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进度管理中的进度控制与安全管理协同优化
李贤金
身份证:500226198908235555
摘要: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进度控制与安全管理常被分别作为两个独立目标加以实施,但二者之间存在高度关联性。进度推进过程中如忽视安全风险控制,容易引发事故隐患,反之过度强调安全也可能影响工期达成。实现进度控制与安全管理的协同优化,需建立综合协调机制,在计划制定、执行反馈与管理体系上进行有机融合。本文从进度控制基础出发,分析施工计划管理逻辑、进度偏差调控与多工序协调方式,并结合现场安全体系构建、安全风险管控机制与协同管理策略,为提升项目整体运行效率与安全水平提供思路。
关键词:进度控制;安全管理;协同优化
一、施工进度控制策略与节点计划管理实践
(一)施工计划分解的逻辑框架与时间路径安排依据
施工总进度计划是控制工程实施周期的关键依据,其编制需结合工程规模、结构类型、施工组织方式与资源配置进行详细分析。在进度计划体系中应以目标工期为基准,进行里程碑事件设定与关键路径识别,再通过逐层分解构建年、季、月、周等多级计划体系,确保各阶段施工任务可控、明确与可执行。任务分解过程要结合结构施工逻辑进行空间划分与资源配比,以明确每一施工环节的开工条件与前置关系,形成清晰的时间路径安排。计划实施前须组织各专业技术人员开展计划审查与优化,排除逻辑冲突与资源重叠情况,为后续计划执行提供合理的技术支撑与组织基础。
(二)多工序施工条件下的进度协调与工区划分要点
在建筑工程现场存在大量交叉作业与多工序并行施工,合理划分工区并实现工序协调是控制进度波动的重要措施。工区划分需结合建筑体量、结构构造、施工顺序与场地条件,通过设置垂直与水平分区方式将作业面合理划界,确保作业单位互不干扰。工序间应建立衔接关系表与流转周期计划,明确每道工序的作业时长与接续时间窗口。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应根据施工实际调整资源投入节奏,确保人员、材料、设备等匹配进度安排。在工序切换节点安排穿插作业时,应评估施工面承载力、作业密度与安全风险,避免出现作业集中度过高而引发进度拖延或安全隐患的情况,实现多工序施工条件下的稳定推进。
(三)进度执行偏差识别机制与纠偏措施调控流程
进度执行过程中难以避免因天气变化、设计调整、材料滞后或现场突发问题导致偏差发生,建立有效的偏差识别与纠偏机制是实现动态控制的关键。现场进度控制应采用任务对比分析法,通过对实际完成情况与计划节点目标进行数据比对,识别偏差区间与偏差来源。在识别偏差后应组织项目协调会议,由各专业管理人员提出资源优化、计划重排或施工工艺调整等措施进行应对。纠偏方案应制定明确的责任分工与执行时限,并安排现场巡视跟踪其实施效果。针对周期性进度偏离的现象,还应对进度计划进行重新编排,优化关键路径节点与非关键任务间的调度顺序,确保整体进度稳定在控制范围之内。
二、施工安全管理机制与进度推进的协同策略探析
(一)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体系构建与责任机制设定要求
安全管理体系是保障施工现场人员、设备与环境稳定运行的重要基础,科学设定管理结构与责任机制能够显著提升现场安全管理效率。现场安全管理应由项目经理牵头,设立专职安全管理部门,明确各岗位安全职责,形成从项目部到班组的层级安全责任链。制度体系应涵盖施工方案安全审查、安全交底、安全巡检、安全教育与隐患整改等全过程内容,形成规章制度规范化、行为规范标准化的管理格局。岗位责任制需细化至各类施工节点与作业工种,确保每一位作业人员明确自身的安全职责与违规后果。同时建立动态奖惩制度,对符合规范要求的行为予以表彰,对违规操作进行责任追究,从而引导安全行为在现场形成正向引导机制。
(二)高风险工序识别与施工安全专项方案制定模式
施工现场存在大量具有高危险系数的作业工序,需在项目策划初期就对高风险环节进行识别与评估。通过分析施工流程图与任务节点表,结合施工环境与作业条件,对如高处作业、模板支撑、起重吊装、深基坑开挖等进行分类分级管理。每一类高风险工序需编制专项安全施工方案,明确作业区域、作业方式、安全控制措施与应急处理流程。专项方案需经过项目安全管理部门审核,并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交底与风险告知,确保每一作业人员理解并掌握操作要领。施工过程中应设立专职安全员对作业全过程进行巡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反馈记录,避免风险失控。对于特殊作业条件下的高风险作业,还应采用远程监控、智能报警等技术手段进行辅助管理,提升风险控制水平。
(三)安全文明施工标准落实与进度协调策略融合路径
文明施工与进度管理需在施工现场形成协同机制,实现安全与效率的双重保障。在现场布置阶段应合理安排施工便道、材料堆场、机械作业区与人员通行路线,避免因场地混乱导致作业效率降低与安全隐患增加。施工区设立统一围挡与警示标识,作业区域与非作业区域设置物理隔离与功能分区,确保人机分离、路径清晰。进度推进过程中应依据任务安排提前规划安全设施布置与施工环境准备,做到安全措施与工序推进同步进行。文明施工要求在施工现场实现整洁有序、资料齐全、施工规范,对材料码放、垃圾清运、临时用电等进行规范管理,不仅提升现场安全保障能力,也提高工人工作效率。通过设置每日进度协调与安全检查机制,及时发现现场运行中存在的冲突与隐患,实现进度与安全的同步协调与持续优化。
(四)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对进度执行动态监管的集成作用
信息化技术的引入为施工现场的安全与进度管理提供了数据基础与系统支持,构建安全信息系统有助于提升动态管控能力。系统可集成人员实名制管理、进出场控制、视频监控、作业行为识别与环境感知等功能,实现对人员活动轨迹、机械作业状态与作业区域环境指标的实时采集与反馈。在进度推进中可利用系统记录各节点实际完成时间与执行过程,为项目管理层提供准确的进度偏差预警与调整依据。通过将安全巡检记录与进度计划进行比对分析,发现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密集点与工序干扰问题,推动管理人员提前采取干预措施。系统平台支持数据可视化展示与报告输出,使管理者能够快速掌握施工动态、风险等级与进度趋势,提升管理效率与决策能力。信息系统的集成应用实现了施工现场管理由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为施工安全与进度同步控制奠定了技术基础。
三、结束语
施工进度控制与安全管理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相辅相成,任何一方的薄弱都可能对项目整体运行产生不利影响。通过建立科学的进度分解机制、强化工序协调与偏差调控策略,能够确保项目各节点任务按计划推进。与此同时,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高风险工序的识别与控制、文明施工标准的落实以及信息系统的集成应用,均为施工过程提供了有力的安全保障。进度与安全的协同优化不应被割裂管理,而应以一体化的思维、制度化的方式推动项目整体质量与效率双向提升,形成高效、安全、可控的建设运行格局。
参考文献
[1] 刘志伟. 建筑施工进度控制与安全管理协同研究 [J]. 建筑经济,2023,43(02):87-91.
[2] 李春江.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进度与安全的同步控制策略探析 [J]. 建筑施工管理,2023,43(03):5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