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校本教研活动对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促进作用

作者

吴文锦

江苏省常州经开区冯仲云小学

引言:当下,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育正面临着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这两个难题的双重压力,校本教研是学校内部推进教育质量改良的一项重要形式,对于教师自身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而苏教版数学教材因其被广泛应用的特性,从内容设计到实际教学方法上的尝试更新给教师们赋予了更高的专业需求,针对校本教研活动与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两者间作用机制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意义且实际可操作的特性。

一、校本教研活动的实践探索

(一)开展教材解读活动

每学期初,学校安排全体数学教师参加教材通识性培训,以“分数的意义与性质”单元为例,它与“分数的初步认识”之间存在纵向递进关系,教学过程中的知识体系应具有系统性与连贯性,教研组设计并制作了“苏教版数学知识结构图”,利用图表形式明确体现各年级知识点之间的逻辑联系。提前两周,备课组长负责组织单元解析,采用“四步分析法”,即首先明确单元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制定三维目标,然后梳理知识点,用思维导图展示,确定教学重难点,最后设计典型例题。集体备课环节,“说课+模拟”模式被广泛应用于课时解析当中,教师从六个关键方面展开剖析,即教材编排意图、学情特征把握、教学目标设定、实施路径规划、作业设计优化以及评价体系构建。

(二)实施教学观摩与研讨

我校构建了"三阶九步"教学观摩研讨机制:

1.课前准备阶段

(1)研究主题明确:本研究主要围绕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的合理性对学生主体的参与度进行相关研究。

(2)制定观察量表:设计涵盖 10 个维度的课堂观察表,如师生互动频率、问题类型分布等。

(3)明确分工:观课教师分组负责记录不同观察点

2.课中观察阶段

(4)全程录像:构建课堂教学视频库以支持反复观摩与分析

(5)多元数据采集方法:把传统的课堂行为观察同座次分布图描绘学生互动情况,再用时间序列图表准确量度各个教学环节的持续时长,按照“可能性”主题教学里探究阶段耗时偏短的数据分析,及时调整并改良教学设计策略。

3.课后研讨阶段

(6)执教者反思:运用 SWOT 分析法(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开展自我评析

(7)小组研讨:按"321"模式发言(3 个亮点、2 个建议、1 个困惑)。8)专家点评:邀请教研员从理论层面进行分析指导。

(9)改进措施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整合研究数据完善教学设计,二是“分数除法”课程经过三次迭代优化后,学生对于该知识点的掌握准确率从最初的 65% 提高到了最后的 92% 。

(三)开展课题研究

我校实施“教学问题课题化”研究模式:

1.课题立项

形成“问题清单”,系统总结教学实践中碰到的主要难题,当学生在“方程”学习过程中出现认知障碍的时候,就要马上开展“基于 APOS 理论的方程概念教学策略研究”项目,小组由一名资深教师,三名骨干教师以及两名青年教师构成,目标是塑造层次清晰,结构合理的科研梯队。

2.研究实施

(1)文献研究:系统梳理国内外研究成果,聚焦苏教版教材编写者的学术论文。

(2)行动研究法:用“计划-行动-观察-反思”这样的循环来展开实践探究。

(3)采用多种数据采集手段,包含前测、后测、深度访谈以及作业分析等环节。

3.成果转化

(1)研发教学资源。

(2)撰写研究报告。

(3)成果传播机制分析。

(四)建立校本教研制

我校建立了“四维一体”教研制度体系:

1.组织管理制度

(1)三级管理网络:校长室、教导处与教研组分层负责。

(2)活动规划:学期教研计划表的制定:明确时间、地点、主题与负责人。

(3)档案管理:构建电子档案库,全面保存教研活动的记录、影像与视频资料。

2.活动实施制度

(1)常规活动:每周二下午设定为固定教研时间,实施签到制度。

(2)专题活动:每学期开展 23 次主题教研活动,如"苏教版教材特色研讨"、"核心素养落地"等。

(3)线上教研:基于钉钉平台的网络研讨突破时空限制。

3.考核评价制度

(1)过程性评价:从参与态度、发言质量及任务完成等方面进行量化评分。

(2)成果性评价:教研成果与绩效考核挂钩并设专项奖励基金。。

(3)发展性评价:构建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跟踪教研效果

4.资源保障制度

(1)经费保障:每年划拨专项教研经费,用于购置资料与外出学习等。

(2)专家支持:与高校合作,定期邀请教授指导。

(3)硬件配备:建设数字化教研中心,配置交互式白板与录播设备等

二、校本教研活动对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促进作用

(一)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从校本教研角度出发,教师可以对苏教版数学教材的结构体系、编排特点以及教育价值进行深入探究,以此来准确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此类教研活动鼓励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诸如情境创设、项目化学习之类的办法,用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改善教学成果。

(二)加强教师团队合作

校本教研作为共享资源、交流经验的重要载体,在构建协同育人生态体系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依靠共同的教学目标以及具体的问题情境,教师群体可以达成共识并形成协作力量,进而促使教学质量得到持续改进,在这一进程中,同伴互助机制以及示范效应不但能调动教师的热情,而且会给予其专业成长以有力支撑。

(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依靠校本教研平台,学校利用专题讲座,示范课展示,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给教师专业发展搭建多种学习途径,教研活动促使教师明晰职业发展方向,引导他们规划个人发展蓝图,推动不断改善,学校创建起一套完备的评价体系,针对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情况给予客观评判并予以即时回馈,从而调动他们的内在动力。

结束语

校本教研活动对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有着明显的价值,在深入理解教材内涵、更新教学手段、加强团队合作、拓展职业道路等多方面途径中,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就苏教版数学教材而言,校本教研给教师营造了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平台,推进了小学数学教育改革进程,提高了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苏启敏,罗心然,郑虹.小学教师参与校本教研自主性的现状、困境与纾解路径[J].教育导刊,2025,(06):48-59.

[2]江寒香.基于问题解决的校本教研活动的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

[3]杨波.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同课异构教研形式案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