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骨科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微创技术进行治疗的效果及应用价值分析
陈敬雷
曲阳县人民医院住院部,河北 曲阳 073100
摘要:目的:分析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实验过程中选择随机分组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19年3月—2020年2月创伤骨科收治的患者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法,观察组采取微创技术治疗方法,进一步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100.00%(25/25),高于对照组的76.00%(1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35,P<0.05);通过术后观察发现,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指标优于对照组,并且在静脉血栓、肿胀等并发症方面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具有较高的生活质量评分。结论:微创治疗方式有效提升了创伤骨科临床治疗的有效率,有利于患者进行恢复,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创伤骨科患者;临床治疗;微创技术;治疗;效果;应用价值
骨科创伤是一种常见的伤害,一旦发生,病人的骨头就会受到损害,所以平时不能进行正常的生活,而且,在受伤之后,病人会有非常强烈的疼痛感,这会给病人的精神和生活品质带来很大的影响。在临床上,外科治疗是最常见的一种方法,通过外科手术来对受损的骨头进行修复,可以使病人的骨骼功能得到很好的恢复,可以使病人的症状得到很好的减轻,同时也可以使病人的身体状态得到明显的改善。但是在当前手术过程中,可能对于患者的身体造成较大的伤口,在恢复期如果护理不当将会造成严重的细菌感染能严重的问题。而微创技术方案在当前临床上已经有了应用,目前,这种方法被广泛地运用到了创伤小、精度高、能够更好地进行病人的治疗,尤其是在目前的有创诊断和外科治疗中。微创技术具有多方面的优势,避免了病人大面积创伤,有助于患者的身体恢复,也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恢复能力,减轻心理压力。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外伤外科住院病人50例,其中试验组25例男性15名,女性10名;患者的年龄为22~68岁,平均(41.50±2.39)岁。其中10位为髋关节外伤,9位为肩外伤,6位为膝关节外伤。对照组25例,其中16名男性和9名女性;研究对象为20~71岁,平均(41.75+2.50)岁的女性;其中11例为髋关节外伤,8例为肩外伤,6例为膝关节外伤。两组之间的一般数据没有明显的差别(P>0.05),是一种可以进行比较的方法。这项研究是由道德规范委员会通过的。
入选条件:(1)闭合性外伤骨折;(2)病人伤害发生时间不超过3天;(3)病人的知情同意情况。排除:(1)合并有心脏、肾脏损害的患者;(2)有凝血机制不全的;(3)伴有恶性病变的患者。
1.2 方法
住院时测量心率、血压,对病人进行影像学检查及血清学检查。
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骨折部位切除后需显露骨。根据病人的损伤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并对病人的体位进行调整,并将术野抬高。在铺好无菌纸后,将淤血和伤口清理干净,并应用螺钉和钢板固定,然后将伤口重新缝合,再次清洗。
对照组应用微创切除术。首先,要检查病人受伤的位置,确定受伤的位置和程度,然后才能进行相应的外科治疗。微创治疗包括闭合复位髓内钉,微创经皮钢板等。如果是关节部位损伤的病人,在术前要做好全身麻醉的准备,在麻醉顺利之后,选择适当的部位进行切口,通常是在关节受损部位的外部,然后利用内窥镜,慢慢地把伤口里的东西慢慢地塞进去,然后按照一定的标准步骤,把里面的东西都清理掉,这样才能保证术野的清晰。然后,他会对病人的关节进行详细的检查,并进行相应的治疗。如果病人受伤的地方有异物,可以用钳子进行抓取,清除之后,可以用0.25%的浓度0.25%的复方氯霉素地塞米松纱布涂抹在伤口上,再用消毒棉垫做绷带,定时换药,对创面进行治疗。应当注意,根据不同的损伤种类和疾病的严重程度,采用的手术方法也会有所不同,有关医生要仔细地对病人的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对治疗方案进行多次审查,发现不对的部分要立即进行修正,保证手术的准确性和效果。同时,在手术后的康复过程中,还要注意对病人的创面愈合的影响。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病人的临床效果。如果经过治疗,损伤部分得到了恢复,疼痛症状得到了缓解,生存品质得到了改善,那么在X线片上,所有的数值都是正常的,则被认为是好的;如果经过治疗,外伤区域正在逐步恢复,各项临床症状都得到了缓解,病人能过上正常的生活,被认为是好的;如果在治疗之后,伤口的愈合情况没有得到理想的结果,或者是有其它的副作用,疼痛仍然很剧烈,那就是不好了。同时观察两组病人在手术时间、手术时间和药物更换时间等时间参数的差异。
1.4统计学处理
计数数据以x±s表示,并进行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数量及百分数进行卡方检验,以P<0.05为显著性。
2结果
2.1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
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改善(P<0.05)。
2.2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结果表明,试验组方法均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在社会与交通科技的不断发展下,各种交通方式给人类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方便,但也导致了各种类型的交通意外,近年来,因外伤而导致的骨科病人人数不断增多,且逐年上升。骨科损伤除了引起多种并发症外,还会对病人体表的肌肉产生损伤。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对损伤部位进行固定和修补,但会对损伤部位的生长造成直接的干扰,且疗效不佳。为了更好地提高病人的恢复能力,选择合适的外科方法,减少伤害,提高疗效,是非常必要的。
外伤骨科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外伤,包括膝关节、肩、髋关节等。很多病人会因为病情的原因而感觉到身体有一定的痛苦,有的时候四肢的运动能力就会下降,从而影响到日常的生活。当前,临床上采用的是外科手术,其目的是通过对患侧进行内固定及对骨组织进行重构,从而增强其稳定,实现对应的疗效。但是,考虑到常规外科的安全及应用效果,存在着创伤大、感染高等问题,同时还会对病人的血液循环造成一定的影响。手术后病人容易发生多种并发症,影响疗效。微创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方法,应用于骨科外伤病人的手术,通过内窥镜等医疗仪器,可以对病人的伤情进行直观、准确的观察,从而利用细小的仪器,进行最少的切口,明确的手术路线,从而保证了手术的安全性和疗效。
微创是指在骨骼生物特性的指导下,通过对受损的四肢进行固定,从而对软组织进行保护,减少损伤部位的瘢痕,从而更好地促进病人的伤口恢复,提高疗效。近几年,随着微创疗法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关注于生物固定,而不是单纯的生物固定。其中,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和闭合复位弹性髓内固定是最具代表性的方法。经皮小切口钢板内固定技术具有方便、机械性能好、创伤小等优点。其手术方法可划分为封闭复位与内固定两个层次。封闭复位是一种基本的方法,它可以通过透视、转动等方法来达到康复的目的,还可以对一些特殊的问题如畸形、短缩等进行治疗。矫正侧方位移的方法是:先将压接板置入,然后逐渐置入皮质骨螺丝,协助病人固定骨板和胫骨前内表面;牵拉与转动直线、胫前嵴平滑、连续性动作;将常规螺丝插入远端,旋紧后即可发挥螺丝功能,矫正残余一侧。在封闭复位的弹性髓内钉采用三点固定的原则,也就是在弓顶与顶颅、髓腔壁的接触点之间形成一个弹性的固定。这种处理方法的最大优点是具有较好的抗挠曲及轴向稳定作用。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在手术过程中,对于复杂的关节表面的骨折,其治疗难度很大,所以我们建议,在手术结束后,要尽可能的把病人的伤口扩大,让病人的关节表面露出,然后用牵引、按摩等方法进行固定,如果有需要,还可以进行植骨手术。
与本研究比较,试验组的总疗效为100.00%,而对照组为76.00%(P<0.05)。究其原因,是因为常规的治疗方法对病人的伤害比较大,而且失血比较多,家属不能很好地被家人所接纳,并且还可能引起骨畸形、股骨头坏死等问题,所以病人的康复质量不高。通过微创手术来降低病人的伤害,并且更加的先进的固定方法,可以提高固定的效果,从而提高疾病的整体疗效。而微创手术还能保持病人的内在稳定,提高病人的骨折部位的弹力,从而提高病人的康复。与以往的研究相比较,我们发现,在微创外科时,患者的疗效是92.5%,而对照组是77.5%,这和本研究的结论是相符的。
术后伤口感染、肿胀、静脉血栓等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多是因为伤口比较大,没有做好手术,而长期的卧床会导致静脉血栓、肿胀等。与本研究进行比较,观察组术后发生的发生率为8.00%,而对照组为32.00%(P<0.05)。这是因为在进行微创手术后,病人的康复速度更快,而且疗效也更好,从而缩短了病人的住院时间,减少了发生静脉血栓和水肿的几率,并且观察组的发生率为2.63%,比对照组的18.42%有所下降。病人的伤口较少,是因为病人的伤口比较小,手术方便,所以感染的几率比较小。
生命质量是判断病人的具体康复效果的一个关键因素,如果病人的身体疼痛和生理机能等得分逐渐升高,说明病人的恢复情况较好,手术的结果也比较好。这项研究还表明,采用微创外科的病人的生存品质得分较高(P<0.05)。这是因为经微创手术后,病人的总体疗效较高,且术后的并发症较少,所以其疗效较好。由于受到了严重的损伤和大量的并发症,所以,在常规的疗法中,病人的恢复需要很久,而且恢复的效率很低,从而对病人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通过微创外科的方法,不但可以提高病人的外观,还可以提高病人的恢复能力,提高病人的生存品质。通过与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比较,证实了微创外科在提高病人生存品质方面的优势。尽管微创外科有很多优点,但是在对病情的处理上也要注意适应症,并要谨慎地进行各种术式的选择。同时还要注意各种手术的要点。另外,本次研究选取的样本数量很小,所以本研究的代表性并不强,后续的研究还需要增加病人的入选人数,并增加病人的随访,并对病人的长期疗效进行评估。
结论
总之,对于外伤的病人,采用的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可以提高它的疗效,同时也可以减少一些与创伤有关的并发症,比如,它可以缩短伤口恢复期,避免细菌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等问题,病人身体恢复速度加快,也避免因为创伤恐惧而造成的心理压力等。因此,创伤技术方式在创伤骨科的应用中十分有效,可以进行临床推广研究。
作者简介:陈敬雷(1986—),男,汉族,河北保定人。
130634198610010057
参考文献:
[1]刘鹏.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21):63-64.
[2]李笑颜.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及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中华养生保健,2020,38(8):58-60.
[3]张巍,许建英,王鹏.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9,27(18):33-34.
[4]董勇勇,段广斌.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18):38,40.
[5]党兴元.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应用中的疗效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29):4132-4133.
[6]邱柱雄.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20):32-33.
[7]韦庆,袁炜庆,杨昆,等.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及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30):80-81.
[8]张树波.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2020,28(12):53-54.
[9]蔡国新.微创技术在140例骨科创伤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11):358.
[10]吴玉成,徐斌,杨军.骨科创伤治疗中采用微创技术的疗效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9(5):155-156.
[11]孙禹.微创技术在140例骨科创伤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1):47-48.
[12]朱峰.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19):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