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

作者

邹祖绪

武汉轻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湖北武汉 430023

摘要:本文针对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实际,对思政教学改革、实践策略展开探究。首先阐述课程思政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认为思政教育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提升其职业道德水平。针对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中思政内容不足之处进行分析,提出优化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的建议,同时强调可以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结合案例分析、项目驱动学习等方法,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引言

现代高校教育理念和方法持续改革,在各类课程中融入思政内容是大势所趋。高校各学科教师需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中,培养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成为具备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和素养的人才。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作为很多热门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更需要在教学中注入思政元素,引导学生在各类工程项目任职过程中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感,以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保证项目管理质量。为此,有必要结合高校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实际,对思政教学改革的思路和实践措施进行更进一步探究。

一、课程思政的理论基础与重要性

(一)工程项目管理与思政教育的结合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涉及工程技术、管理两大专业板块的结合。随着近年来工程技术持续进步,社会需求不断变化,工程师在项目管理中除保证项目质量、效益以外,还要协调项目社会关系,处理各种问题。比如,在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中,项目管理者需要考虑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减少周边环境影响。相关决策直接影响项目自身进度,也与公众利益、社会可持续发展有关。因此,在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基于该背景,工程项目管理教学需要重视融入课程思政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其在未来职业生涯中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推动社会进步[1]。

(二)工程项目管理教学中的思政现状

目前,很多高校在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中未充分融入思政教育元素,虽然部分院校开始尝试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内容,但整体来看,缺乏系统性的思政模块,融入方式生硬、单一。该问题导致学生无法理解专业知识和思政内容之间的关系,甚至觉得加入相关内容让课程学习难度增加。同时,在教学方法方面,多数课程缺乏互动、讨论和实践,学生对思政内容的理解停留在表面,无法深入理解内涵、价值[2]。

二、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践方法

(一)课程内容的优化与整合

1.基于案例分析,融入思政内容

在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中,首先需要优化和整合课程内容,找到专业知识和思政内容的关联点。为此,教师可以引入工程管理案例,将思政元素融入工程项目管理的各个环节。比如,在项目可行性分析相关专业知识教学中,可以选择涉及环境保护的工程项目案例,让学生分析项目建造过程中环境影响问题。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案例面临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掌握项目管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深入理解社会责任的重要性[3]。在课程中可以设置专题讨论环节,设定相关主题,让围绕“工程师的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的工程实践”等主题进行探讨,甚至可以组织辩论赛,让学生在参与互动中提升思政素养。

2.开展跨学科课堂,深化思政教学

教师可以结合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知识内容特点,设计跨学科的综合性项目。比如,组织学生开展社区民生工程的模拟项目,引导学生在制定项目计划时考虑到社区居民需求、环境影响,重点思考项目的社会效益。在模拟项目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从政府部门、承建企业、居民等角度,提出自己对项目的诉求。在各方诉求激烈碰撞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各种利益之间的冲突,并思考如何进行平衡。跨学科实践活动可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让其在带入真实项目问题解决过程中体会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4]。

(二)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

1. 综合素质评价与思政表现结合

在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中,需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推动思政教育有效落实。首先,综合素质评价要考察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和思想政治表现等维度。教师设计结合思政表现与学术成绩的评价标准。在项目评估中,考察学生在项目管理理论、技术应用方面的表现,同时关注学生在团队合作、社会责任意识等方面的表现。比如,在小组项目的阶段性评审中,对学生合作编制的项目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评分,再设定专门的评分项,评估小组成员在讨论中对社会责任等方面问题的考虑情况。以综合素质评价的方式,也可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重视思政内容,提升自身的整体素养。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建立学生互评机制,让学生彼此之间对各自的思政表现进行反馈。该方式将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学生应具备什么样的思想道德品质,学生在互相学习中可以提高对思政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显然,建立如此的互相学习、互相监督的模式,可以让学生会更加自觉地关注自身在团队中的角色、责任,也让其在未来职业生涯中践行社会责任。

2. 学生反馈机制的设计与实施

教师可以定期收集学生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的反馈,重点了解学生关于思政教育效果的感受和想法。结合问卷调查、线上交流活动等形式,让学生表达看法,提出建议。来自学生的反馈可以帮助教师在开展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思政工作初期了解学生的感受需求,尤其是评估思政内容的接受度、理解程度,为后续持续性的课程改革提供依据。教师可提出开放性的问题,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了解学生作为未来工程项目专业领域从业者对社会责任的思考。在深入分析相关反馈的基础上,教师再调整课程设置,优化教学策略,让课程思政内容更符合学生的需求。值得一提的是,可以结合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实际,预留10分钟左右的时间,设置“思政小讲堂”环节,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活动、实习过程中的所思所想。比如,部分学生会分享自己在了解项目管理案例中遇到的问题,部分学生会分享自己关于现代绿色工程的管理想法。该方法可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感,激发其对工程专业思政内容的兴趣、热情。而教师作为引导者,可以适时给予点评和指导,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双向互动的反馈机制可提升课程质量,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的良好习惯[5]。

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代背景下,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思政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相关课程教师需要创新教育理念,将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结合,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让其在未来职业生涯中自觉承担推动社会进步的使命。具体来讲,教师要积极优化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内容,采用以项目式为代表的创新教学方法,并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并且,可以以此为基础,推动思政教育在各个学科中的深入融入,培养掌握扎实专业知识,具备良好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为社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朱维娜,孙成双,戚振强,等.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思政教学建设与效果评估[J]. 工程管理学报,2024,38(2):154-158.

[2] 付江涛,杨志华,辛善志,等. "环境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思政设计与实践[J]. 科教文汇,2024(16):120-123.

[3] 姚佼,王银,赵靖. 基于重大交通工程的《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思政体系设计与优化[J]. 物流科技,2024,47(19):153-155.

[4] 鞠金艳,王娜,周平. 基于课程思政的《工程项目管理》绪论课教学设计[J]. 经济师,2024(1):206-207,210.

[5] 邓春瑶. 基于课程思政的工科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为例[J].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23,31(2):132-138.

基金项目:武汉轻工大学教学研究项目(XG202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