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项目全过程成本管控策略研究
陈帅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 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在公路工程建设领域,全过程成本管控是实现项目高效、经济运行的关键环节。然而,当前诸多项目在成本管控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如理念、体系、技术及协同等方面的不足。本文聚焦于此,深入剖析公路工程项目全过程成本管控现存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一系列切实有效的管控策略,旨在为公路工程建设的降本增效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助力项目高质量推进,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公路工程;项目全过程;成本管控;策略
引言
随着公路建设规模不断扩大,项目成本管控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在市场竞争激烈与资源约束的背景下,如何有效控制成本、提升经济效益,成为公路工程建设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这关乎项目投资回报率与行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公路工程项目全过程成本管理概述
公路工程项目全过程成本管理是指从项目决策阶段开始,历经设计、招投标、施工直至竣工交付的全周期内,对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的所有成本进行科学规划、动态控制及精准核算的管理活动。其核心在于将成本管控理念贯穿于项目各阶段:决策阶段通过可行性研究与投资估算为成本奠定基准;设计阶段借助价值工程优化方案以平衡功能与成本;招投标阶段依靠规范合同条款降低履约风险;施工阶段通过现场资源调配与变更管理实现动态控本;竣工阶段则通过结算审核完成成本闭环。这种管理模式打破了传统分段式管控的局限性,以系统性思维整合项目全周期资源,旨在在保证工程质量、进度的前提下,实现成本最小化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是现代公路工程管理中提升项目经济性与竞争力的关键手段。
2公路工程项目全过程成本管理的意义
2.1打破传统分段管控局限,实现全周期资源系统整合
传统分段式管理模式下,公路工程项目决策、设计、施工、竣工等阶段的成本管控常被割裂,形成“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局面,导致决策阶段投资估算对后续成本的指导性被忽视、设计阶段“重技术轻经济”、施工阶段与前期环节衔接不畅等问题,造成资源配置低效与成本超支隐患。而全过程成本管理以系统性思维打破这一局限,将成本管控理念贯穿项目全周期:决策阶段通过可行性研究与投资估算奠定基准,设计阶段借助价值工程优化功能与成本平衡,招投标阶段依托规范合同降低履约风险,施工阶段通过现场资源调配与变更管理动态控本,竣工阶段以结算审核完成成本闭环。这种管理模式通过整合全周期资源,实现各阶段目标的协同统一,既避免了管控断层引发的连锁问题,也为资源的最优配置与科学预控机制的形成提供了保障,推动成本管理从碎片化向系统化转变。
2.2平衡功能与成本,保障项目经济效益最大化
在公路工程项目中,平衡功能与成本是保障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核心目标。全过程成本管理通过全周期各阶段的协同管控实现这一平衡:决策阶段深入开展可行性研究,结合市场调研与历史数据构建动态估算模型,精准论证建设规模、技术标准与成本投入的匹配性,避免功能冗余或标准不足导致的成本失控;设计阶段推行“限额设计+价值工程”双轨制,将成本目标分解至各专业设计环节,通过ABC分类法梳理核心功能与辅助功能,剔除冗余设计,对主体结构开展价值创新,如采用装配式工艺降低施工损耗,同时建立设计方案经济比选机制,通过全生命周期成本测算优先选择“功能满足度高+成本现值低”的方案;施工阶段依托BIM技术与物联网设备实现资源消耗的动态监控,对设计变更执行“先算后干”机制,通过成本影响评估决定变更优先级;竣工阶段则通过结算审核与后评价形成成本闭环。这种管理模式在保证工程质量、进度的前提下,以最低生命周期成本实现项目必要功能,最终达成成本最小化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2.3提升行业竞争力,推动可持续发展
在市场竞争激烈与资源约束的行业背景下,公路工程项目全过程成本管控是提升企业竞争力、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通过构建覆盖全周期的标准化成本管理体系,企业能够精准控制决策阶段的投资估算、设计阶段的方案优化、施工阶段的动态成本及竣工阶段的结算审核,以系统性管控降低成本损耗,提升项目投资回报率。这种科学的管控模式不仅能帮助企业在招投标中以更优的成本方案脱颖而出,增强市场竞争优势,还能通过信息化平台建设(如BIM+成本管理)、价值工程应用等技术手段,推动管理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型,提升行业整体管理效能。此外,全过程成本管控形成的可复制经验与标准化流程,能为行业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助力解决成本超支、协同不足等共性问题,推动公路建设行业向高质量、精细化方向发展,在保障项目经济效益的同时,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3公路工程项目全过程成本管控存在的主要问题
3.1成本控制理念缺乏系统性
当前公路工程项目全过程成本管控中,成本控制理念缺乏系统性的问题较为突出。不少项目仍延续传统分段式管理思维,将决策、设计、施工、竣工等阶段的成本管控割裂开来,形成“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局面。决策阶段过度关注立项审批,忽视投资估算对后续成本的指导性;设计阶段片面追求技术指标,缺乏对经济性的同步考量,导致“重技术轻经济”现象普遍;施工阶段则聚焦现场成本消耗,却未能与前期设计变更、合同条款衔接,形成管控断层。这种理念偏差使得成本控制缺乏全周期统筹视角,各阶段目标难以协同统一,常出现前期估算失真、设计变更频繁、施工阶段成本超支等连锁反应,既无法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也难以形成科学的成本预控机制,最终导致项目经济性目标与实际执行效果严重脱节。
3.2管控体系与流程不完善
管控体系与流程不完善是制约成本管理效能的关键因素。当前部分项目尚未建立覆盖全周期的标准化管控体系,责任划分模糊导致“多头管理”与“管理真空”并存——如决策阶段投资估算责任主体不明确,设计阶段限额设计缺乏刚性约束,施工阶段变更签证流程混乱。流程衔接上,各阶段成本数据传递存在断层,例如设计概算与施工预算脱节,现场签证与合同清单匹配滞后,导致成本动态监控失效。此外,管控流程缺乏闭环机制,成本预警、偏差分析与纠偏措施往往流于形式,尤其在变更管理中,未建立“变更必要性论证-成本影响评估-审批执行-效果反馈”的完整链条,常出现先施工后补手续的现象。这种体系漏洞与流程缺陷,使得成本管控缺乏可操作性和追溯性,既难以落实精细化管理要求,也为后期结算纠纷埋下隐患,严重削弱了项目成本控制的执行力与有效性。
3.3技术手段滞后、信息化水平低
技术手段滞后与信息化水平低的问题显著制约着管理效能。当前多数项目仍依赖传统手工核算与Excel表格进行成本管理,从决策阶段的投资估算到施工阶段的进度结算,数据处理效率低下且易出错,难以满足动态管控需求。信息化工具应用存在明显短板:BIM技术虽在部分项目中试点,但多局限于模型可视化,未实现与成本数据库的深度融合,无法发挥“5D成本模拟”的预控价值;专业成本管理软件普及率低,各参与方数据孤岛现象突出,如设计单位的概预算数据、施工单位的进度报量数据、监理单位的签证数据难以实时互通,导致成本信息滞后性强。此外,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在现场管理中的应用匮乏,材料损耗、机械台班等实时数据采集缺失,使成本偏差分析缺乏精准依据。技术手段的陈旧与信息化的滞后,不仅造成成本核算效率低下,更使得全周期成本预警与动态纠偏成为空谈,难以适应现代工程管理对精细化、智能化的要求。
3.4参与各方协同配合不足
参与各方协同配合不足是导致成本失控的重要诱因。当前项目管理中,业主、设计、施工、监理等主体常因管理目标差异形成协同壁垒:业主方侧重投资限额控制,却未向设计方充分传递成本约束条件;设计单位因缺乏施工工艺认知,图纸细节与现场实施脱节,导致施工阶段频繁变更;施工单位为追求进度,对设计变更的成本影响评估不足,甚至擅自调整施工方案;监理单位则因权责边界模糊,对现场签证的经济性审核流于形式。这种协同断层突出表现为信息传递失真与决策滞后——如设计变更文件未及时同步至成本核算部门,现场签证单缺乏多方会签确认,导致竣工结算时成本争议频发。此外,各参与方专业工具不互通,如设计用的造价软件与施工用的成本管理系统数据格式不兼容,加剧了信息孤岛效应。协同机制的缺失使得成本管控难以形成合力,不仅增加了过程中的沟通损耗,更可能因责任推诿导致成本漏洞,最终影响项目整体经济性目标的实现。
4公路工程项目全过程成本管控策略研究
4.1构建全过程成本管理体系
为构建科学的全过程成本管理体系,需打破传统分段管理壁垒,建立覆盖项目全周期的标准化管控框架。在决策阶段,应明确投资估算责任主体,结合市场调研与历史数据构建动态估算模型,为成本控制奠定基准;设计阶段推行“限额设计+价值工程”双轨制,将成本目标分解至各专业设计环节,通过功能成本比分析优化方案;招投标阶段强化合同条款与清单计价的匹配性,明确变更签证、索赔处理的标准化流程;施工阶段建立“进度-成本-质量”联动控制机制,依托BIM技术实现资源投入与成本消耗的实时映射;竣工阶段完善结算审核与后评价体系,形成成本数据闭环管理。同时,需建立跨部门责任矩阵,明确业主、设计、施工等主体在各阶段的成本管控权责,通过定期召开成本协调会、制定阶段管控里程碑等方式,确保目标协同。该体系以全周期价值最大化为导向,通过流程标准化、责任清晰化、管控动态化,实现成本管理从碎片化到系统化的转变,为项目经济性目标的达成提供制度保障。
4.2强化前期可行性研究与投资估算精度
强化前期可行性研究与投资估算精度是全过程成本管控的首要环节。需组建包含造价工程师、技术专家、市场分析师的专项团队,深入调研项目所在地的地质条件、建材价格、政策法规等要素,结合类似工程数据构建动态估算模型。可行性研究阶段应重点论证建设规模、技术标准与成本投入的匹配性,避免因功能冗余或标准过低导致成本失控。投资估算需打破定额指标的机械套用,引入蒙特卡洛模拟等方法量化风险成本,对材料价差、政策变动等不确定因素设置动态调整系数。同时,建立估算成果与后续设计、施工阶段的联动校验机制,确保估算指标对全周期成本的指导性,从源头减少因前期测算偏差导致的成本超支隐患,为项目投资决策提供科学精准的依据。
4.3优化设计阶段价值工程应用
优化设计阶段价值工程(VE)应用是提升成本管控效能的关键路径。需以“功能-成本-价值”三维平衡为导向,组建由设计、造价、施工等专业人员构成的VE团队,对路基、路面、桥涵等关键构造物开展功能分析。通过ABC分类法梳理核心功能与辅助功能,剔除冗余设计(如过度提高路面抗滑系数超出实际需求),对影响成本占比超70%的主体结构开展价值创新,例如采用装配式桥梁替代现浇工艺以降低施工损耗。同时,建立设计方案经济比选机制,对不同技术路线(如隧道开挖工法、路基填料选型)进行全生命周期成本测算,优先选择“功能满足度高+成本现值低”的方案。此外,将价值工程应用纳入设计考核体系,设定功能优化率、成本降低率等量化指标,推动设计团队从“技术优先”向“价值优先”转变,实现以最低生命周期成本达成项目必要功能的目标。
4.4完善招投标制度与合同管理机制
为完善招投标制度与合同管理机制,需从源头筑牢成本管控防线。招投标阶段应推行工程量清单全口径计价,通过BIM模型自动生成清单项目特征描述,减少歧义条款;采用资格预审与履约担保双审核制,筛选资金实力与技术能力匹配的投标人,降低低价中标后偷工减料风险。合同签订时,需重点细化“可调价条款”边界条件,明确材料价差调整周期、变更计价原则(如超过清单15%的综合单价重组规则),并引入“背靠背条款”规避业主付款滞后导致的施工方索赔。合同执行中,建立“三单联动”管理机制(工程量确认单、价款变更单、进度付款单),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签证数据存证,防止后期篡改。同时,组建合同风险评估小组,对计量支付条款、违约赔偿标准等进行法律与经济双重审核,形成“招标文件编制-投标报价分析-合同条款谈判-履约过程监控”的全链条管理闭环,从契约层面降低成本争议隐患。
4.5加强施工阶段动态成本控制与现场管理
加强动态成本控制与现场管理需构建“数据驱动+过程管控”的双轮机制。依托物联网技术布设智能计量设备,对钢筋、沥青等主材实行“进场扫码-领料审批-余料回收”全流程追踪,结合BIM模型实时比对实际消耗与定额用量,超耗预警立即启动偏差分析。现场管理推行“三检制+旁站监理”,重点监控高成本工序(如深基坑支护、连续梁浇筑)的工艺执行,避免因质量返工增加隐性成本。建立周度成本分析会制度,将进度报量与产值核算同步匹配,对设计变更执行“先算后干”机制,通过成本影响系数评估决定变更优先级。此外,引入无人机巡检与数字孪生技术,实现施工现场人、机、料分布与成本投入的可视化监控,以动态数据支撑资源调配决策,将成本偏差控制在±3%以内。
4.6推进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如BIM+成本)
推进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如BIM+成本)是实现公路工程全周期成本管控的技术核心。以BIM模型为数据载体,集成三维设计、工程量清单与进度计划,构建5D成本管理中枢,实现“模型构件-清单项目-成本科目”的三级映射。施工阶段通过物联网设备采集现场数据(如机械台班运转时长、材料过磅重量),自动同步至BIM平台生成成本动态曲线,当实际消耗与计划偏差超5%时触发预警。设计变更时,平台可一键测算工程量变化对成本的影响,同步更新计价文件与合同金额。此外,打通业主、设计、施工端的数据流,例如业主方投资控制模块与施工方进度结算模块实时互联,避免信息孤岛。通过BIM+大数据分析历史项目成本指标,形成企业定额库,为新项目估算提供智能参考,推动成本管理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型,提升管控精度与响应效率。
4.7建立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
为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需将成本管控目标转化为可量化的考核指标。按项目阶段分解成本责任:决策阶段考核投资估算准确率(误差≤5%),设计阶段考核限额设计达标率,施工阶段考核动态成本偏差率(目标±3%)。采用KPI与OKR结合的方式,对业主项目管理团队、设计单位、施工班组分别设定成本管控权重(占绩效考核30%-50%),引入平衡计分卡工具,兼顾成本、进度、质量多维目标。激励机制实行“正负双向驱动”:对成本节约超5%的团队,按节约额的10%-15%提取奖励基金;对超支责任主体,扣除相应比例绩效工资并追溯管理责任。同时建立成本管控红黑榜,定期公示各参与方指标完成情况,将考核结果与企业信用评价、后续项目投标资格挂钩,形成“目标明确-责任到人-奖惩分明”的管理闭环,激发全员成本管控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5结语
公路工程项目全过程成本管控是实现项目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最大化的重要保障。通过构建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强化各阶段管控措施,推进信息化建设以及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有效解决当前成本管控中存在的问题,提升项目管理水平。这不仅有助于增强公路建设项目的市场竞争力,也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董红.公路工程施工监理企业的项目全过程成本管理和预算控制[J].运输经理世界,2025,(09):59-61.
[2]杨文超.公路工程建设全过程造价控制措施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25,10(04):128-130.
[3]刘佺.ZL高速公路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研究[D].云南大学,2023.
[4]汪朝辉.公路工程BIM-5D造价全过程管理模型架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23.
[5]龚青莉.公路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的成本控制[J].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2021,(08):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