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及对策研究
郭建
黑山县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队 辽宁省锦州市 121000
引言
道路桥梁工程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领域,其设计与施工品质直接对交通运输的安全性、高效性以及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尽管现代工程技术持续进步,然而在桥梁的建设及运营阶段,裂缝问题始终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难题。裂缝的存在,不仅破坏了桥梁的外观,更严重的是会削弱桥梁结构的承载性能,加速其老化进程,甚至可能诱发严重的安全事故。鉴于此,深入剖析安全隐患的根源,并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与治理策略,对于提高道路桥梁工程的整体质量至关重要
1 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1.1 人员的安全意识与操作
除外部环境与设备因素外,人为因素同样是施工安全事故的主要诱因。若施工人员安全意识薄弱、违规操作或存在侥幸心理都会引起安全事故。例如,人员必须对操作规程和防护要求有足够的认识,不能在现场随意拆除防护装置;或在已经出现安全隐患的情况下不能继续赶工期、违章作业;作业人员不能疲劳作业或管理疏忽,避免发生操作失误。对于这些人为的因素,单靠技术手段难以根本消除,需要通过系统化的安全教育培训和严格的制度监管来提高人员安全意识与执行力。
1.2 材料方面的原因
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作为主体结构,其施工质量对结构的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混凝土中,水泥、砂、石、水等原材料掺加不当,均会引起混凝土的力学性质劣化,引起混凝土裂缝。钢筋的质量和焊接质量也是影响桥梁裂缝的重要因素。如果钢筋的质量不合格,或者焊接质量不过关,都可能导致钢筋的承载能力下降,从而引发桥梁裂缝。在道路桥梁施工中,除水泥、钢材外,还需要大量的防水、保温等材料,若材质不符合标准,也会引起桥面裂缝。例如,如果防水材质不合格,就会造成桥面的防渗能力降低,进而引起桥面裂缝。
2 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安全隐患的对策
2.1 安全意识教育与操作规范培训
人是安全生产的核心因素,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与技能水平至关重要,应建立健全施工前培训、日常培训与专项培训制度,确保每位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都经过系统的安全教育与操作规范培训。培训内容不仅包括基本的安全知识,还应涵盖机械设备操作、高空作业防护措施、应急处理等实用性强的内容。培训方式可多样化,如模拟演练、案例分析、实际操作等,以增强学习效果,通过持续、系统地安全教育与培训,施工人员的风险识别能力与规范操作意识将得到明显提升,从而减少违规行为和事故发生率。
2.2 严格把控原材料进场流程
裂缝生成的原因繁多,其中对原材料进场流程进行严格控制是防范裂缝产生的关键环节。首先,一定要把原料的品质做好。在选择供应商时,要对其进行全面的调查和评估,保证其具有较好的商业声誉和健全的品质控制系统。在此基础上,还需建立一套完善的原料采购合同,要求供货商必须按照国家有关标准生产的原料,并对原料进行取样检验以及品质监测,确保产品的稳定可靠。另外,要加强对原料质量的检查。每个到货的原料都要经过全面的检查,包括外观、尺寸、化学成分、物理性质等。尤其是钢筋和水泥等关键材料,必须进行更加严格的试验,以保证其符合设计和规范。在施工现场,应设立专门的原材料储存区域,确保原材料干燥、通风且防潮。
2.3 施工管理与施工工艺的改进
构建一套科学严谨的施工管理体系,清晰界定各级管理人员的具体职责,确保各项施工规范与标准能够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加大对施工队伍的专业技能培训力度,着力提升工人的技术操作水平和质量把控意识。引入具备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对施工过程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质量抽样检测,以此保障施工质量始终符合标准。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对施工进度与质量实施实时动态监控,确保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并妥善处理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借助数字化管理手段,提升施工流程的效率与精准度。针对桥梁结构的关键受力部位,科学设置监测点位,运用自动化监测设备进行持续监测,定期采集相关数据并深入分析结构受力与变形行为,从而精准预测潜在风险,为施工方案的动态调整提供有力依据。精心规划施工顺序,有效规避交叉作业带来的相互干扰,最大限度降低施工荷载对桥梁结构造成的不利影响。针对大面积混凝土浇筑作业,采用分层分块浇筑工艺,并合理规划施工缝位置,以此减小混凝土内部因温度变化产生的应力。在施工过程中,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控制混凝土水化热反应,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差,从而有效预防温度裂缝的产生。
2.4 提前预防不良天气与灾害风险
针对不良天气与自然灾害对施工安全的影响,必须在项目早期阶段制定相应的应对预案。可引入专业气象服务或安装自动气象站,实时关注天气变化,一旦预报出现暴雨、大风等极端情况,及时停止室外高风险作业并加固临时设施。对于易受洪水、地震或泥石流威胁的施工区域,应在设计与施工方案中预留相应的防灾空间或采取必要的防护工程。在关键工序实施前,项目经理部和监理单位应对现场进行全面巡查,检验防护措施的有效性,只有将天气和自然灾害因素纳入施工管理的全周期规划,才能最大程度地保障施工安全。
2.5 现场施工安全
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道路桥梁工程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确保工程的质量与安全,对这些基础设施进行全面而严格的监督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从设计规划阶段到施工实施再到竣工验收的每1 个环节,都需要有专业人员负责监管,确保每个环节都能按照既定标准和程序顺利推进。建立起这样一个完整的监督和管理体系不仅需要各部门间的紧密协作,还要求项目团队内部能够明确各自的职责范围,确保没有因为职责不清而出现工作盲区或责任推诿的情况。此外,定期的检查与管理是必不可少的。这不仅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也能够增强整个工程建设的透明度,让公众和相关利益方对工程进展和质量有更直观的了解。只有通过周密细致的全过程管理,才能确保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的每1 个环节高效、有序地向前推进,最终达到预期的建设目标。
2.6 应用BIM技术进行风险预测与防控
BIM技术不仅可用于工程设计与施工管理,也能在安全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建立施工现场三维模型并整合地质、环境、设备等多维度数据,可在虚拟环境中模拟不同施工阶段的安全风险。对于高空作业、深基坑等关键环节,模型可提前进行碰撞检测与应力分析,提前识别可能引发事故的位置与节点。结合实时监测数据,BIM平台还能对风险进行动态评估,并在模型中直观呈现风险区域,提醒管理人员及时采取防范措施,此类数据驱动的安全预测与防控机制,有助于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阶段。
结语
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安全风险因素多样且复杂,只有通过完善施工组织与安全管理制度、加强人员培训、提升安全技术防控能力以及强化环境与设备管理等多方面的综合措施,才能有效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随着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施工技术的升级,安全管理需要持续改进与创新,引入BIM等新兴技术,与各方力量通力协作,必能构建更加安全、高效、可持续的道路桥梁施工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赵志红.道路桥梁施工安全隐患与对策探讨[J].交通安全与管理,2019(04):12-15.
[2] 郑华 铭. 公路 桥梁 施工 安全 管理 要点 及对 策分 析 [J]. 建筑 施工 与安全,2020(06):46-49.
[3]冯晓运.深基坑安全监测与事故防范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21(03):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