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
林穗珊
福建莆田庄边中学 351127
摘要:文章阐述了有效教学的内涵和特点,探讨了中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三个前提和基础,并结合教学实践,以案例分析的形式,分析了中学数学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中学数学;有效教学;教学实施;策略
引言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浪潮翻涌向前,我们迎来了“双新”背景下的教育新时代,即新课程、新教材的全面铺开。有效教学理论得以兴起并受到广泛关注,而且在教育理论界和实践中得到深入探索与应用,取得显著成效。结合本人日常教学实践,将有效教学理论引入到中学数学课堂中,现通过案例分析,将有效教学理论实践效果进行展现。
一、有效教学内涵和特点
1.有效教学内涵
何谓“有效教学”?这在教学界是一个广泛关注和探索的课题。20世纪上半叶,伴随着西方教学科学化运动的兴起,有效教学理论开始起源,并深受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和实用主义哲学的影响。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兴起并盛行,在此思潮影响下,人们对教学更加重视,认为教学是一门科学,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传授科学知识,而且还要采用科学的教学手段。人们开始关注教学基础理论,以及如何使用科学方法来研究教学。有效教学理论在此背景下开始快速发展。
2.有效教学核心
在有效教学理论中,教学的对象不再是针对教师而言的,而是针对学生来开展的,即教学有效对象是学生。如果学生没有取得进步,则整个教学都是无效的,这就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主要指标。
二、中学数学课堂中有效教学的前提与基础
针对多年教学实践,我认为有效教学必须要首先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前提和基础:
1.教师必须要熟练掌握课堂教学内容
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是教师要能够将所要讲授的内容掌握到了然于胸,同时要把握轻重与主次,而不能将“眉毛胡子一把抓”,降低教学成效。特别是自从实施新教改以来,新的教学点、教学内容,要求教师必须要狠下功夫认真备课,在教学中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准备规范运用各种数学语言,唯有如此才能在授课中做到流畅,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2.灵活掌握教学环节
在中学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和教学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延伸和重组,而不能把教材“教死”,要努力使教学内容更符合日常生活。例如,在对圆相关知识进行讲解之前,可以让学生举出生活中使用圆形物品,以及实际圆形物品的原因,例如窨井盖为什么是圆的而不是方形的,车轮为什么是圆的。通过这样的知识学习,使学生对圆的知识有了进一步了解,对圆的旋转不变特点有深入掌握。通过对教学环节的灵活掌握,从而使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产生更强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
3.提高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在有效教学理论中,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是其重要目标。正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桑代克所言,学习就是通过一定的“刺激、反应”的链接过程,再通过“试误”这个环节建立起来的,也就是需要通过错误来强化认识,产生深刻印象,得出正确结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对于做错一道题的印象要远远大于做对一道题的印象。在初中数学知识讲解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通过“试误”来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例如,通过一元二次方程求正方形边长,最终得出边长为负数的错误答案,则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所在,引起学生共鸣,使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参与学习。
三、初中数学有效课堂的设计
要想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就必须要对教学内容、教学情境、教学课题、教学方法精心设计。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循序渐进发展
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有许多难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这些难点进一步分解出若干个问题,指导学生由易而难,要利用学生认知的不完善性,对问题进行展开,对只是进行研究了,特别是可以发挥成绩较好学生的作用,启发学生深刻理解,帮助他们理解知识,有效解决学生发展差异性和教材内容统一性的矛盾,使教学重点难点得以消化,促进学生循序渐进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铺垫,引导学生对基本知识点进行回忆,并把相关的知识点在不同的问题情境中都可以得到充分运用,如果没有把相关的背景题目作为铺垫,而是让学生直接进入解题环节,则可能使学生感到难度较大,教学效果不是十分理想。
2.创设有效情境,提高学生学习欲望
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就是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知识。教师在初中数学知识教学过程中,创造更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从已有知识处罚,为其合作交流、自主学习创设有利环境,要让学生在初中生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培养全面思维,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其初中数学知识学习信心。
第一,要创设联系生活的各种教学情境。我们所学的任何一种科学知识,必然是从生活中产生的,而且最终也是为生活所服务的。在对初中数学知识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有针对性的选择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现实情境,营造有利的学习氛围,缩短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更好强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案例1:在对《余角和补角》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我创设了一个教学环境:两堵墙相互成夹角、但人却不能进入测量角度,如何测量两堵墙所夹的角度?问题提出以后,学生就对此产生强烈兴趣,认为对这样的现实生活问题十分熟悉,但是又难以解决。在让学生思考和相应引导以后,将夹角边线延长,测量边上的那个角,然后以180°减去测量角度的度数,即为夹角角度。通过这样的案例引导和学习,对补角角度进行引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第二,通过有效提问创设情境。我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已有知识的回顾和提问,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
案例2:在对《线段、射线和直线》知识教学的时候,我通过猜谜语的方式,例如有始有终、无始无终、有始有终,请你各打一线名称。通过这种别出心裁的教学方式,直接提高了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也使学生对之前学过的直线、射线和线段知识再回顾,很快猜出谜底,帮助他们对三个知识点进一步掌握和概括,增强了学生对初中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3.设计开放式课题,点燃学生思维火花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要求,要积极培养学生的知识获取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这些规定和要求,都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设计一些开放性课题奠定基础,而且如果这些开放性课题设计巧妙好的话,更能够激起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
案例:在对二次函数知识学完以后,如果再对基本知识详细回顾,而且也会耗费大量时间,学生可能不是十分喜欢,于是我就通过设计开放式课题,提高学生思考能力。某个化工企业最新推出一种新产品,该新产品在打入市场之初,必然要经历一个从亏损到盈利的过程。二次函数就表示该化工企业推出的新产品累计利润S(单位万元)与销售时间t(单位月)之间的关系。根据题意,你能够获取哪些信息?由于课题具有开放性,而且答案并不是唯一性,开始可能比较简单,但越往后越具有挑战性。通过开放性课题的启发,学生在此过程中可以捕捉到大量信息,也很容易巩固相应知识点,从而使课堂不再枯燥,充满了趣味性,课堂教学效果较为明显。
四、总结
中学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需要教师不断转变角色,做好学生学习的引导工作。通过我近年来的实践,感觉教学效果十分明显,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成绩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章建跃,朱文芳.中学数学教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0.
[2]白发鹏.基于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39):134.
[3]王素.立足问题提出对策一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策略[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0(32).
[4]黎奇.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M].北京:首都师大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