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问题及对策
田润露
平邑县仲村镇公共文化和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 273301
引言:基层水利工程作为农业发展和民生保障的重要基础设施,其建设管理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目前基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面临诸多挑战,深入分析问题并探寻有效对策,对推动基层水利事业发展至关重要。
1.基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问题
1.1 规划设计问题
基层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存在诸多问题。首先,缺乏全面性的考量。很多基层水利工程在规划设计阶段往往只着眼于当下的需求,没有充分考虑到地区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可能面临的各种复杂情况。例如,一些小型灌溉水利工程仅仅按照当前农田的面积和作物种植类型来设计灌溉能力,却忽略了未来几年土地可能的流转、农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等因素,导致工程建成不久就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其次,规划设计与实际地形地貌的结合不够紧密。
1.2 资金投入问题
基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面临着资金投入方面的严重困扰。一方面,资金总量严重不足。基层政府财政收入相对有限,在水利工程建设方面的资金分配较少,难以满足工程建设的全面需求。许多基层水利工程需要建设大量的基础设施,如水库、灌溉渠道、防洪堤坝等,这些都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然而,由于资金缺乏,工程只能缩减规模或者降低建设标准,影响了工程的质量和功能发挥。另一方面,资金来源渠道单一。主要依赖于政府的财政拨款,很少有其他社会资本的介入。这种单一的资金来源模式使得基层水利工程建设在面临资金紧张时缺乏灵活性和可持续性。
1.3 人员素质问题
基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人员素质问题不容小觑。在专业技术方面,很多基层水利工作人员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培训。他们对于一些先进的水利工程技术,如信息化的水资源管理系统、新型的灌溉技术等了解甚少,难以将这些技术应用到实际的工程建设和管理中。例如,在水利工程的自动化监测方面,由于工作人员缺乏相关技术知识,无法有效操作和维护监测设备,导致不能及时准确地获取工程运行数据,影响了对工程状态的判断和决策。在管理能力方面,基层水利工程管理人员缺乏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他们往往习惯于传统的管理模式,在项目管理中缺乏科学的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能力。
2.基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问题成因
2.1 制度不完善
基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相关制度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在项目审批制度方面,审批流程不够科学合理。存在着环节过多、手续繁琐的问题,这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容易滋生腐败现象。例如,一些不必要的审批环节增加了项目前期工作的复杂性,使得项目迟迟不能开工建设。在工程建设管理制度上,缺乏有效的质量监督和验收制度。对于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质量把控缺乏明确的标准和规范,导致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追求利润而偷工减料。
2.2 重视程度不足
基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从政府层面来看,部分基层政府更倾向于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等方面,认为水利工程建设是一项长期且短期内看不到明显效益的工作。这种观念导致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方面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相对较少。例如,一些基层地区在制定发展规划时,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往往排在后面,资金和政策的支持力度远不及其他项目。从社会层面来看,公众对基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关注度也较低。由于缺乏有效的宣传和教育,民众不了解水利工程对于农业生产、防洪减灾等方面的重要意义,从而不能积极参与和支持相关工作,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发展。
2.3 技术支持缺乏
基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在技术支持方面存在明显的短板。在技术研发方面,针对基层水利工程的特点和需求的研发投入较少。科研机构和高校更多地关注大型水利工程的技术研究,而忽略了基层水利工程。这就导致基层水利工程缺乏适合自身规模小、分布散等特点的实用技术。例如,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节水灌溉技术方面,没有专门研发出成本低、操作简单且高效的技术,使得基层水利工程在节水方面面临困境。在技术推广方面,技术推广体系不完善。
3.基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对策
3.1 优化规划设计
优化基层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至关重要。首先,要树立全局观念和长远眼光。在规划设计过程中,综合考虑地区的经济发展规划、人口增长趋势、环境保护等多方面因素。例如,在设计水利工程时,要预测未来几十年内人口增长对水资源的需求变化,以及可能的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的增长情况,从而合理确定水利工程的规模和功能。其次,加强实地勘查工作。设计人员必须深入工程建设现场,详细了解当地的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等条件,确保规划设计方案与实际情况紧密结合。比如在设计灌溉渠道时,根据土壤的渗透性和地形的坡度精确计算渠道的尺寸和坡度,保证水流的均匀性和灌溉的有效性。
3.2 拓宽资金来源
拓宽基层水利工程建设的资金来源是解决资金问题的关键。一方面,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政府应认识到基层水利工程建设对于农业发展、防洪减灾等方面的重要性,在财政预算中适当增加对基层水利工程的资金分配比例。例如,可以设立专门的基层水利工程建设基金,专款专用,确保有足够的资金用于工程建设和维护。另一方面,积极引入社会资本。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如税收减免、投资补贴等,吸引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等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水利工程建设。例如,可以采用PPP模式(公私合营模式),让企业与政府合作建设和运营水利工程,企业可以在工程运营过程中获取合理的收益,这样既能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又能提高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水平。
3.3 提升人员能力
提升基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人员能力是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在专业技术能力提升方面,要加强对基层水利工作人员的培训。定期组织专业知识培训课程,内容涵盖水利工程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等方面的知识。例如,可以邀请水利专家进行讲座,介绍最新的灌溉技术、水资源净化技术等,并组织现场实践操作,让工作人员能够真正掌握这些技术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在管理能力提升方面,开展管理培训和交流活动。学习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如项目管理中的成本控制、进度管理、质量管理等知识。通过案例分析、模拟项目等方式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
结束语:基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任重道远。通过正视现存问题,深入剖析成因并采取针对性对策,能逐步改善基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状况。未来应持续关注基层水利发展,不断完善管理机制,为基层水利的蓬勃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朱广浩. 基层水利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水上安全,2025,(07):160-162.
[2]徐阳阳.基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问题及对策——以皇庆湖泵站工程为例[J].水上安全,2025,(04):106-108.
[3]金丽.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标准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C]//《中国建筑金属结构》杂志社有限公司.2024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智慧建筑与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三).新疆昌吉州木垒县水利管理站;,2024:126-127.