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论党的领导法规制度体系建设的实践与经验

作者

贾敬程

某大学 身份证号码:220621200007270014

一、党的领导法规制度体系的发展背景及演变

(一)历史发展背景

党的领导法规制度体系的形成与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的发展密切相关。从党的早期阶段开始,党的领导就以一种非正式的形式存在,随着党的壮大和国家治理的需要,逐渐形成了一整套法规和制度。这一过程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党的初创期、党的建设期和现代化建设期。党的初创期,党的领导法规主要是基于党的纲领、决议和文件。这一阶段,党的领导主要依赖于党的组织和领导人的权威,没有形成系统的法规体系。党的建设期,即新中国成立后,党的领导法规制度体系逐渐显现。随着国家治理的需求增加,党的领导法规开始得到规范和制度化,形成了初步的法规体系。进入现代化建设期,党的领导法规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法律制度逐步与国际标准接轨,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法规框架。

(二)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

党的初创期(1921-1949 年)是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的时期。党的领导法规体系尚未形成系统的法律框架。党的领导主要依赖于党的纲领、决议和组织文件。党的中央机关发布的指示和决策,虽然对党的工作起到了指导作用,但并没有形成正式的法规体系。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党的组织、进行革命斗争和建设初步的领导机构。

新中国成立后,党的建设期(1949-1978 年)标志着党的领导法规制度体系的初步建立。党的领导法规开始得到系统化的整理和完善。1954 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党的领导地位提供了宪法保障,明确了党的指导作用。党的章程和一系列政策文件也在这一阶段逐步形成,初步构建了党的领导法规制度体系。然而,这一时期的体系还存在着不完善和不系统的问题,尤其是在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上存在一定的挑战。

进入现代化建设期(1978 年至今),党的领导法规制度体系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和完善。改革开放后,党的领导法规体系不断与时俱进,逐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法规框架。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领导法规制度体系的建设成为重中之重,各项法规的制定和修订也更加注重与现代治理体系的契合。这一时期,党的领导法规制度体系不仅涵盖了党的组织机构和职责,还涉及到国家治理的各个方面,如反腐败、法治建设、行政管理等。

二、完善法规制度确保党的政策方针有效实施(一)宪法和党章的修订为党的领导地位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和制度基础。

2018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修订明确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这一表述。这一修订巩固了党的领导地位在宪法中的法律地位,为党的政策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持。同时,《中共中央党章》的修订和完善进一步强化了党的中央领导作用。近年来,党章经历了多次修订,明确了党的基本理论、路线和政策,对党的组织结构和领导机制进行了优化。这些修订不仅为党的领导地位提供了制度保障,还在各级组织中充分体现了党的核心作用,使党的决策和政策能够在实践中得到有效落实。

(二)党的组织制度的完善同样是强化党的领导地位的重要手段。

中央与地方组织的协调机制,作为确保党的政策方针在各级政府中贯彻实施的重要机制,得到了显著加强。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的成立和中央巡视制度的强化,标志着中央对地方的指导和监督机制得到了优化。这一机制确保了党的方针政策在各级政府中的落实,有效防止了地方治理中的偏差和失控现象,提高了党的政策执行力。此外,基层组织建设的强化也是关键一环。通过深化基层组织改革,优化基层组织设置,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服务能力。确保党的政策和方针能够迅速有效地传达到基层,形成了上下贯通的治理体系,增强了党的影响力和执行力。

三、总结经验并提出完善党的领导法规制度体系的建议

(一)经验总结

1、制度设计的科学性

制度设计的科学性是确保法规制度有效性的基础。近些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制定和优化相关法规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推动科学决策的实施。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共中央党章》的修订,体现了对党在国家治理中的核心作用的认知。这些修订通过对党章及宪法条款的科学分析和合理设计,使党的领导地位得到了更为坚实的法律基础。此外,中央和地方组织的协调机制、决策程序的优化,也体现了制度设计的科学性,确保了政策实施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法规制定的民主性

法规制定的民主性体现了对不同意见的包容和对广泛参与的重视。党内法规的制定和修订过程中,注重广泛听取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意见。党的政策和方针在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通过民主集中制的形式,确保了决策的全面性和合理性。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参与,使得法规制度更加符合实际,增强了政策的适应性和实施效果。

3、执行过程的规范性

执行过程的规范性是确保政策实施到位的关键。中国共产党强化了对决策执行过程的规范化管理。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的成立和中央巡视制度的实施,标志着监督机制的规范化。这些措施不仅提升了政策执行的透明度,还有效防止了执行过程中的偏差和失控现象。同时完善的纪律处分条例和严格的执行程序,确保了对不规范行为的及时纠正,提高了政策实施的效率和质量。

(二)建议与展望

建议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增强对法规执行的全面监督。可以通过建立更加系统化的监督体系,加强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监督,确保政策方针的落实。要加强对监督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其监督能力和水平,确保监督工作的高效性和公正性。

党的领导法规制度通过规范党的领导、引领国家法律的变革而起到沟通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作用。通过总结近年来在法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的宝贵经验,可以看出的是科学性、民主性和规范性是完善党的领导法规制度体系的核心要素。未来,继续加强法规制定的透明性和包容性、推进执行过程的智能化和信息化、强化监督机制,将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党的领导力和政策执行力,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时啸鸽.党的领导法规制度体系建设的路径探析[J].理论观察,2024,(06):24-29.

[2]时 啸 鸽 . 党 的 领 导 法 规 制 度 的 概 念 辨 析 与 理 论 透 视 [J]. 理 论 研究,2024,(01):39-47.DOI:10.15876/j.cnki.llyj.2024.01.006.

[3]王冰冰.中国共产党党的领导法规制度建设的百年进程与基本经验[J].学习与探索,2021,(10):58-63.

[4]柯华庆,杨明宇.党的领导法规制度的理论基础[J].学术研究,2020,(05):1-7.

[5]韩强, 刘苍瑜. 论加强新时代党的全面领导的法规制度建设[J]. 理论探 讨,2020,(01):129-135.DOI:10.16354/j.cnki.23-1013/d.2020.01.020.

作者简介:

贾敬程(2000 年 7 月 27 日——),汉族,男,吉林省抚松县,研究生学历, 职务:硕士研究生会副主席,研究方向:党内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