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穿透式监管视角下中央企业内控合规风险的深度剖析与精准防控

作者

韩雅楠

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公司 510663

摘要:在经济格局深度变革当下,中央企业作为国之重器,于复杂环境中面临诸多挑战。内控合规管理对其稳健前行意义非凡,而穿透式监管的兴起为这一领域带来曙光。它能打破常规监管局限,精准洞察企业运营脉络。本文立足此视角,深度剖析央企内控合规风险,并探寻精准防控之策,旨在助力央企提升治理水准,稳固国民经济根基。

关键词:穿透式监管;内控合规风险;精准防控

在复杂经济环境下,中央企业的稳健运营关乎国计民生。穿透式监管作为新兴监管手段,能深度洞察企业运营实质。本文立足该视角,剖析央企内控合规风险,探寻精准防控之策,旨在助力央企强化管理,提升抗风险能力,推动其高质量发展。

1 穿透式监管的内涵与重要性

1.1 穿透式监管的内涵

穿透式监管并非单一的监管手段,而是一套系统性的监管理念与模式。其核心在于打破传统监管中存在的信息壁垒和监管盲区,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资金流向、股权结构等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深入洞察。从业务流程来看,它要求对每一个业务环节进行细致审查,确保各环节均符合相关法规政策以及企业内部规定;在资金流向上,追踪资金的来源与去向,防止资金被违规挪用或用于非法目的;对于股权结构,穿透多层嵌套的股权关系,明确实际控制人以及各股东的权利义务。这种监管方式能够让监管者全面、真实地掌握企业的运营状况,及时发现潜在风险点。

1.2 对中央企业内控合规管理的重要性

(1)提升监管效能

传统监管方式可能因信息不全面、不及时而导致监管滞后或不到位。穿透式监管通过实时、动态地获取企业信息,能够迅速发现企业内控合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大大提高了监管效率和效果。例如,在对某中央企业的投资项目监管中,穿透式监管发现其在项目审批环节存在流程简化、审批时间过短的问题,经进一步调查,原来是相关负责人为追求业绩而违规操作。监管部门及时介入,责令整改,避免了可能因项目决策失误而带来的重大损失。

(2)强化风险防控

中央企业业务范围广泛,涉及众多领域和行业,面临的风险种类繁多且复杂。穿透式监管能够深入挖掘企业内部潜在的风险隐患,如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通过对风险的提前识别和预警,企业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风险防控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影响程度。以某从事海外业务的中央企业为例,穿透式监管发现其在海外项目投资中,对当地政治局势、政策法规变化等风险因素评估不足。企业根据监管建议,加强了对海外市场风险的研究和评估,完善了风险应对预案,有效降低了海外投资风险。

(3)保障国有资产安全

中央企业的资产属于国家所有,保障国有资产安全是企业的重要责任。穿透式监管能够对企业资产的运营和管理进行全程监控,防止国有资产被侵占、流失或滥用。在对某中央企业的资产处置监管中,穿透式监管发现其在资产转让过程中,存在未按规定进行资产评估、低价转让资产的情况。监管部门及时制止了该行为,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严肃处理,确保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2 穿透式监管在中央企业内控合规风险防控中的应用模式与流程

2.1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监管部门与中央企业共同搭建信息共享平台,目的是实现企业内部业务系统与监管系统的有效对接。企业将生产经营、财务、投资等各类信息实时上传至平台,监管部门可通过平台随时获取企业的最新信息,打破信息不对称。该平台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对企业信息进行整合和分析,为穿透式监管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持。

2.2 实施风险监测与预警

监管部门利用信息共享平台的数据,构建风险监测模型,对中央企业的各类风险进行实时监测。根据风险指标的变化情况,设定风险预警阈值,当风险指标超过预警阈值时,系统自动发出预警信号。监管部门和企业根据预警信号,及时对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以确保企业运营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3 开展穿透式检查

监管部门根据风险监测情况,对中央企业进行有针对性地穿透式检查。检查人员深入企业基层,对业务流程、资金流向、合同文本等进行详细审查,核实企业是否存在违规行为和风险隐患。在检查过程中,注重与企业员工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企业实际运营情况,发现潜在问题,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整改,确保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3 精准防控中央企业内控合规风险的策略

3.1 完善内控合规制度体系

(1)优化制度设计:中央企业应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和发展战略,对现有的内控合规制度进行全面梳理和优化。在制度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法律法规的要求、行业最佳实践以及企业内部管理需求,确保制度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加强对制度的顶层设计,明确各部门和岗位在内控合规管理中的职责权限,避免出现职责不清、推诿扯皮的现象。

(2)加强制度更新: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法律法规的调整,中央企业的内控合规制度也需要与时俱进。企业应建立制度动态更新机制,及时关注外部政策法规的变化,对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定期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制度进行优化调整,确保制度能够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3.2 强化风险管理意识与能力

(1)开展风险管理培训:中央企业应加强对管理人员和员工的风险管理培训,提高全员风险管理意识。培训内容包括风险管理理论、方法和工具,以及企业面临的各类风险案例分析等。通过培训,使员工深刻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风险管理技能,能够在日常工作中主动识别和防范风险。

(2)建立风险管理文化:将风险管理理念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中,形成全员参与、全过程管理的风险管理文化。通过宣传教育、树立典型等方式,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风险观,营造良好的风险管理氛围。在企业内部建立风险激励约束机制,对在风险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部门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因忽视风险管理导致企业遭受损失的责任人进行严肃问责。

3.3 利用信息技术提升监管效能

(1)推进数字化转型:中央企业应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手段,优化企业内部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和决策科学性。通过建立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对企业生产经营、财务、投资等业务的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及时发现潜在风险点。利用区块链技术的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特性,加强对合同管理、资金交易等重要业务环节的监管,确保业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在利用信息技术提升监管效能的同时,中央企业也要高度重视信息安全管理。加强对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防止信息泄露、黑客攻击等安全事件的发生。加强对员工的信息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信息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确保企业信息安全。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穿透式监管在中央企业内部控制合规风险防控方面展现出显著成效。通过系统性地梳理风险现状、明确风险成因,并借助穿透式监管模式的应用,我们成功识别出一系列有效的防控策略。然而,鉴于经济环境的持续演变,未来中央企业必须不断深化穿透式监管的运用,持续优化内部控制合规体系,加强风险管控力度,以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确保自身可持续发展,并持续为国家经济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孙小东.新时期财务管理部门在央企内控管理中的作用分析[J].中国科技投资,2024,(14):100-102.

[2]关雪峰.中央企业财务共享建设及内控动态管理[J].中国集体经济,2024,(01):141-144.

[3]陆秋萍.央企内控、风控与内审之间关系处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3,(13):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