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进度管理与控制措施探究
刘强
370983198310180060
摘要:本文深入探讨建筑施工进度管理与控制,分析影响施工进度的各类因素,包括人员、材料、设备、技术以及外部环境等。从施工计划制定、资源合理配置、施工过程监控与调整、技术创新应用等方面提出全面且具针对性的控制措施,旨在提升建筑施工进度管理水平,保障工程项目按时、高质量交付,为建筑行业的高效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关键词:建筑施工;进度管理;影响因素;控制措施;资源配置
一、引言
施工进度管理对建筑项目顺利推进和按时交付至关重要,合理安排进度能保证经济效益,提升企业竞争力。但建筑施工复杂,易受多种因素干扰致进度延误,因此探究其管理与控制措施意义重大。
二、影响建筑施工进度的因素
(一)人员因素
施工人员技能与素质:施工人员技能和素质影响施工效率。熟练工人能高效完成任务,新手则易失误、返工。如混凝土浇筑时,经验丰富的工人能把控质量和速度,新手操作不当易致蜂窝、麻面等质量问题,延误工期。
人员数量与调配:施工人员不足或调配不合理会影响进度。高峰期人员不够,关键工序难按时完成;安排不适合岗位的人员,工作效率也会降低。比如外墙保温施工,安排无经验工人,施工慢且质量差,影响进度。
(二)材料因素
材料供应不及时:建筑材料及时供应是施工基础。主体结构施工时,钢筋、水泥等供应中断,混凝土浇筑、钢筋绑扎就无法进行,导致工期延误。
材料质量问题:材料质量不合格会引发返工、质量隐患等,影响进度。如用不合格防水材料,建筑物易渗漏,需重新处理,增加成本且延误工期。
(三)设备因素
设备故障与维修:施工设备故障若不及时维修会影响进度。塔吊故障会使建筑材料吊运受阻,各工序因缺材料停工。
设备选型不合理:设备选型应结合工程规模、结构、工艺等。大型高层建筑选起重量小的塔吊,无法吊运大型构件,影响施工进度。
(四)技术因素
施工技术方案不合理:不合理的施工技术方案会增加施工难度、降低效率。深基坑支护方案不当,可能引发坍塌事故,延误工期且造成重大损失。
新技术应用困难:新技术虽能提升效率和质量,但技术不成熟或施工人员不熟悉,会阻碍进度。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工人对构件安装技术不熟练,易出现安装误差大、速度慢的问题。
(五)外部环境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恶劣自然环境直接影响施工。雨季长时间降雨使施工现场积水,影响土方开挖、基础施工;冬季低温影响混凝土凝结和养护,增加施工难度和成本,延误进度。
社会环境因素:政策法规变化、周边居民干扰影响施工进度。新环保政策要求企业调整施工工序;周边居民因噪音、粉尘投诉,企业需采取降尘降噪措施,甚至停工整改。
三、建筑施工进度管理与控制措施
(一)科学制定施工进度计划
合理划分施工阶段:根据建筑工程的特点和施工工艺,将整个施工过程划分为若干个施工阶段,明确每个阶段的工作内容、起止时间和责任人。例如,将建筑工程分为基础工程、主体结构工程、装饰装修工程、设备安装工程等阶段,每个阶段再进一步细分,如基础工程可分为土方开挖、基础垫层、钢筋混凝土基础等子阶段。
运用网络计划技术:采用网络计划技术,如关键路径法(CPM)、计划评审技术(PERT)等,编制施工进度计划。通过绘制网络图,确定关键线路和关键工作,明确施工进度的重点和关键控制点。例如,在某高层建筑施工中,通过 CPM 方法确定主体结构施工是关键线路,该线路上的工作延误将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工期,因此要重点保障主体结构施工的进度。
(二)优化资源配置
人力资源配置: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合理安排施工人员数量和工种。在施工高峰期,及时增加施工人员;在施工低谷期,合理调配人员,避免人员闲置。同时,加强施工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技能水平和工作效率。例如,在进行大规模的混凝土浇筑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培训,确保施工人员熟练掌握浇筑工艺和操作要点,提高施工效率。
材料资源配置:建立完善的材料采购和供应体系,与信誉良好的材料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确保材料按时、按质、按量供应。加强材料的库存管理,合理控制材料库存数量,避免材料积压和短缺。例如,根据施工进度计划,提前制定材料采购计划,明确材料的采购时间、数量和规格,确保材料供应与施工进度相匹配。
设备资源配置:根据工程施工需求,合理选择施工设备,并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在设备使用过程中,合理安排设备的使用时间和作业任务,提高设备的利用率。例如,在进行大型土石方工程施工时,合理调配挖掘机、装载机、运输车辆等设备,使其协同作业,提高施工效率。
(三)加强施工过程监控与调整
建立进度监控机制:建立施工进度监控机制,定期对施工进度进行检查和分析。通过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对比,及时发现进度偏差,并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例如,每周召开施工进度协调会,对本周的施工进度进行总结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
进度调整措施:当发现施工进度出现偏差时,要及时采取调整措施。根据偏差的大小和原因,可采取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等。例如,当因施工人员不足导致进度滞后时,可采取增加施工人员的组织措施;当因施工技术方案不合理导致进度受阻时,可采取优化施工技术方案的技术措施;当为了加快施工进度需要增加投入时,可采取给予施工人员加班补贴等经济措施。
(四)推动技术创新应用
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鼓励建筑施工企业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例如,在建筑施工中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通过建立三维模型,对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运维等全过程进行模拟和优化,提前发现设计和施工中存在的问题,避免施工过程中的返工和延误,提高施工进度。
加强技术研发与合作:建筑施工企业应加强与科研机构、高校的合作,开展技术研发,解决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同时,企业内部也应建立技术创新激励机制,鼓励施工人员积极参与技术创新活动。例如,某建筑施工企业与高校合作,研发出一种新型的混凝土外加剂,能够有效缩短混凝土的凝结时间,提高施工效率。
四、结论
建筑施工进度管理与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受到人员、材料、设备、技术以及外部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通过科学制定施工进度计划、优化资源配置、加强施工过程监控与调整、推动技术创新应用等措施,可以有效提升建筑施工进度管理水平,保障工程项目按时、高质量交付。在未来的建筑施工中,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建筑行业的发展,应持续关注施工进度管理的新方法、新技术,不断完善施工进度管理与控制体系,促进建筑行业的高效、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成虎。工程项目管理 [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
[2] 丁士昭。建设工程项目管理 [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9.
[3] 吴涛,马智亮。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指南 [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4] 周直,任宏。工程项目管理 [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
[5] 刘伊生。工程造价管理基础理论与相关法规 [M].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20.
[6] 李明顺,王雪青。工程项目进度管理 [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