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桥梁工程质量检测监理策略研究
袁晓瑞
身份证号:642226199305050217
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不断加大,公路桥梁工程数量迅速增长,施工技术也日益成熟。然而,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一些质量问题,如混凝土强度不足、结构裂缝、基础沉降等,严重影响了桥梁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因此,建立健全的质量检测体系和科学的监理机制,成为保障公路桥梁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
1.公路桥梁工程质量检测的主要内容
公路桥梁工程的质量检测贯穿设计、施工及运营等多个阶段,其主要内容丰富多样。首先是原材料检测,涵盖水泥、钢筋、砂石、外加剂等建筑材料,需对这些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进行检测,以此确保材料符合国家标准,为后续工程建设奠定良好基础。在施工过程中,涉及地基处理、桩基施工、梁体浇筑、预应力张拉、桥面铺装等关键工序的现场检测,严格把控每道工序,保证其符合规范要求。结构性能检测也是重要一环,主要针对桥梁承载能力、刚度、稳定性等性能指标展开,常用的检测方法有静载试验、动载试验以及无损检测(如超声波、雷达)等。工程完工后,要进行竣工验收检测,此阶段需对工程进行全面的质量评估,包含外观检查、功能性测试和安全性评价。而对于重要桥梁,在运营阶段还应建立长期健康监测系统,通过该系统实时掌握结构状态,有效预防突发事故。
2.当前公路桥梁工程质量检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国在公路桥梁质量检测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当前仍存在诸多问题。其一,检测标准不统一,不同地区、不同项目采用的检测标准存在差异,这极大地影响了检测结果的可比性和权威性。其二,检测手段落后,部分项目依旧依赖传统人工检测方法,缺乏先进的自动化、智能化检测设备,不仅效率低下,而且误差较大。其三,监理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监理单位人员技术水平存在差异,部分监理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难以有效履行监理职责。其四,监管机制不健全,质量责任落实不到位,部分项目存在“重进度、轻质量”的现象,使得工程质量隐患未能及时被发现和整改。其五,信息化水平低,缺乏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导致检测数据分散、更新滞后,不利于实现全过程质量追溯。
3.公路桥梁工程质量检测监理策
3.1 完善质量检测标准体系
为提升公路桥梁工程质量检测的科学性和规范性,首要任务是建立健全统一的质量检测标准体系。当前,各地检测标准不一的问题如同混乱的音符,严重影响了检测结果的权威性和可比性。这就好比不同地区的尺子刻度不同,难以准确衡量工程质量。因此,应加快推行国家层面统一的检测技术规范和评价标准。要明确不同类型桥梁工程在不同施工阶段的检测项目、检测频率及合格判定依据,从基础的材料检测到复杂的结构性能评估,都形成系统化、标准化的检测流程。同时,随着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检测标准也应建立动态更新机制。定期组织权威专家对现行规范进行全面评估与修订,确保其紧跟行业发展步伐,为工程质量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3.2 强化施工全过程监理
质量控制的关键在于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理管理。在施工准备阶段,监理单位就像严格的把关人,应严格审查施工单位提交的施工方案和组织设计。重点评估其技术可行性、工艺合理性及安全保障措施,从源头上仔细排查,防范质量风险。进入施工阶段后,应实行以旁站监理为主、巡视检查与专项检测相结合的监理模式。对于桩基施工、预应力张拉、混凝土浇筑等关键工序及隐蔽工程,要像紧盯猎物的猎手一样加强现场监督,确保每一道工序都精准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而在工程完工后的验收阶段,要严格执行质量评定程序,全面核查各项检测资料和实体质量。对不符合标准的项目坚决要求整改,绝不允许“带病”交付使用,切实保障工程的整体质量和运营安全。
3.3 推广先进检测技术和设备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传统人工检测方式已如同老旧的工具,难以满足现代公路桥梁工程高效、精准的质量控制需求。因此,应积极引入无人机巡检、三维激光扫描、光纤传感、超声波检测等智能化检测技术与设备。这些先进技术就像一双双敏锐的眼睛,能大大提升检测效率和数据准确性,特别是在高危、高空或复杂结构部位的应用中具有显著优势。同时,推动 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在工程监理中的深度应用。通过构建数字化信息平台,实现设计、施工、检测与运维各阶段的数据集成与共享。让监理人员如同拥有了精准的导航图,提高监理工作的可视化、精细化水平,助力实现桥梁工程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与智能决策支持。
3.4 加强监理队伍建设
公路桥梁工程的施工过程复杂,涉及多种专业技术和管理环节,因此对监理人员的专业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当前部分监理人员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经验,影响了工程质量控制的效果。为解决这一问题,应建立统一的监理人员资格认证制度,明确监理岗位的基本从业条件,推行持证上岗机制,确保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技术能力和职业素养。同时,要定期组织业务培训、技能考核和技术交流活动,使监理人员能够及时掌握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要点。此外,还应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工程单位开展合作,通过设立相关课程、实习基地等方式培养专业监理人才,推动产学研结合,提升行业整体监理水平。
3.5 推进信息化与智能化监理
在传统监理模式中,检测数据多采用纸质记录或人工汇总的方式,存在数据更新滞后、信息共享困难等问题,不利于全过程质量控制。为此,应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将施工现场的质量检测数据实时上传至统一平台,实现数据自动分析、异常预警和报告生成等功能,提高监理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在具体实施中,可借助传感器、物联网等技术手段采集现场数据,并通过移动终端设备进行远程监控和调度。同时,引入大数据分析方法,对历次检测结果进行归类整理和趋势分析,识别常见质量问题的发生规律,辅助制定预防措施。人工智能技术也可用于图像识别、缺陷判断等领域,提高检测结果的科学性和一致性,从而提升监理工作的智能化水平。
结束语
综上所述,公路桥梁工程质量检测与监理是保障工程安全、延长使用寿命的重要手段。当前,我国在此领域仍面临诸多挑战,亟需通过完善标准体系、加强技术支撑、提升人员素质、推进信息化建设等综合措施加以改进。未来,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公路桥梁质量检测将向智能化、精细化方向迈进,为构建安全、高效、可持续的交通基础设施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江鹰.公路桥梁工程质量检测监理分析[J].建材与装饰,2020,No.614(17):284+288.
[2]温永升. 公路桥梁质量监督工作中工程质量检测技术的运用[J]. 山西建筑,2019,45(13):162-163.
[3]何慧军,王素春.工程质量检测在公路桥梁质量监督中的运用研究[J].运输经理世界,2021,No.611(01):121-122.
[4]王 俊 利 . 工 程 质 量 检 测 在 公 路 桥 梁 质 量 监 督 中 的 运 用 [J]. 交 通 世界,2017,No.425(11):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