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信息化问题及优化路径

作者

谢庭辉 欧相庭 何涛

湖南省永州市道县农业农村局 湖南 道县 425300

摘要: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不仅能够有效提高中国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还能提高农业建设效率。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应用范围愈发广泛。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融入信息化技术,能够更好的促进农村经济产业经营,实现农业转型,增加农业生产经济效益,提高人们经济收入,实现农业产业链的形成,从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业经济;信息化

引言

当前,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不断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乡村振兴背景下,发展以信息技术为驱动力的农业经济尤为重要。农村信息化发展已经初步实现了农业生产的现代化,通过网络和移动设备,使农产品销售打破地域限制,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便捷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1乡村振兴背景下开展农业经济信息化的重要意义

1.1有利于推动乡村经济发展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信息化技术为农业领域注入新活力,有助于加速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涉及众多资源,并且劳动人口有着显著差异,导致资源分配存在较大差异。实施农业经济信息化,可以营造现代化的发展环境,推动创新和先进生产方式的形成,与当前人力资源和土地资源的需求相吻合。此外,还涉及到多样化的先进科技设备,减轻了农民的生产负担,有助于资源整合和配置优化,是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关键。

1.2有利于扩大农村经济市场占有率

在当前的农产品销售中,尽管实际流通到市场上的农产品比例不高,农民的收益并不理想,但线上渠道的使用非常普遍。在乡村振兴战略支持下,农业经济信息化得到了推进,为农民销售农产品开辟了新的途径。通过线上销售,农产品能够触及更广泛的消费者,提高了销售量,使得电子商务平台充分发挥了其价值。农民利用这些平台来增加收益,并根据市场的发展调整销售策略,这样就解决了销售渠道单一的问题,对提升农村经济的市场竞争力产生了积极效果。

1.3有利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从传统型农业产业的角度来看,农作物种植是主要内容,尽管在一些地区养殖业的快速发展被视为首要任务,但产业结构仍然不够全面。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推动农业经济信息化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这不仅可以使农民认识到信息化技术的重要性并及时应用,还能让他们对市场需求具有更清晰的认知,以便及时调整以往种植的农作物和养殖的种类。

2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信息化存在问题

2.1政策执行效果不理想

近几年,我国加大了对乡村建设的投资力度,带动了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中国乡村的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目前乡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在实施规章制度和政策时,认识上存在偏差,导致实施效果不佳。此外,由于缺乏外部监管,许多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乡村建设都受到了影响。若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将会阻碍农村经济管理的实施和发展,还会使相关的管理政策难以得到有效执行。

2.2缺乏专业技术人才

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指导也是影响其发展效果的因素之一。目前,在促进信息技术与农业经济管理的融合过程中,有部分地区由于自身环境、经济条件的制约,使得其无法吸引高精尖的技术人员。而现有的技术人员或是由于其农业水平不足,或是由于其信息技术能力较低,使得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水平迟迟无法提高,进而制约了农业产业发展进程。

2.3农业信息基础设施较为落后

国内农村地区信息基础设施依旧较为落后。尤其是一些欠发达地区农村,计算机普及率和网络覆盖率较低,各类基础信息设施不完善,无法满足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需求。

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信息化优化路径

3.1提高农业经济的管理重视程度

当前,我国的农业生产仍主要采取传统的耕作方式,而现代农业则更多地依赖于高科技的发展。因此,在农业生产经营中,应提高对农业经济的管理重视程度,重视科技的应用。第一,建立健全宏观调控制度。政府应加强财政支持,使农民购置先进的农机具、农药等。加大科研投入,加速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加大对农业经济的法律建设力度,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第二,对农业经济管理给予更多的关注。定期检查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并对其进行相应调整。同时,还要对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开展相关培训工作,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让他们具备较强的领导能力和团队意识。

3.2重视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要想在信息化技术的支持下促进农业经济管理效能,其中专业性人才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在此过程中,需要大量专业性强、技术水平高的人才投入到工作环节中去,如此才能提高农业经济信息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对此,相关部门需对高精尖技术人才进行培养,打造专业化的人才队伍。首先,各地区应做好外部人才的招聘与引进工作,通过提供良好工作环境、优渥的福利待遇等方式来吸引外部人才的加入。其次,还需做好内部人才的培养工作,比如定期开展技术培训工作,以提高现有人才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让其在不断的学习与实践过程中强化自身,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助力。最后,还需加强农业种植人员的文化水平和综合素养。农业种植人员是农业生产中的主体,只有提高其文化素养,才能让其对信息技术有一个清晰、全面的认知,并且推动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的建设。

3.3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高质量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开展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支撑。要充分认识基础设施要素对农业信息化的影响,根据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需求和农业生产实际情况,科学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方案,保障人力资源、资金和物资等资源投入,逐步完善农业信息化所需的信息基础设施,为信息化发展提供基础条件。具体如下:一是加快推进“三网融合”,强化农村农业信息资源供给。互联网是传递农业信息的基本媒介。要认真部署农村互联网,加快推进路网融合,扩大互联网覆盖范围,协调电信、广播等渠道的发展,构建统一的、完整的农业信息传递结构,利用互联网有效传递农业信息资源,协调区域农业信息资源配置,为农业信息资源价值发挥做好铺垫。二是开发和推广农业信息终端设备。市面上常见信息终端设备多适用于高新产业和企业,很难在农业农村进行推广和使用。要加强与科研机构、软件企业等有关主体合作,根据农村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开发农业信息终端设备,简化终端设备操作逻辑,降低设备成本,优化设备功能,使广大农民群众能够轻松上手使用。

结束语

在乡村振兴的壮阔蓝图中,农业经济管理的优化策略无疑是推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引擎。借助科技创新的领航,产业升级的助力,资源配置的优化以及政策支持的坚实后盾,我们能够强有力地推动农业经济的现代化与智能化步伐。这一进程不仅能够显著提升农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更能有效增加农民收入,显著改善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同时,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在农业发展中的不可或缺性,坚持走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确保农民权益得到全面保障。只有这样,优化策略才能真正生根发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原则。汇聚各方力量,携手共进,我们必将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战略目标,让农村焕发出勃勃生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新的、更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张宁宁.乡村振兴视域下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策略研究[J].山西农经,2023(24):116-118.

[2]马世军,李美娟.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化农业,2023(9):81-83.

[3]赵海军.乡村振兴背景下开展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策略分析[J].山西农经,2023(14):134-136.

作者简介:谢庭辉,(1982—)男,大专, 高级工,主要从事乡村振兴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