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食用农产品抽检过程质量控制策略
杨海琼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检验检测所(玉溪市热带水果产业技术研究所) 云南玉溪 653300
摘要:食物安全是保障人们健康的基础,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基层检验所作为食用农产品监管的“前沿阵地”,其抽检工作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基层抽检工作直面广大农户、农贸市场、超市等生产经营主体,涵盖多个环节,工作环境复杂、任务繁重。本文分析基层食用农产品抽检工作面临的问题,并且探讨开展农产品抽检工作的策略,旨在提高基层食用农产品抽检过程质量水平,为群众提供安全食品。
关键词:食用农产品检测;农产品抽检;抽检质量控制;食品安全
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重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当前基层食用农产品抽检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抽样环节的代表性不足、检验环节的准确性有待提高、结果处理环节的时效性不够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抽检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制约了基层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的提升。因此,基层检测部门要深入研究基层食用农产品抽检过程的质量控制策略,从抽样、检验、结果处理等关键环节入手,提高农产品抽检质量。
1.基层食用农产品抽检工作存在的问题
1.1抽样环节存在的问题
抽样是食用农产品抽检工作的首要环节,抽样的科学性和代表性直接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目前农产品检测过程中一些技术人员的水平不高,对抽样方法、抽样数量、抽样部位等关键要素掌握不熟练,导致抽样随意性较大。加上基层层地区受经费、技术等条件限制,抽样工具和设备配备不足或陈旧老化,无法满足不同种类以及不同规格食用农产品的抽样需求[1]。
1.2检验环节存在的问题
检验是食用农产品抽检工作的核心环节,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是判定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依据。在检验过程中,检验设备和试剂质量不稳定,对检验结果的影响较大,目前基层检验机构的检验设备大多为中低端设备,性能稳定性较差,且维护保养不及时,容易出现故障。与此同时,检验试剂的采购渠道复杂,质量参差不齐,部分试剂纯度不够、有效期较短,影响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3结果处理环节
对检测得到的各项参数进行处理,是食用农产品抽检工作的关键环节,及时、准确地处理抽检结果对于防控食品安全风险、保障公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在结果处理阶段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结果反馈不及时,基层监管部门与检验机构之间的信息沟通不畅,加上工作流程繁琐,抽检结果往往不能及时反馈给被抽检单位和相关监管部门,导致问题产品不能及时得到控制和处理,增加了食品安全风险。再比如结果处理缺乏针对性,对于抽检不合格的食用农产品,基层监管部门往往采取“一刀切”的处理方式,对不合格原因的分析不够深入,也就影响针对性整改措施的产生。
2.基层食用农产品抽检过程质量控制策略
2.1对抽样环节的质量加以控制
要加大对基层抽样工作的经费投入,配备先进、适用的抽样工具和设备,满足不同种类、不同规格食用农产品的抽样需求,提高检测准确性和检测效率。为了确保抽检工作能够顺利开展,要建立抽样工具和设备管理制度,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和校准,确保其性能稳定可靠。例如,为蔬菜抽样配备专业的抽样袋、抽样刀等工具,为肉类抽样配备无菌取样器械等,避免样品污染和损耗。为保证检测结果准确性,在抽样环境应科学制定抽样方案,明确抽样地点、抽样数量、抽样方法等要素,同时要考虑不同区域、不同生产经营主体的分布情况,避免抽样的局限性。例如在蔬菜种植基地进行抽样,应按照不同品种、不同种植区域进行随机抽样,确保样品能够反映整个种植基地的质量状况;如果是在农贸市场进行抽样,则应选择不同摊位、不同批次的产品进行抽样,避免只抽取固定摊位或同一批次的产品。
2.2对检验环节的质量加以控制
首先,要提升检验人员业务能力,加强基层检验人员队伍建设,通过引进专业人才、开展内部培训、组织技术交流等方式,提升检验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尤其是在检验技术、检验设备的操作水平等方面,要加强培训力度,确保检验人员能够了解最新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掌握更加丰富的检验知识,提高检测水平[2]。
其次,要加强检验设备和试剂管理,建立健全检验设备和试剂管理制度,对检验设备的采购、安装、调试、使用、维护保养等要进行全过程管理,确保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同时,严格检验试剂的采购、验收、储存、使用等环节管理,选择信誉良好、质量可靠的供应商,确保试剂的质量符合检验要求。例如要定期对检验设备进行校准和期间核查,做好检查记录,确保设备能够完好工作。
最后,要优化检验方法和流程。在检测过程中要根据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和检验技术规范,结合基层实际情况对检验的方法和流程加以优化。可以积极引进和应用先进的检验技术和设备,如快速检测技术、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等,缩短检验周期,提高检验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同时,要不断完善检验质量控制体系,加强对检验过程的质量监督,如开展空白试验、加标回收试验、平行样测定等,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3对结果处理环节的质量加以控制
对于检测得到的结果,要及时进行反馈,需要建立健全结果反馈机制,加强基层监管部门与检验机构之间的信息沟通,明确结果反馈的时间、方式和内容。同时要完善抽检结果公示制度,通过政府网站、新闻媒体等渠道及时向社会公示抽检结果,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对于抽检不合格的食用农产品,除了要禁止在市场上销售流通以外,基层监管部门应按照法定程序及时进行处理,做到有案必查、查案必严,深入分析不合格原因,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确保市场上流通的农产品满足食品安全要求[3]。
3结语
综上所述,基层食用农产品抽检工作是保障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针对当前基层食用农产品抽检工作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质量控制策略,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对抽样、检验、结果处理等环节的质量加以控制,不断提高基层食用农产品抽检工作质量,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参考文献
[1]杨晓杰.基层食用农产品抽检过程质量控制策略[J].食品安全导刊,2024(31):63-65.
[2]颜春荣.食用农产品抽检过程面临的问题与建议[J].粮食流通技术,2020(15):66-68.
[3]李寒,任红英,杨振飞.食用农产品抽检过程质量控制措施分析[J].现代食品,2023(01):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