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推开深度学习的一扇窗

作者

余海霞

江苏省张家港市兆丰幼儿园 215622

摘要:深度学习是幼儿得到进一步学习的主要方法,幼儿在深度学习中不但能够形成优秀的学习品质,还能够得到各个领域的全面发展。建构游戏是幼儿主动性很强的区域活动,幼儿在建立活动时,不断的找到问题、利用不同渠道、方式去解决。所以讲,在建构游戏中幼儿可以持续的开展深度游戏,同时,幼儿深度游戏的进行又促进了建构游戏不断深度的发展。

关键词:建构游戏;深度学习;价值;策略

深度学习,是指幼儿在日常生活或游戏当中面临有挑战、有挑战的学习时,积极的或是在老师的帮助下、与伙伴合作中积极的批判性迁移知识和经验、利用高阶思考,不断反思与尝试,最后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建构游戏是幼儿活动的一部分,是提高幼儿深度学习的有效途径。建构过程中多元化的表现,可以很好的调动幼儿想像力与创造性,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语言发展、人际交往等能力。

一、建构环境的支持策略

建构游戏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必须提供良好的建构环境,给幼儿在建构过程中带来真实的感受,通过生活化环境的创设,可以调动幼儿参加游戏活动的积极性,并通过有互动性环境的影响,促进发展幼儿的创新思想与协作意识。老师在创设建立游戏环境时,可以合理地采纳幼儿的想法,倾听幼儿关于建立游戏环境的建议,及时增加幼儿感兴趣喜爱的设计与材料,突出幼儿的主体作用,并表达出幼儿教育对教学主体的重视。同时,老师可针对幼儿的游戏状况,科学的、有目的的及时改变建构环境,并添置好建构材料。

例如当幼儿们探索新增加的材质时出现了不会游戏,如连续搭简单的长方形形状,以及没有深度的情形时,我们就可以在环境中添加一些新材质的玩法示意图,以指导幼儿们通过独立观察并学习新材质的玩法。另外,在建构活动中我们必须根据不同的主题放置不同的建构活动素材,面向不同阶段的幼儿还应该针对性的选用建构素材,这样使得每个幼儿都能够对建构活动进行创新的独立思维,进而进行深度认知。比如在一次建构游戏中,丰丰小朋友准备搭一座桥,他从柜子里一下子拿了多个方块积木,一个挨着一个的放了一排,随后拿起长条积木在方块积木上进行架空。于是我根据孩子的建构主题,从阅读区中找到了一本《一座桥的诞生》,投放在了架子上,丰丰一下子被吸引了过去,开始翻阅了起来。过了一会儿,在我再次走进建构区时发现丰丰用了我们之前都没用过的长条积木进行了架空,我惊奇的发出了赞叹声,他兴奋的向我介绍了他搭的桥。“我搭的是这个桥,下面有高高的柱子。”“这下面除了有柱子之外,还有什么呢?”“还有洞”,说完,他找到拱形积木放在桥下。开心的直拍手。由此可见,建构环境对幼儿的深度学习有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二、师幼互动的支持策略

我们都知道,幼儿的深度学习不能完全依靠幼儿自主探索,很多时候更需要教师的支持和引导。因此,有效的师幼互动对幼儿深度学习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为了确保幼儿在应对游戏中的“难题”时不会缺乏自信、没有兴致且有维续探索的力量,老师们必须在重视幼儿兴趣的基础上,给幼儿带来合理的帮助、激励与指导。

例如,在幼儿园建构游戏“中国未来高楼”过程中,圆形的高楼顶端总是无法固定,这时,教师可以进行适时的介入互动,在高楼的旁边同时进行建构,引导幼儿自主观察,发现,尝试解决建构中发现的问题。还有部分幼儿总是搭建到一半,便出现坍塌现象,在不断地尝试中,并没有寻求教师的帮助,也没有与小伙伴进行沟通,为了引导幼儿进行深度的学习,教师可以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幼儿发现问题所在,并给予适当引导,讨论、分析高楼坍塌的原因,是不是没有将基础打稳,或是出现了上宽下窄的情况。在此过程中,幼儿通过引导、讨论、思考后更换了地基使用的积木材料,开始顺利的重新建构,并从中掌握了建构游戏的经验。所以说,基于深度学习下的幼儿建立游戏组织与开展,需要我们教师在游戏的过程中明确自身定位,观察倾听,抓住互动切入点,促进幼儿深度学习。同时,师幼互动中不可忽视的还有建构游戏的评价和反思。教师应视情况而定,抓住最佳评价、反思的时机,及时进行有效评价,不管是在建构中还是建构后,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的游戏情况,有的放矢的评价,并且可以通过师幼评价、幼幼评价、自我评价等方式,不断提升幼儿的游戏经验,促进其深度学习。

三、班级文化的支持策略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品质”。其是在建构游戏过程中,幼儿更必须有兴趣、积极性、专注力、毅力、创造性、想象力等,才能够有深度学习。这时,班级文化作为一门隐形、无声的课程,它具有独一无二的教育力量,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引导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养成爱思考、勤动脑的好习惯。如在日常活动中,当孩子们遇到困难寻求帮助时,我们可以试着做一个“懒”老师,不急着去帮助,而是给孩子更多自己想办法解决的机会,充分锻炼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学会善于抓住一日活动中的每个教育契机,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同时,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合作也尤为重要,如每次在小组交换建构主题时,我们可以让组长在小组中先进行讨论,然后得出全员一致的结果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会不断地讨论、统计,最后得出结论,虽然一开始的时候,孩子们可能不会讨论出一致的结果,甚至有的组还会出现分歧,但是,在不断地尝试下,慢慢的,孩子们知道如何与人沟通,如何进行小组合作,班级文化也正是在这样反复的尝试下慢慢体现出来。幼儿在积极向上、乐于探索的班级文化中,不断地向更深层次发展。

总之,大力开展幼儿建构游戏活动,可以有效地强化幼儿深度学习的意识。教师要在幼儿游戏活动、学习中充分结合两者的相互促进关系,不断地观察幼儿,倾听幼儿心声,正确解读幼儿行为,去支持、引导他们有结构、有层次、有深度的学习。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育部于2022年4月颁布.

[2]王小英,刘思源.幼儿深度学习的基本特质与逻辑架构[J].学前教育研究,2020(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