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材插图的批判性视觉素养培养路径
吴晓英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前黄实验学校
摘要:历史教材插图作为知识生产的视觉化表达,既是历史叙事的载体,也是意识形态构建的工具。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中,插图的认知功能多停留于史实辅助层面,缺乏对其深层话语结构的批判性解读。本文以构建批判性视觉素养培养路径,旨在引导学生解构图像符号的编码逻辑,揭示视觉文本中权力话语的运作机制,从而培养其独立的历史解释能力与多元价值判断意识,推动历史教育从知识传递向思维建构的转型。
关键词:批判性视觉素养;历史教材插图;工业革命
当代历史教育正经历从文本中心向多模态认知的范式转型,视觉符号系统在历史解释中的权重日益凸显。以部编版教材“工业革命社会影响”单元插图为典型,图像利用视觉语法构建了蒸汽时代的技术景观与社会关系网络,成为传递历史解释的核心介质。
一、历史教材插图作为教学资源的重要性
历史教材插图作为视觉化历史叙事的重要载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具有独特的认知建构功能。以部编版教材“工业革命社会影响”单元为例,插图以场景构图、人物符号及视觉修辞策略,将复杂的社会转型抽象为可感知的视觉文本。这些图像并非客观中立的史料复现,而是隐含着编纂者的历史解释框架与价值判断,如对工人与资本家形象的符号化处理、城市景观的视觉焦点选择等。教师引导学生审视插图背后的编码逻辑,能够帮助其突破表层信息接收的局限,深入理解图像生产与权力话语的共生关系,从而在历史认知过程中建立批判性思维[1]。
二、历史教材插图的批判性视觉素养培养路径
(一)解构图像符号,透视阶级分化
在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材“工业革命社会影响”单元的插图中,图像符号的视觉编码系统承载着阶级关系的隐性叙事。教材插图中频繁出现的工厂车间场景,利用人物姿态、空间布局及符号对比构建了鲜明的阶级分野,工人群体常被压缩在画面底层,以躬身劳作的姿态与密集排列的机器形成视觉压迫感,而身着礼服的工厂主则多居于画面边缘或高处,手持怀表或文件象征管理权威。空间秩序的编排并非偶然,实为视觉语言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隐喻性表达。教师可引导学生关注插图中人物比例、服饰细节及场景元素的符号意义,如工人破损的工装与资本家精致的礼服形成物质条件对比,蒸汽机庞大体量与人体渺小姿态构成技术异化隐喻。教师解析教材中插图的视觉符号,学生得以洞察图像背后工业化进程中劳动价值剥削、社会阶层固化的历史本质,从而超越教材插图的表象叙事,建立批判性认知框架。
(二)分析视觉隐喻,解析资本权力
工业革命主题插图的视觉系统中暗含着资本权力扩张的编码逻辑。在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材“工业革命社会影响”单元的插图中,资本权力的视觉修辞策略运用隐喻系统悄然渗透[2]。以典型插图为例,工厂主常被置于画面几何中心或透视焦点,其身后高耸的工厂烟囱与蒸汽机巨轮构成权力金字塔的视觉基底,而环绕的运输网络(铁路、运河)则以辐射状线条延伸,隐喻资本扩张的空间殖民逻辑。画面中反复出现的怀表、账册与契约文件,作为工业化时间规训与契约关系的符号,通过特写构图强化资本对劳动时间的绝对控制权。例如,描绘伦敦交易所的插图,通过仰视视角突出穹顶建筑的宏伟,交易者手势的动态线与建筑立柱的垂直线形成权力结构的稳定感,而地面散落的股票单据则以无序铺陈暗示资本流动的吞噬性。教师可引导学生解构此类视觉语法:烟囱喷涌的浓烟如何转化为资本增殖的图腾,蒸汽机齿轮咬合的精密感怎样隐喻生产体系的异化控制,甚至画面色调中金褐色的主导地位如何暗示财富积累的合法性叙事。
(三)批判历史叙事,重塑多元视角
历史教材中关于工业革命社会影响的视觉呈现,常通过技术崇拜的视觉语法构建单向度的进步叙事。例如描绘工厂流水线的插图,以蒸汽机齿轮咬合的精密感、烟囱林立的恢宏气势构成视觉焦点,将工业化进程简化为生产力跃升的线性图景。这种叙事框架遮蔽了技术霸权下的社会代价,如殖民地的资源掠夺、工人阶级生存境遇等结构性矛盾。以某幅展现全球贸易网络的插图为例,交织的航线与货轮符号虽凸显了商品流通的全球化特征,却未通过视觉元素揭示殖民地原住民被迫卷入原料生产的血泪史。教师可引导学生关注插图的“留白”策略:机械化生产图景中为何缺少童工佝偻的身影?纺织机运转的秩序美感是否掩盖了生态污染的视觉痕迹?通过解构图像对历史复杂性的选择性过滤,学生得以重新锚定观察视角,在机器轰鸣的“进步”叙事外,挖掘被遮蔽的女性劳动价值、殖民地反抗痕迹及环境创伤记忆,从而重构更具历史厚度的认知坐标系。
结束语:
批判性视觉素养的培养,实质在于将历史教育从图像的信息解码升维至权力关系的解构实践。教师通过工业革命插图的三维解构路径,揭示了视觉文本如何通过符号编码、隐喻系统及叙事策略建构历史认知的深层机制。未来历史教育需进一步开发视觉符号的批判性阅读策略,使教材插图真正成为培养历史解释力与价值判断力的认知界面,助力学习者建构更具人文深度的历史意识。
参考文献:
[1]王新国,崔志钰.公共史学视域下中职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的价值、困境与路径[J].福建教育,2025,(04):124-128..
[2]徐昌林.浅析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路径[J].成功,2025,(05):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