事件。

五、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石化企业治安保卫与反恐防暴协同管理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当前石化企业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安全形势,传统单一的治安保卫模式已难以应对新形势下的安全挑战。协同治理理论和安全风险管理理论为石化企业治安保卫与反恐防暴协同管理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构建的“三位一体”协同管理机制,包括组织协同体系、信息共享平台和应急联动机制,能够有效整合企业内部资源和外部力量,实现治安保卫与反恐防暴工作的无缝衔接与高效协同,显著提升石化企业整体安全防范水平。

参考文献

[1]董斌.新时期中国石化治安保卫工作的创新探索[J].青年时代,2016(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