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视域下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培育策略探究
孙欣亭
宁阳县第四中学 271400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培养具有高度政治认同素养的高中生,是教育体系的重要任务之一。政治认同素养不仅关乎个人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判断,更对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深远影响。随着近年来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模式逐渐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因其跨越时间段长,导致学生个体发展可能会出现教学不匹配等问题。因此,针对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政治认同素养的培养策略进行探讨,旨在提出切实可行的高效培养策略,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为国家培养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时代好青年。
关键词:大中小思政课;高中生;政治认同
一、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的必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课教师座谈会上明确指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这一指示强调了思政课一体化的重要性,为我们在不同学段间实现思政教育的连贯性和递进性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学思想政治课包括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两者虽然同属于一个学科体系,但是相对独立,在教学中存在前后衔接的问题。其衔接效果影响着中学思政课的教学状况,继而影响青少年价值观念和核心素养的形成。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初高中的课程标准都将政治认同素养摆在了第一位。因此,在思政一体化视域下,初高中政治认同素养培养的衔接及学生培育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任务,涉及课程目标的一致性、课程内容的连贯性、教学方法的适应性以及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性等多个方面。
二、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的内涵
政治认同素养是指个体在政治生活中对政治制度、政治理念、政治价值等形成的积极认同和归属感。对于高中生而言,政治认同素养主要体现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认同上,以及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拥护。这种认同不仅是对现有政治体系的认可,更是一种积极的参与和建设的态度。
三、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视域下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培育策略
(一)优化教学内容,强化政治认同教育
在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的背景下,优化教学内容是实现政治认同素养培育的关键。一方面,要确保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从初中到高中,逐步深入、螺旋上升地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政治制度、历史文化和国家发展战略等内容。另一方面,要注重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和现实性,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变化和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国家政治生活,增强政治敏感性和分析能力。例如,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可以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设计专题教学,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生命力。同时,可以引入时事热点,如国家重大政策调整、国际关系变化等,引导学生分析、思考现实问题,增强学生的政治敏感性和分析能力。
(二)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在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的背景下,创新教学方法成为提升政治认同素养培育效果的关键举措。为适应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我们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具体而言,我们采用互动式教学,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辩论等形式,增强课堂互动性,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观点,提升参与度;实施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围绕特定主题自主查阅资料、分析数据、撰写报告,以此培养其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运用情境式教学,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政治生活,从而增强政治认同感和归属感。这些创新教学方法的实施,为提升政治认同素养培育效果注入了新的活力。例如,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模拟人大会议、模拟法庭等活动,让学生在模拟的政治生活中体验民主决策、法律监督等过程,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认同。
(三)强化实践教学,增强政治体验
实践教学在提升学生政治认同素养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我们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以及社会调研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深入感受政治生活,从而增强他们的政治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通过社区服务,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基层政治运作,加深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理解和认同;社会调研则引导学生围绕特定主题,如农村经济发展、城市社区治理等,进行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使他们更全面地了解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此外,我们还通过模拟选举、模拟联合国大会等模拟政治活动,让学生在仿真的政治环境中体验决策过程,进一步提升他们对政治制度的认同感和参与热情。
(四)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作为思政课教学的核心力量,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政治认同素养培育的成效。因此,提升教师素质、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是确保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背景下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培育质量的关键。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和学习交流活动,以提升他们的政治素养、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同时,积极引进具备丰富政治经验和教学经验的优秀人才,以充实和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此外,我们还建立了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旨在激发教师参与思政课教学改革和创新实践的积极性,从而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五)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氛围对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培育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应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举办各类讲座、研讨会、文化活动等,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政治素质。同时,应鼓励学生参与各种社团活动和文艺比赛,让学生在多元化的活动中体验政治生活的魅力,增强政治认同感和归属感。
综上所述,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视域下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的培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提高教师素质和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等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然而,随着国内外形势的不断变化和社会热点问题的不断涌现,我们还需不断探索和完善政治认同素养培育的策略和方法,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和挑战。
参考文献:
[1]柏李宾,杨亚庚.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视域下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培育策略探究[C].长春师范大学;,2023:3.
[2]向文香,幸鸿燕.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的培育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2,8(06):61-63.
[3]王川.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培育策略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10):14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