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游戏化教学在初中英语语法课中的应用路径

作者

唐越娥

汉滨区县河镇迎风九年制学校 陕西安康 725000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着重强调教师要以激发学生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为锚点,助力学生树立自信,养成持续学习英语思维定式。然而,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总是习惯在课堂上为学生介绍抽象、枯燥的语法知识,导致语法教学效果较差。要想得到理想的语法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关注语法知识的梳理,开展多元化的活动创设教学语境,让学生了解句式与语法的应用途径,激发学生语法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形成勤于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提升英语语法教学质量。鉴于游戏化教学法的特征,本文基于“过去完成时”语法内容,构建“情境创设-任务驱动-分层闯关”完整教学模型,系统阐释游戏化教学法的应用路径。凭借具体的案例设计,以期能将游戏化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语法课中的实践价值,转化为具体的理解。

二、游戏化教学在初中英语语法课中的应用路径

(一)情境创设阶段:激活旧知,构建语法认知框架

游戏化教学中的实践运用,情景创设对于情境的成功营造起着决定性的关键作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也强调应该让学生身处真实有意义的情景中展开教学活动,通过多种方式的方法创设符合语境要求的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所学的语法知识上,并激活已有知识经验,充分调动起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学习热情。

教学伊始,教师利用时空交错的方法导入新课,在动画短片《Lily 的时空旅行》片段(3 分钟)情境载体下进行时空交错的日记叙事,刻画出现代少女 Lily 穿越到20世纪初英国小镇,偶然发现 1910 年女孩 Alice 的日记手稿,在两个小女孩之间用蒙太奇手法展现Alice 时代表现的生活场景和以现代人为主体认知的现代生活现实情景,利用语言具象化把属于 Lily 的话语以画外音的形式呈现出来,将思维聚焦点转回语言描写,如利用“Alice in her diary…”语法具象化场景,让“雨天之前上完钢琴课”在 Alice 日记画面上动态展现“Before the rain started yesterday, I had finished my piano lesson.”的时序逻辑,并用配文作标记,同时闪现“练习钢琴—下雨”的镜头对比;再如通过语境迁移动作性从 Lily 的画外音中引出一种场景,即“她朋友还没来的时候她已经安排好一切了”。“She had prepared everything for the party before her friends arrived”的句式对应着“派对场景—客人们来”的画面转换,加深“过去的过去”时间概念的认知效果。动画短片运用可视化叙事拆解抽象时态概念,其通过跨越时空的对话方式构造语法认知矛盾冲突点,为后续的句式提取以及语境运用埋下观感伏笔。

播放完视频以后,教师用一系列问题作为导引:1.利用已学旧知激活:昨天Alice’smention of“past tense”,如 She finished her piano lesson, She prepared for the party;2.借助“降雨和练琴那个先发生?”、“派对布置完之后才开始做,还是先布置好派对就来参加呢?”等具体化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看视频辨别排序,从而学会“动作先后”形成的“时间顺序”,为做“过去和过去”时态对比打下基础;3.通过呈现故事剧本的形式将故事的情节直观展现出来,使学生回顾对一般过去时的记忆,并借助于“不同时间段发生的事情”触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对已经过去的时间进行再次确认和拓展”即是本课核心——“过去的过去”,自然完成话题主线与话题深度的转向。

(二)任务驱动阶段:分层任务链巩固语法应用

在上述激活旧知,构建语法认知框架之后,老师根据教学目的、学生认识规律创设指向性明确的任务体系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了巩固和扩展性的应用。围绕一个连贯、具有实际意义的主题作为任务主线来组织任务,把若干项任务贯穿起来,构建出环环相扣、有梯度、有层次感的任务链。任务设计时要遵循由简入繁、逐层递进的逻辑顺序,根据由易到难的认知发展规律以及从前向后的知识学习程序给每项任务设置适宜的难度值,使学生按照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原则一步步走向学习高峰。

当学生的旧知识被激活后,老师可以将基本的任务剖给学生。基础任务是一场“时空侦探大搜索”,老师展示一种混合“过去完成时”与“一般过去完成时”相结合的句子,例如:“Before she went to school, she had eaten breakfast.”。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限定的时间里,比赛哪一组最快、最准确地找到“过去完成时”句子,并对它的“had+过去分词”结构进行分析,探究句子是如何体现动作顺序的。这样可以加强学生对“过去完成时”结构的识别能力,使学生明白“过去完成时”是用来描述在过去某一时间点或某一动作发生时的核心规则。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也会针对学生对“had+过去分词”、“过去式”这类常见的语法错误进行讲解和纠正。

在完成了基础任务之后,由老师组织学生进入进阶任务——时空咖啡馆角色扮演。设定“现代学生 Lily 与 1910 年女孩 Alice 在时空咖啡馆相遇”的情境,为学生提供“hadstudied English for five years”、“had visited the museum before”等关键词的“过去完成时”卡片。让学生两人一组利用“过去完成时”的情景设计对话,描述各自“过去的过去”发生的事情。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能熟练地运用过去完成时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景想象力。在实施过程中,学生首先在小组内进行练习,教师巡视指导,纠正错误,完善内容。然后邀请学生进行小组展示,让其他同学对“过去完成时”的运用进行评价。

在学生们逐渐完成“过去完成时”和“进阶任务”后,老师可以进行“时空旅行故事集编写”的拓展任务。拓展任务以“Lily 的时间旅行”为主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故事,至少包含3 个“过去完成时”句子,描述 Lily 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中的经历,并鼓励结合其它时态来丰富时态层次。此任务旨在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语法知识的能力,使其由简单句型向篇章型过渡,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写作能力。在实施过程中,学生首先构思故事梗概,列出包含“过去完成时”在内的主要情节,并在老师的指导下,使情节连贯。老师对学生的语法正确性,故事的独创性,语言的表达能力等进行评价。

(三)分层闯关,发展个性,趣味操练

由于学生的学情有着学力上的差异及知识量上的差异,在对学生开展游戏化教学活动的时候可以使用分层闯关的游戏化教学模式来保障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且该游戏化教学具有极高的科学性和针对性。鉴于此,老师可在课堂教学进行一半时,利用分层闯关的游戏化教学,进一步巩固“过去完成时”的语法知识,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最近发展区”内获得挑战与成就。

第一关“语法密室大冒险”属于基础难度。在课堂上设置一个“语法密室”,让学生分组进行挑战。每个小组都会收到一系列的“过去完成时”的字谜卡片,例如根据图片选择正确的句子,或者用指定的词组成“过去完成时”的句子。每组参赛者必须在指定的时限内解决所有的难题,并用正确的答案组成一道密码来开启“密室大门”。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过去完成时的基本结构及时态含义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快速反应能力。成功通过第一关的组员将会得到一张“文法小侦探”的贴纸。

第二关,时间飞棋挑战,属于进阶任务。设计一块“时间飞棋”板,每一格都对应于与“过去完成时”有关的任务或挑战。普通格子要求学生说出含有“过去完成时”的句子。挑战格是根据老师给出的情境设计(如:假设昨天你去公园玩了一天,你的朋友去哪儿了?)利用过去完成时进行对话。例如:“He had go to bed before 10o'clock.”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轮流掷骰子,先到达终点的一组为胜。此关卡旨在提高学生对过去完成时的灵活运用能力,加强对其它时态的辨别能力。

第三关,时空辩论,是一项拓展任务。老师组织学生辩论话题:“‘过去完成时’比‘一般过去时’更重要吗?”学生自愿组成正反两个小组,在课堂上进行辩论,并用过去完成时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例如,正方以“She had learned English for two years before she wentto the UK.”为例,强调过去完成时清晰展示动作先后顺序的作用。反方以“I went to schoolyesterday.”为例,指出简单过去事件用一般过去时已足够。此关卡旨在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及语法深度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及辩论能力。课堂教学临近结束时,老师评选出“最佳辩手”、“最佳团队”等奖项,并颁发奖状、奖品。

通过上述“情境创设-任务驱动-分层闯关”三个环节的衔接设计,学生可以在游戏化的情境中逐渐掌握“过去完成时”的语法规则,从而达到对知识的理解与灵活应用的深度学习,也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

三、游戏化教学实施建议与注意事项

(一)平衡游戏与学习

老师应当掌握好游戏与学习之间的平衡,游戏仅仅只是辅助教学的一种工具,并不是说游戏越大,越有趣味性就越好。游戏与教学完全相融的最佳表现就是保证教学目的达成,在设计和组织游戏时始终关注学生是否达到语法知识教学目标,在游戏化教学过程中把有趣的游戏转变成有意思的课程。另外要安排好游戏用时以及课堂讲解的时间,协调好游戏和正常的教学节奏,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节点做好规划调整工作。

(二)差异化设计

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在游戏中实现游戏难度、任务等方面的差异化设置。对于学习能力弱的学生,给与更多的指导和支持;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给出更具挑战性的任务,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需要,达成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目的。在游戏中给学生一定的选择权,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自己练习的难度等级,让学生在游戏中都能体验到获得语法知识掌握带来的喜悦感,促使学生成就自己独特的一片天地。

(三)结合多元评价

采用多元评价的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游戏化教学中学习情况,除了传统的纸笔测试外,还要包括学生上课的表现评价,同学之间的互评以及自我评价,学生在游戏中给与小组成员合作的态度、语法方面的表现给予评价,学生自己总结自己的收获、缺点与改进方向等,促使学生更好地反思、提升自我。

(四)技术适配

根据实际情况恰当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游戏化教学,使用符合教学内容及学情需要的教育软件、在线平台等,在语法练习 App 中开展随时随地语法游戏练习;在线上学习的项目中,借助在线协作工具来完成线上小组合作项目。在技术赋权的游戏化教学中,教师是技术适配的关键因素。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所使用的技术必须熟稔于心,善于参加、开展相关的培训学习,在自我提高过程中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同时,还应当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和游戏化教学全面深度融合的有效方式方法,更新传统固化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范式,提升教学质量效益。

结束语

初中英语语法学习是系统性的,在整个过程中,教师需要让学生首先对语法有全面的感知,要在探究语法意义的前提下,让学生熟练地掌握语法规则,通过不断地应用,实现语法知识的内化。唯有如此,才可以迅速地提升语法教学效率。在语法教学过程中,游戏发挥了重要作用,教师要利用游戏教学优势,让学生感知并理解语法的意义,让学生在愉快氛围中学习语法知识,并把英语语法更好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参考文献

[1] 卢蓓雯.谈初中英语语法游戏化教学的实施[J].学周刊, 2024(26):149-151.

[2] 学科教学英语.游戏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2023.

[3] 徐露.游戏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23.

[4] 李艺青. 基于真实语境的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策略研究[J]. 学周刊, 2024,33(33):74-76.

作者简介】唐越娥,女,汉族,1977 年 5 月出生,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人,大学本科学历,中学英语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小学英语教学、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