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新课标下初中化学跨学科教学的有效实施

作者

蒋小旬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前黄实验学校

摘要: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当下,新课标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实践能力。跨学科教学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打破学科界限,整合多元知识体系,为初中化学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本文基于初中化学教材内容,深入探究跨学科教学在初中化学中的有效实施路径,以帮助初中化学教学迈向新的高度。

关键词:初中化学;新课标;跨学科教学

引言

随着教育理念持续革新,新课标要求下的初中化学教学,不再只是单纯传授化学学科知识,而是愈发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跨学科教学作为达成这一目标的关键方式,能把化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巧妙结合,让学生在更开阔的知识视角下,理解化学知识并学会运用,进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融合多学科知识,搭建知识互通桥梁

教师应积极挖掘化学教材中与其他学科相关联的知识点,巧妙设计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搭建起学科间知识互通的桥梁。

在讲解第7章“探索溶解现象”时,教师可以把化学内容和物理学科里的分子运动知识相联系:从物理视角而言,物质溶解其实就是溶质分子在溶剂分子间持续扩散的过程,这和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紧密相连,温度上升,分子热运动变剧烈,溶质分子扩散速度加快,物质溶解速率也就跟着提升;课堂上,教师能设计对比实验:准备两份质量一样的蔗糖,分别加到等体积但温度不同的水里,让学生观察蔗糖溶解速度,学生能直观看到,热水里的蔗糖比冷水里的溶解得快很多。这时,教师引导学生从化学物质溶解性原理、物理分子运动知识两方面分析:从化学角度看,温度是影响物质溶解性的重要因素;从物理角度分析,温度直接影响分子热运动速率,从而影响溶解过程。经过这样的跨学科知识融合,学生对物质溶解现象的认识不再孤立,而是构建出一个包含化学、物理知识的完整体系,深切体会到不同学科知识在解释自然现象时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关系。

二、创设真实情境,激发知识应用活力

创设真实情境,能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化学和生活、其他学科联系紧密,进而激发他们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第8章“酸、碱、盐及其应用”中溶液的酸碱性时,教师可以借跨学科实践活动7“探究溶液酸碱性对紫甘蓝颜色的影响”,打造一个与生物学科关联紧密的真实场景,先给学生讲:紫甘蓝富含花青素,在不同酸碱性溶液里会呈现不同颜色,作用类似生物实验里常用的酸碱指示剂,然后提问:农业生产中,土壤酸碱性对农作物生长很关键,能不能像用紫甘蓝检测溶液酸碱性那样,借助某些植物初步判断土壤酸碱性,给农民伯伯合理种植作参考?接着,组织学生做实验探究。学生把紫甘蓝榨汁,分别滴到不同pH值溶液中,认真观察颜色变化并记录,之后,学生分组到学校周边农田采集土壤样本,把土壤泡在水里,过滤得到土壤浸出液,再用紫甘蓝汁检测其酸碱性。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运用化学知识掌握溶液酸碱性检测方法,又结合生物知识,深入思考不同农作物适宜的土壤生长环境,如他们知道茶树喜欢酸性土壤,甜菜更适应碱性土壤。通过创设这样的真实情境,学生把化学和生物知识融合起来,大幅提升知识应用能力,也切实感受到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价值。

三、开展项目式学习,提升综合实践能力

项目式学习是推行跨学科教学的有效途径,故而,教师可以围绕富有挑战性的项目主题,带领学生整合多学科知识,让学生完整经历项目实践流程,以此培育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以第9章“化学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例,教师可以规划“设计绿色环保电池,助力可持续交通”的项目式学习:在项目开启时,教师引领学生从化学学科的角度,深入钻研电池工作原理,如原电池里氧化还原反应与电能转换的内在关联,同时剖析不同电池材料对环境产生的作用。从物理学科的层面,让学生思索电池的电压、电流与电路设计的联系,以及怎样优化电路设计来提高电池使用效率;另外,结合地理学科知识,探讨不同地区对可持续交通需求的差别,以及电池技术发展对减轻交通污染的重要性;在项目开展进程中,学生分组设计并制作简易电池模型,尝试选用水果电池、用废弃易拉罐制作的电池等环保材料,如他们要运用化学知识选择恰当的电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运用物理知识检测电池的性能参数,比如电压、电流数值;最后,各小组展示自己设计的电池模型,并详尽说明在设计时如何综合考量化学、物理、地理等多学科因素,以及对可持续交通发展的积极影响。通过这样的项目式学习,学生在实践中深度融合多学科知识,综合实践能力得以大幅提升,同时也强化了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结束语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化学开展跨学科教学,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增强综合能力的必要之举,通过运用融合多学科知识、创设真实情境、推进项目式学习等多种方法,同时紧扣教材内容深入实践,能让学生在化学学习时充分感受多学科融合的优势,学会用多元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学生未来发展筑牢根基。

参考文献:

[1]吴冰玉,卢天宇.初中化学“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跨学科项目教学——自制安全矿灯[J].化学教育(中英文),2025,46(07):15-21.

[2]张武夷,谢文璇.新课标下初中化学跨学科教学的有效实施[J].家长,2025,(05):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