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现代农业农艺技术在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中的应用

作者

陈康祖 何意 熊智德

湖南省永州市道县农业农村局 湖南 道县 425300

摘要:农业技术与管理涉及土壤管理、种植技术、病虫害控制、作物轮作等多个方面,其与农业机械的结合,可以在确保作物生长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随着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的发展,“智慧农业”的出现,农民可以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了农业生产的精准管理和决策支持。文章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机与农艺结合的创新实践以及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并提出农业生产效率提升策略,以期为中国式的农业现代化提供可行的策略参考。

关键词:现代农业农艺技术;作物产量;作物品质

引言

现阶段,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各项技术不断创新与进步,使得农业各个层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不但探索出了更为先进的农业种植技术,而且研发了很多新型、高效的农机设备。新技术与新设备的研发使我国农业逐渐朝着现代化的方向转型与发展。在现代农业生产过程中,农机与农艺对整个农业的发展尤为关键,因此,要促进农机与农艺的融合,确保各项农业生产活动稳定、长久发展。

1农机与农艺之间的密切关系

在当前农业机械化生产背景下,想要实现农机与农艺的有效融合,进而形成更为严密的农机农艺融合技术体系,则需要种植户对农机与农业之间的密切关系有深入了解。具体而言,农机设备研发体现出了周期性特征,而设计制造则体现出了特定性,生产工艺体现出了统一性与规范性,这也使得很多农机器具成为了当前我国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推动力,同时其可以被应用到多种地理环境条件下的农业生产活动中。而对于农艺而言,其往往需要根据农业生产活动所处地域特征、季节特征来确定具有针对性的农艺方案。因此,在将农机与农艺结合时,应该确定具有辩证性特征的结合模式,考虑到二者之间的密切联系,同时也要保证其互相制约,这样才能使农机与农艺的融合更为协调。由于现阶段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对农业机械设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也使得农机与农艺的融合获得了现实条件,尤其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我国农业现代化技术体系逐渐完善,农机与农艺的特点互相照应,其所应用的农业技术往往体现出了标准性、统一性的特征,为我国现代农业生产提供了切实助力。经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当前我国农业生产活动中,农机与农艺之间的关系密切,其在不同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今后在将农机与农艺融合时,应该灵活运用先进的科技技术在二者之间寻求技术平衡点,这样才能使农机与农艺的融合实现互相促进,从而促进各区域农业生产活动高质高效开展。

2农机农艺融合存在的问题

2.1体制和机制上问题

在一些地方,农机、农技、农业综合开发、水利和土地等部门分头管理,没有形成有效的合力,各干各的事,各自为政,没有形成一个合力和统一步骤,缺乏统一规划和协调。跨部门工作中没有建立完善的合作机制,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和现代化与先进性的工作体系,没有形成良好的发展模式与工作体系。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往往过于重视产前、产中和产后精加工,而忽略了深加工和经济作物机械化,进而影响结合工作的顺利实施。在缺乏完善的合作机制情况下,无法保证农机农艺融合效果符合要求。

2.2土地规模化经营模式

土地的流转规模数量上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在质量上有待进一步提高。流转土地首先要成片流转,这样才能发挥规模效益,但是现实中就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造成不能成方连片流转经营。规模化地经营才能做到耕作制度的统一、品种的统一和农机作业的统一。同时农民的素质以及经营水平、资金技术上不足也制约农机农艺融合发展。

3现代农业农艺技术在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中的应用

3.1精准农业系统

精准农业系统可以利用北斗、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等先进技术,优化作物耕作的田间管理。通过利用这些技术,农民可以精确绘制田间变化图,从而有针对性地施用化肥、农药和水等投入品,而不是在整块田地上统一施用,这种因地制宜的管理方式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降低了成本,并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例如可变速率技术可根据从土壤和产量地图上收集的数据,对投入品进行可变施用,从而优化田地不同部分作物的生长条件。此外,精准农业还包括使用无人机和卫星实时监测作物健康状况、土壤条件和湿度水平,为农民做出明智决策提供可操作的见解,从而显著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与此同时,农民还可以将物联网设备和传感器与农业机械和设备相结合,这些工具从田间收集大量数据,包括温度、湿度、土壤pH值和养分水平,然后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以提供精确的种植、浇水和施肥建议。智能农业技术如使用自动拖拉机和无人机,可实现精确高效的田间作业,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错误和劳动力成本,此外精准灌溉系统利用土壤水分传感器和天气预报,确保作物在适当的时间获得适当的水量,从而进一步提高作物产量和用水效率。

3.2节水灌溉技术

滴灌和微喷灌系统等节水灌溉技术是现代农业实践的重大进步,旨在优化用水和提高作物产量。滴灌通过阀门、管道和喷头网络将水直接输送到植物根部,与传统的漫灌方法相比,大大减少了蒸发和径流,这种精确性可以根据植物的需要仔细控制施水量,从而更有效地利用水资源,防止土壤侵蚀和养分沥滤,此外滴灌系统还可与灌溉施肥相结合,即通过灌溉系统提供溶解肥料,确保养分直接输送到根部区域,使植物获得最佳吸收,采用这些系统不仅能节约用水,还能使植物更健康、更健壮,有助于提高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与此同时,农民可以采用土壤水分传感器和基于天气的灌溉控制器,从而进一步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土壤水分传感器提供不同深度土壤水分含量的实时数据,使农民只在必要时灌溉,并精确施用作物所需的水量,这项技术有助于避免过度灌溉和灌溉不足,促进植物的最佳生长和节水。基于天气的灌溉控制器可根据当地天气条件(如降雨量、温度和湿度)调整灌溉计划,避免不必要的灌溉,从而进一步优化用水。

3.3扶优建强农机应用主体

随着土地流转和农机社会化服务的推进,农机应用主体的水平直接决定作业质量,进而影响农业生产质量。农机应用主体配备的各环节农机装备也在要求农艺生产规格进一步适应机械化作业需求。应加强农机应用主体负责人和骨干农机手培训教育,强化田间实训、现场操作,重点考核农机手对作业质量的掌握度和田间实操效果。应通过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金融信贷支持等扶持政策,鼓励农机应用主体扩大经营规模和经营模式、延长社会化服务链条,使农机农艺融合的宜机化、标准化生产技术模式在更多区域落地应用,助推农业机械化生产质量不断提升,机械化农艺不断实现,共促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机与农艺融合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型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农机与农艺融合不仅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在未来,我们应该继续大力促进农机与农艺融合,通过建立农机与农艺融合的协调机制,推动栽培和养殖方式的改进和作物品种的选育,形成农艺与农机相融合的技术体系,提高农业生产标准化、规模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为农机化作业创造条件,推动农业向着更加高效、智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红.推进农机农艺融合促进现代农业发展[J].河北农机,2023(1):34-36.

[2]保仙鹤.关于推进农机农艺融合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研究[J].现代农业研究,2021(3):76-77.

[3]宋峰超.关于农机、农艺融合促进现代农业生产的调研分析[J].山东农机化,2023(5):39-40.

作者简介:陈康祖  (1976—)男  ,大专  ,技师,主要从事植保、土肥、经作等基层农技推广和服务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