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分数加减法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郭爱平

山西省忻州市繁峙县北城街小学 山西忻州 034300

摘要: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工具,能够通过直观化、立体化、形象化的展示模式,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内在关系的理解。近年来,思维导图在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强化学生生活认知、助力学生综合发展等方面的优势已经得到了确证。本文从分数加减法教学入手,对思维导图的具体运用方法做了阐述,目的在于进一步强化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习惯,完善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数加减法;思维导图;应用

引言

思维导图在数学学科中具有十分重要的运用价值。教师要重视思维导图的优势,结合学生在分数加减法学习中的问题,通过引入多样化的思维导图工具,促进学生的创新本领,强化学生的知识系统,助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分数加减法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分数加减法是基础数学技能,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学生在学习分数加减法时面临很多的问题,包括如何通分和约分等,引导学生借助于思维导图工具促进对分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整数加减法关系的认识,可以帮助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强化学生的数学联系思维。比如这个分数加减法,就可以通过转换成小数加减法来实现破解,即:0.4+0.75=1.15,然后把1.15转换成分数即可。在思维导图的呈现中,学生可以直观看到隶属于不同单元、不同学期、不同年级的数学知识之间的关系,在创新思维的引领下找到新的解题模式,在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的同时,也能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此外,思维导图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方面的价值也十分显著,篇幅所限,这里不再赘述。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分数加减法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一)通过思维导图引入分数相关概念

分子、分母、同分母分数、异分母分数、带分数和假分数等,都是学生在学习分数加减法中需要掌握的数学概念。通过思维导图提升学生对基础分数概念的理解及其关系的认识,可以为学生学习和掌握分数加减法技能打好基础。比如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分母”这一关键词为中心向往延伸,延展出“同分母分数”“异分母分数”等分支词,而“异分母分数”这一分支词,又可以延伸出“通分”“比较”“化简”三个小分支,以此类推,逐渐构建起关于分数的网络知识图,让学生一目了然,并能够结合教师所讲,对思维导图进行更为全面和细致的划分。数学概念的讲解切忌说教和灌输,更不能强制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教师必须秉持化抽象为形象的教学思路,通过生活化教学促进学生对分数加减法概念的理解和运用。比如可以在概念图的架构中融入一些生活案例,让学生从生活出发去认识分数加减法的运用价值。

(二)借助思维导图理解分数加减法的基本步骤

分数加减法的基本步骤包括:确认分母是否相同、分子相加或相减、化简等。为了帮助学生熟悉这些基本步骤,教师可以在思维导图中加入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一边构建思维导图,一边借助于具体的案例计算了解分数加减法的基本模式和过程,让学生清楚地看到每一步的变化。教师之后给学生出几道分数加减法的计算题,检验学生对运算步骤的掌握情况,并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对自己的运算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查漏补缺,找到概念盲区,细化解题事项,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当然,解题步骤不是固定不变的,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此,教师要通过具体的案例,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不能一味依循思维导图上的解题步骤。比如,这道分数减法题,一些学生会严格按照思维导图上的加减法步骤进行求解,先化简,再通分,再运算,但是有的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找到9和10的公倍数90,在头脑里进行简单的计算就知道其不可解,无须费力劳神再去求解。

(三)运用思维导图建构类比知识体系

分数加减法中涉及到很多相似概念,诸如真分数与假分数、同分母分数加减与异分母分数加减,等等,稍不注意就可能出现认知和计算错误。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区分容易混淆的概念,并能够对不同情形下的处理方法有所理解,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以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加减法为例,二者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借助于思维导图对二者加减法的异同之处进行呈现,促进学生的批判思考。比如有的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时搭建了一个转化之桥,即把假分数转化成真分数再进行加减法,这一步骤较为灵活,既可以遵循转化、通分以及约分的步骤,也可以遵循通分、约分、转化的步骤,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学生借助于思维导图构建起类比知识体系,加深了对相似数学概念的理解程度,同时也能够在批判思维的引领下,灵活运用分数加减法进行解题。此外,运用思维导图构建分数、小数和整数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触类旁通,也是一种重要的方法,由于前文已经提到,这里不再赘述。

(四)思维导图促进学生对分数加减法的复习

思维导图在数学复习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引导学生在自主构建分数知识体系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对分数加减法的理解。分数加减法复习中涉及到关键概念、公式和练习题,学生可以以教材和笔记为依托,把自主绘制的思维导图作为复习资料,检验自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促进学生的知识掌握和长期记忆。教师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组员协助一起制作思维导图,把做好的思维导图拍摄下来进行上传,作为小组复习资料长期保存,方便随意调取和运用。总之,复习能力是学生的关键素养,思维导图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复习效率,特别是在分数加减法的复习中,通过思维导图呈现的运算步骤和典型习题,学生可以抓住复习要点,记住易错知识点,并能够通过小组分享各自绘制的思维导图,获得思维的启发,实现资源共享和利用。

三、结语

总而言之,笔者认为从实际出发,从生活出发,根据学生的数学思维特点和发展趋势引入多样化的思维导图,是促进学生对分数加减法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要进一步了解学生个体差异,关注学生探究兴趣,通过切实发挥思维导图的运用价值,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琴.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学段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24.

[2]王燕丽.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建构起数学知识网络[J].天津教育,2024,(13):186-188.

[3]陈静.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路径[J].甘肃教育研究,2024,(05):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