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阅读活动优化小班幼儿盥洗自理行为的实践策略
李雪梅
奇台县第十幼儿园
一、绘本阅读优化小班幼儿盥洗自理行为的意义
(一)激发兴趣,培养习惯
小班幼儿对枯燥的规则指令往往难以保持专注,而绘本中色彩明快的画面、拟人化的角色和重复的情节,能快速吸引他们的目光,让盥洗行为以有趣的方式进入他们的认知领域。当盥洗过程变成故事里的冒险环节,幼儿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参与欲望,这种由兴趣引发的关注,远比强制要求更能促使他们主动尝试。在反复接触相关绘本的过程中,幼儿会逐渐熟悉盥洗的步骤和要求,将故事中的行为模式慢慢内化为自身的习惯,让原本需要刻意提醒的行为,逐渐成为自然的举动。
(二)情感联结,增强主动性
绘本中的角色常常会经历与幼儿相似的处境,当故事里的小动物因为认真盥洗而获得快乐,或是解决了因不讲卫生带来的小麻烦时,幼儿会轻易与角色产生情感共鸣。这种共鸣能让他们真切感受到盥洗行为带来的积极结果,从而从内心认同这种行为的价值。在温暖的故事氛围中,幼儿会放下对盥洗行为的抵触或畏惧,愿意像故事里的角色一样去尝试。这种基于情感认同产生的主动性,会让他们在盥洗时更投入、更积极,不再将其视为一项任务,而是当作一件能带来愉悦感的事情。
二、绘本阅读活动优化小班幼儿盥洗自理行为的实践策略
(一)结合绘本情节,强化动作记忆
小班幼儿的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和记忆更多依赖于具体的形象和生动的场景。对于盥洗这种需要一系列连续动作的行为,幼儿很难通过抽象的语言描述来准确记忆。绘本通过一幅幅连贯的画面,将盥洗的各个步骤清晰地展现出来,每个动作都有具体的形象支撑,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教师可以利用绘本的这一优势,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中角色的动作,让他们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动作表象。同时,将动作与简单的语言相结合,通过重复的方式,让幼儿在听和看的过程中加深对动作的记忆,使抽象的动作要求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记忆,从而在实际操作时能够准确再现。例如,我们可以选择《小鳄鱼的清洁魔法》这本绘本,它详细描绘了小鳄鱼洗手、洗脸的全过程。在阅读时,先引导幼儿观察小鳄鱼打开水龙头时手腕的转动方向、搓手时手指的交叉方式等细节。然后,配合画面编唱简单的儿歌:“小鳄鱼,开水笼,手心手背冲冲冲;抹肥皂,搓泡泡,手指缝里不放过;冲干净,关笼头,擦干小手真清爽。”阅读结束后,组织幼儿围成圆圈,教师带领大家一边念儿歌,一边模仿绘本中小鳄鱼的动作进行练习。在练习过程中,对于容易出错的步骤,比如忘记关水龙头,就再次翻开绘本中对应的画面,让幼儿对照画面纠正动作。通过这样将绘本情节与动作练习相结合的方式,幼儿能更牢固地记住盥洗的每一个动作,在实际盥洗时就能准确做出相应的动作。
(二)创设迁移情境,链接生活实践
绘本中的故事发生在特定的虚构情境中,要让幼儿将从绘本中学到的盥洗行为真正运用到生活中,就需要创设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的迁移情境。这种情境能够搭建起绘本世界与现实生活之间的桥梁,让幼儿在相似的氛围中,将绘本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自然地迁移到实际生活中。迁移情境的创设要注重与幼儿的生活环境相融合,让幼儿感受到绘本中的行为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明白这些行为在现实中的意义和价值。通过在迁移情境中的反复练习,幼儿会逐渐将绘本中的行为模式转化为自己的生活习惯,实现从认知到实践的跨越。例如,我们可以围绕《小猪噜噜爱干净》这本绘本创设迁移情境。在幼儿园的盥洗区,布置成绘本中小猪噜噜的“清洁小屋”,摆放与绘本中相似的粉色水龙头、带有小猪图案的肥皂盒等。在每天的盥洗时间,播放绘本中小猪噜噜唱的盥洗儿歌。当幼儿进入盥洗区时,教师可以说:“小猪噜噜的清洁小屋今天开门啦,它邀请大家来这里像它一样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在幼儿盥洗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提醒:“想想小猪噜噜是怎么把手指缝洗干净的呀?”还可以在盥洗区设置一个“噜噜观察角”,摆放绘本中出现的放大镜道具,让幼儿洗完手后用放大镜看看自己的小手是否像小猪噜噜的手一样干净。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让幼儿在熟悉的绘本元素包围下,自然而然地将绘本中的盥洗行为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实现知识与实践的有效链接。
(三)实施正向反馈,强化良好行为
小班幼儿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和表现欲,他们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表扬。正向反馈能够满足幼儿的这种心理需求,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良好行为被关注和肯定,从而增强继续保持这种行为的动力。在利用绘本优化幼儿盥洗行为时,正向反馈可以与绘本中的元素相结合,让反馈更具针对性和趣味性。当幼儿在盥洗过程中表现出符合要求的行为时,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不仅能让幼儿明确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还能让他们在积极的情绪体验中加深对良好行为的认同,从而强化这种行为,促使其形成稳定的习惯。例如,我们可以制作“绘本小明星”奖励墙,上面张贴绘本中各个爱干净的角色图片。当幼儿在盥洗时主动按照正确的步骤进行,比如认真搓洗手指缝、洗完后主动关掉水龙头等,教师可以说:“你刚才洗手的样子和《小熊爱干净》里的小熊一样棒,我们把你的照片贴在小熊旁边吧!”还可以准备一些绘本角色形状的小印章,当幼儿完成盥洗后,根据他们的表现盖上相应的印章,集满一定数量的印章可以兑换一本小型的盥洗主题绘本。在每周的绘本阅读分享会上,邀请那些在盥洗方面表现优秀的幼儿,讲述自己像绘本中哪个角色一样做到了爱干净,让他们在同伴的掌声中获得成就感。通过这样的正向反馈,幼儿会更加积极地规范自己的盥洗行为,努力向绘本中的优秀角色看齐,让良好的盥洗习惯在鼓励中不断强化。
结语
将绘本阅读活动融入小班幼儿的盥洗教育,是一种顺应幼儿发展特点的有效尝试。它打破了传统说教式教育的局限,通过趣味化的内容和情境化的实践,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理解盥洗的意义、掌握自理的方法。实践过程中,绘本不仅是知识传递的载体,更是情感联结的纽带,它让幼儿在与故事角色的互动中建立起对自理行为的认同,从内心产生主动参与的意愿。经过持续的探索与调整,幼儿的盥洗行为会逐渐从依赖成人提醒转变为自主完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这种以绘本为桥梁的教育方式,不仅优化了小班幼儿的盥洗自理行为,更为他们未来的生活自理能力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夏琳萱.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有效培养策略及其途径[J].家长,2022,(25):177-179.
[2]吴小娟.在幼儿教育中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方法[J].幸福家庭,2021,(14):73-74.
[3]李晓娜.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现状分析及建议[J].儿童与健康,2023,(04):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