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减” 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策略分析研究
朱荣华
长春市农安县第四中学
一、“ 双减” 政策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现状分析
1.政策背景
“ 双减” 政策的核心目标是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规范校外培训市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政策强调“ 减轻作业负担,提高作业质量” ,要求学校科学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和内容,减少机械重复的作业,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2.现状问题
(1)作业量过大,重复性强。许多学校为了应付考试或追求成绩,布置大量机械重复的习题,导致学生课余时间被大量作业占据,缺乏自主学习和实践的空间。
(2)作业内容单一,缺乏创新。大部分作业以练习题为主,缺少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内容,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作业评价单一,重结果轻过程。多数教师以正确率为主要评价标准,忽视了学生的思考过程和学习策略的培养。
(4)学生负担转移问题。一些学生为了完成作业,采用抄袭、机械完成等方式,影响学习效果。
3.影响因素分析
作业设计不合理的原因包括教师教学观念落后、课程资源有限、对“ 双减” 政策理解不到位、以及学生个体差异未得到充分考虑等。
二、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基本原则
1.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作业应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兴趣爱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2.科学合理安排时间
根据学生的学习负担和生活节奏,合理控制作业时间,避免过度负担。
3.注重知识的整合与应用
强调基础知识的巩固,同时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4.丰富作业形式
结合多样化的作业形式,如探究性、实践性、合作性等,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5.关注过程评价
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思考过程,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三、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具体策略
(一)合理规划作业内容,突出核心素养
在作业内容设计中,应围绕数学核心素养展开,注重知识的理解、运用和创新。具体措施包括:
1.精选核心知识点
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实际,筛选出重点、难点内容,避免“ 全盘照搬” 大量题目。
2.强化基础练习
安排适量基础题,巩固基础知识,确保学生掌握基本技能。
3.增设应用题和探究题
设计贴近生活的应用题,鼓励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4.推动创新性作业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如设计数学小项目、研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等。
(二)多样化作业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1.任务驱动型作业
设定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任务,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例如,数学谜题、逻辑推理题等。
2.项目式作业
结合实际生活或学科交叉,设计项目任务,让学生在合作中完成任务,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3.反思与表达
鼓励学生写学习心得、解题思路,培养表达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
4.使用信息技术
利用数学软件、网络资源,设计线上作业或互动任务,提高作业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三)科学安排作业量,注重质量而非数量
1.控制作业总量
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学习负担,合理安排每日作业时间,建议控制在60 分钟以内。
2.重视作业的深度
强调“ 做中学” ,而非“ 做多题” ,鼓励学生深入理解题意,思考解题策略。
3.分层次布置作业
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四)注重过程评价,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1.多元评价方式
结合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学习策略和合作表现。
2.鼓励反思总结
安排学生定期总结学习收获,反思作业中的困难与收获。
3.提升学习策略指导
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培养自主学习和时间管理能力。
(五)加强家庭与学校的合作,共同优化作业设计
1.家校沟通
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向家长宣传“ 双减” 政策和合理作业观念。
2.家庭作业指导
提供科学的家庭作业指导建议,帮助家长理解作业的目的和方法。
3.家校合作反馈
建立反馈机制,收集学生和家长对作业的意见,不断优化作业设计。
四、案例分析:双减背景下的数学作业设计实践
以某市某初中为例,该校在“ 双减” 政策下,积极探索数学作业改革。具体措施包括:
1.设计“ 每日一题” 特色作业
每位学生每天完成一题精选题目,题目难度适中,强调理解和应用。通过此方式,减轻学生负担,又能巩固基础。
2.开展“ 数学探究” 活动
每周安排一次探究性任务,如“ 用数学模型解决班级中的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3.引入“ 反思日志”
鼓励学生写学习心得,记录解题思路和遇到的困难,促进自主反思。
4.利用信息技术平台
通过数学学习App 布置互动作业,提供即时反馈,激发学生兴趣。
经过一学期实践,该校学生的数学成绩稳步提升,学习兴趣明显增强,作业负担明显减轻。
五、存在的问题与未来展望
尽管“ 双减” 背景下的数学作业设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1.教师观念有待转变
部分教师仍习惯于传统的题海战术,缺乏创新意识。
2.资源有限
部分学校缺乏信息技术支持,难以实现多样化作业形式。
3.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待提高
部分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缺乏自主学习的习惯。
未来,应加强教师培训,提升作业设计能力;丰富教育资源,推动信息技术应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能力,真正实现作业的“ 减负提质” 。
六、结论
“ 双减” 政策为初中数学作业的改革提供了契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学合理的作业设计应以学生发展为核心,遵循多样化、创新性、适度负担的原则。通过合理规划内容、丰富形式、控制量、注重过程评价,能有效减轻学生负担,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未来,学校和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实践,结合实际情况,持续优化作业设计策略,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赵丽丽.初中数学课程改革中的作业创新路径[J].教育探索,2020(10):74-76.
[2]孙涛.数学素养导向下的作业设计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22(2):23-27.
[3]周成.课堂优化视角下的初中数学作业管理[J].课程与教学研究,2021(8):39-41.
[4]高亮.“ 双减” 政策下中学数学教学的现实困境与出路[J].教育科学研究,2023(1):1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