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中地质勘察数据三维建模研究

作者

赵启航

天津市地质工程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天津市 300191

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地下空间开发规模不断扩大。地质勘察数据作为地下空间开发基础,传统二维展示难以满足需求。三维建模能更全面、准确呈现地质信息,对提高地下空间开发科学性和安全性意义重大,因此开展相关研究十分必要。

1.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地质勘察数据

1.1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现状

在当今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地面空间日益紧张。为了满足城市功能的多元化需求,如交通、商业、市政设施等,向地下空间要资源成为必然趋势。许多大城市已经大规模地开展地下轨道交通建设,地铁网络不断延伸扩展,这不仅有效缓解了地面交通压力,还提升了城市的交通运输效率。同时,地下商业综合体也逐渐兴起,将购物、餐饮、娱乐等多种功能整合于地下空间,为市民提供了更多的消费和休闲场所。此外,地下停车场的建设也在积极推进,以解决城市停车难的问题。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已经从单一功能的开发,逐步向多功能综合开发转变,不同功能的地下设施相互连接、相互依存,形成了复杂的地下空间体系。然而,在开发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不同工程之间的协调规划、地下空间的安全与环境问题等,这些都需要深入研究和妥善解决。

1.2 地质勘察数据重要性

地质勘察数据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中国地域辽阔,地质条件复杂多样,不同地区的地层结构、岩土性质、地下水状况等差异很大。准确的地质勘察数据是地下空间开发项目成功的基础。在规划阶段,地质勘察数据能够帮助确定地下空间开发的适宜性和可行性。例如,通过对地层结构的分析,可以判断哪些区域适合进行深挖建造大型地下设施,哪些区域可能存在地质风险需要避开。岩土性质的数据对于地下结构的设计至关重要,不同的岩土承载能力不同,直接影响着地下建筑的基础形式和结构强度。地下水状况的勘察也不容忽视,过高的地下水位可能导致地下工程的防水和排水问题,甚至影响工程的稳定性。在施工阶段,地质勘察数据可以为施工工艺的选择提供依据,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和高效。同时,在后期的运营维护中,地质勘察数据也是评估地下空间安全状况和进行必要维护的关键参考。

2. 地质勘察数据三维建模方法

2.1 常见建模技术

在地质勘察数据三维建模中,有多种常见的建模技术。其中,基于面的建模技术是一种较为传统的方法。它主要是通过将地质体的表面离散化为三角形或四边形等多边形面片,然后将这些面片组合起来构建地质体的三维模型。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建模速度相对较快,对于具有明显边界的地质体建模效果较好,例如在模拟地下溶洞等具有明显边界特征的地质构造时,能够清晰地呈现出溶洞的形状和位置。另一种重要的建模技术是基于体的建模。该技术将地质体视为由多个体元组成的实体,如四面体、六面体等体元。基于体的建模可以更准确地描述地质体的内部结构和属性变化,尤其适用于模拟复杂的地质体,如多层岩土结构和含有不同矿物质的地层。此外,还有混合建模技术,它结合了基于面和基于体的建模方法的优点,既能较好地表现地质体的外部形态,又能准确描述其内部结构。例如,在模拟地下矿山的地质结构时,可以先用基于面的建模技术构建矿山的大致轮廓,再用基于体的建模技术详细刻画矿层的内部结构。这些建模技术在不同的地质勘察数据三维建模场景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根据具体的需求和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建模技术是关键。

2.2 建模流程要点

地质勘察数据三维建模的流程包含多个要点。首先是数据采集,这是建模的基础。在中国的地质勘察工作中,数据采集手段丰富多样,包括钻探、物探、原位测试等。钻探能够直接获取地下不同深度的岩土样本,从而确定地层的岩性、厚度等信息。物探方法如地震勘探、电磁勘探等,可以通过对地下介质物理性质的探测,获取地下地质结构的大致轮廓。原位测试则能在原位测定岩土的力学性质等参数。采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预处理,这一环节主要包括数据的清理、格式转换等。例如,将不同设备采集到的数据统一转换为建模软件能够识别的格式,同时剔除其中的异常数据。接下来是地质体的几何建模,根据预处理后的数据,选择合适的建模技术构建地质体的三维几何模型。在这个过程中,要确保模型的准确性和合理性,例如准确反映地质体之间的接触关系。然后是属性赋值,将岩土的物理力学属性、地下水的水位和水质等属性信息赋予到模型中相应的地质体上。最后是模型的验证与优化,通过与实际的地质勘察数据对比,对模型进行验证,如果发现模型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则需要对模型进行调整优化,以提高模型的可靠性。

3. 三维建模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中的应用

3.1 辅助规划设计

三维建模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规划设计方面发挥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在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中,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地上建筑的布局、地下交通线路的规划、各类地下设施的分布等。三维建模能够将地质勘察数据以直观的三维形式呈现出来,为规划者提供一个全面、立体的地下空间视图。通过这个视图,规划者可以清晰地看到地下不同地层的分布情况,从而合理规划地下空间的功能分区。例如,将地下停车场规划在地质条件较为稳定、岩土承载能力较强的地层上方,以确保停车场的结构安全。同时,三维建模可以帮助规划者分析地下空间开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包括对地上建筑的沉降影响以及对地下水流向的改变等。在地下交通线路的规划中,三维模型能够准确反映地下地质构造的起伏变化,避免在施工过程中遇到复杂地质条件而增加工程难度和成本。此外,对于地下商业综合体等大型设施的规划,三维建模可以根据地质条件优化建筑的布局和结构形式,提高地下空间的利用效率,并且确保建筑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3.2 风险评估预警

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风险评估预警方面,三维建模具有独特的优势。中国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面临着多种风险,如地质灾害风险、地下水文风险等。三维建模可以整合地质勘察数据中的多种信息,对这些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对于地质灾害风险,如地震引发的地层错动、山体滑坡对地下工程的影响等,通过建立三维地质模型,可以模拟不同地震强度下地下地质体的变形情况,从而预测地下工程可能遭受的破坏程度。在地下水文风险评估方面,三维模型能够准确刻画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以及地下水的流动路径。当进行地下空间开发时,如果地下水位发生变化或者地下水的流动受到阻碍,可能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如地基下沉、地下室渗漏等。通过三维建模可以提前预警这些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防范。

结束语: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中地质勘察数据三维建模具有重要价值,虽已取得一定成果,但仍面临诸多挑战。未来需进一步完善建模方法,提升数据质量,加强技术应用,以更好服务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推动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红梅,管恬融,曹伟强,等.基于倾斜摄影测量的单体建筑三维建模技术初探[J].地矿测绘,2023,39(04):49-53.

[2]周鑫,傅嘉炜,高荣杰,等.CIM 技术在城市地下空间建设管理中的应用[J].测绘通报,2023,(S1):80-83+97.

[3]田红霞.城市地下管线三维空间 GIS 建模关键技术及计算[J].科学技术创新,2022,(32):6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